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患者的失败模式,总结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Ⅲ期胸段食管鳞癌行同期放化疗患者2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5例患者中治疗失败108例(50.23%),淋巴结转移38例(35.19%),原发肿瘤未控或复发及远处转移70例(64.81%),其中原发灶未控或复发36例(33.33%),远处转移34例(31.48%),包括肺转移21例(19.44%),肝脏转移6例(5.56%),胸膜腔转移4例(3.70%),脑转移2例(1.85%),脾脏转移1例(0.93%)。结论:淋巴结跳跃转移是食管鳞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局部复发仍是食管癌治疗失败模式,应足够重视放疗的局部控制。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放疗或可降低食管癌治疗失败率,原发肿瘤给予根治剂量放疗可能有助于显著降低局部失败率,食管癌远处转移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
胡静  郑璐  张欢乐  丁祺  陆妙珍  徐国栋  李旎 《浙江医学》2018,40(8):824-827,832
目的探讨锁骨上淋巴结(SCLN)转移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N3-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N3-ⅢB期NSCLC患者,根据有无SCLN转移分为两组,即SCLN+117例,SCLN-128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总生存(OS)时间为19(10,31)个月,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0(7,16)个月。SCLN+与SCLN-组患者OS、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为SCLN+患者进行比较,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析,SCLN+不是影响OS、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原发肿瘤部位、放化疗方式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放化疗方式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SCLN+与SCLN-患者远处转移(DM)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CLN-比较,SCLN+对N3-ⅢB期NSCLC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疗效、预后及复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根治性放疗食管鳞癌患者。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是15.3月和12.2月。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M分期、同步化疗和放疗剂量。结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 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目的 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毒副作用等,计算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 NLR)。依据患者d NLR,将患者分为d NLR<2.15组(64例)和d NLR≥2.15组(4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放疗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计算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转生存期(DM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OS、PFS、LRRFS、DM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  相似文献   

5.
管云峰  张海兵 《浙江医学》2021,43(19):2073-2077
目的探究非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胸段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13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其中有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33例为观察组,无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106例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1∶1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的总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57.5%;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6.4%(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7.3个月和13.0个月,中位OS分别为12.1个月和19.6个月。观察组PFS和OS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匹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7.3个月和12.4个月,中位OS分别为12.1个月和19.8个月,观察组PFS和OS仍短于对照组(均P<0.05)。非区域淋巴结转移、cTNM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胸段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和失败因素。方法 分析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6例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并对相关预后及治疗失败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1、3、5年PFS分别为56.9%(123/216)、33.3%(72/216)、29.2%(63/216),1、3、5年OS分别为93.1%(201/216)、57.4%(124/216)、34.3%(74/2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长度、食管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OS的预后因素(P<0.05);N分期、TNM分期、肿瘤长度、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PF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N分期、化疗、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和目的小细胞肺癌虽然是一种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但预后却很差,局限期小细胞肺癌2年生存率仅18%~32%,因而分析初程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对改善小细胞肺癌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总结我院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初程治疗后远处转移和局部失败的情况,并分析再程治疗的结果及意义。方法我院1974~1996年间共收治712例初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首程治疗后初次局部失败和远处转移率、不同失败模式的再程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456例病例初次治疗局部失败和/或远处转移,治疗总失败的中位时间8.4个月,2年治疗总失败率为75.0%。其中远处转移(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伴局部失败)324例,中位时间8.1个月,2年远处转移率61.3%;局部失败(局部失败+局部失败伴远处转移)194例,中位时间9.1个月,2年局部失败率为35.3%。主要转移部位依次是脑42.3%(137/324),肝32.1%(104/324),骨31.2%(101/324),肾上腺25.6%(83/324),肺14.2%(46/324),皮肤6.5%(21/324)。局部失败和远处转移后中位生存1、2、3年生存率:再程治疗组分别为5.3月、17.5%、10.5%和5.3%,未治疗组分别为3.3月、17.4%、4.3%和2.2%,再程治疗组优于未治疗组(X~2=10.28,P=0.001)。再程治疗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8.6月,优于单纯化疗和单纯放疗的5.1和4.6个月(X~2=5.9,P=0.053)。结论远处转移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失败模式;再程治疗能延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在病人可耐受的条件下,再程治疗应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Ⅱ期宫颈癌根治术加术前同期放化疗与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预后因素及远期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瘤科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7例Ⅱ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9例行根治术结合术前同期放化疗(手术组),88例行根治性放疗及同期化疗(放化疗组),化疗方案为PF/TP。观察两组间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远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手术组73.95%,放化疗组54.02%;总无进展生存率(PFS)为手术组71.43%,放化疗组49.43%。78例复发,其中51例(65%)为局部复发,18例(23%)为远处转移,9例(12%)为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前SCC值、治疗后1个月SCC值是否降至<1.5 mg/L及是否手术这3个因素与总生存时间相关(RR分别为0.066、0.045、2.604,P均<0.05)。手术组下肢水肿、生殖道瘘发生率较高(P均<0.05),放化疗组放射性肠炎、膀胱炎发生率较高(P均<0.05)。结论Ⅱ期宫颈鳞癌患者,根治术联合术前同期放化疗能获得较好预后。治疗前SCC值≥1.5 mg/L,治疗后1个月SCC值未下降至<1.5 mg/L及未行手术治疗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 小细胞肺癌虽然是一种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但预后却很差,局限期小细胞肺癌2年生存率仅18%-32%,因而分析初程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对改善小细胞肺癌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总结我院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初程治疗后远处转移和局部失败的情况,并分析再程治疗的结果及意义。方法 我院1974—1996年间共收治712例初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首程治疗后初次局部失败和远处转移率、不同失败模式的再程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456例病例初次治疗局部失败和/或远处转移,治疗总失败的中位时间8.4个月,2年治疗总失败率为75.0%。其中远处转移(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伴局部失败)324例,中位时间8.1个月,2年远处转移率61.3%;局部失败(局部失败 局部失败伴远处转移)194例,中位时间9.1个月,2年局部失败率为35.3%。主要转移部位依次是脑42.3%(137/324),肝32.1%(104/324),骨31.2%(101/324),肾上腺25.6%(83/324),肺14.2%(46/324),皮肤6.5%(21/324)。局部失败和远处转移后中位生存1、2、3年生存率:再程治疗组分别为5.3月、17.5%、10.5%和5.3%,未治疗组分别为3.3月、17.4%、4.3%和2.2%,再程治疗组优于未治疗组(X^2=10.28,P=0.001)。再程治疗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8.6月,优于单纯化疗和单纯放疗的5.1和4.6个月(X^2=5.9,P=0.053)。结论 远处转移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失败模式;再程治疗能延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在病人可耐受的条件下,再程治疗应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陈胜  李士亭  胡忠吾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11-1712,1715
目的:探讨N0期患者癌症复发、转移后的相关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新诊断复发、转移符合条件的67例N0期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分析与生存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复发后1年生存率为31.34%,2年生存率为10.45%,3年生存率为7.50%。局部复发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较好,而淋巴结转移患者居次,脏器转移预后最差。淋巴结转移患者运用同步化放疗效果较好,脏器转移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复发类型是影响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0期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生存较差,特别是在独立预后因子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同步化放疗可能有利于提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复发生存时间,而对于脏器转移的患者支持治疗是可选的。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杨秋安 《黑龙江医学》2022,46(16):1929-1932
目的:探讨放疗开始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能否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检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患者,收集放疗前1周内的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高LMR组(≥4.77,15例)和低LMR组(<4.77,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结果:高LMR组患者中位PFS (36个月)、中位OS (37个月)明显高于低LMR组(15个月、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LMR对患者的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分期、LM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疗前LMR可以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高LMR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海南地区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例海南地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本组79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8.5%、66.7%、92.8%、74.1%。30例治疗失败病例中有5例复发,22例远处转移,3例致死性治疗相关并发症。转移部位为骨、肺、肝,以骨转移最多见。20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15例,颅内复发2例,治疗并发症3例。远处转移占失败病例的73.3%,占死亡病例的75.0%。T分期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期放化疗组和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结论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加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1、2期小细胞细胞肺癌患者62例A组(3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化疗,B组(30例)单纯给予放化疗.结果 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0%、52%,B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1%、48%;A组术后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转移病灶的情况依次为: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2%)、远处转移(32%)、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8%)和脑转移(19%),B组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4%)、远处转移(30%)、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9%)和脑转移(29%).手术+化疗+放疗组与放化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化疗+放疗和放化疗对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尹文晶  毛武  刘锦全  齐斌  陈冬平 《广东医学》2021,42(12):1462-1466
目的 探讨≥65岁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提供治疗依据。方法84例初诊无远处转移的≥65岁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RECIST评估肿瘤近期治疗效果、CTCAE 3.0和RTOG标准评估急性毒性、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放疗结束64.3%完全缓解,35.7%部分缓解。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是4级。3年的总生存(OS)、肿瘤相关生存(CS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分别是84.0%、89.8%、90.3%、8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残留情况、T分期、总分期对OS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残留情况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化疗并不能改善≥70岁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P>0.05),且血液学毒性显著高于非化疗组(P<0.05)。结论年龄和治疗结束时的肿瘤残留情况是影响老年鼻咽癌患者OS的重要因素。对于年龄≥70岁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建议采取单纯放疗;对于年龄≥65岁且<70岁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可采取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放化疗后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143例胃癌根治术后在我院行化疗及序贯放化疗后复发转移患者,对其首次失败部位、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3例术后失败中局部复发93例,最常见部位分别为腹膜后淋巴结、瘤床、吻合口,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多为第16组淋巴结A2、B1站,远处转移共89例,以腹腔种植、肝脏、肺较常见。术后放疗组中局部复发概率明显小于术后化疗组,远处转移概率无明显区别。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率、浸润深度为影响胃癌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应强调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及转移,其失败模式主要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种植转移为主,辅助性放疗可明显减少局部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初治鼻咽癌患者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部分病例治疗失败的原因,以指导今后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125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局部控制率、无远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析患者治疗后出现死亡、复发、转移的原因。结果 3年、5年、10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95%、94%。3年、5年、10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94%、86%,总生存率分别为93%、86%、78%。全组死亡18例(其中10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2例死于鼻咽大出血,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后反复吸入性肺炎致肺衰竭,1例脑出血死亡)。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区域复发6例,3DCRT野内复发4例,野边缘复发2例。结论初治鼻咽癌采用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靶区范围不足、放疗计划设计不周全、出现远处转移,如综合多种影像技术,提高阅片能力,给予准确的射野设计,及放化疗结合有望减少治疗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放射疗法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制或复发、转移。再程放疗虽然近期疗效较满意 ,但远期效果很差 ,为提高根治性放疗后未控制或复发患者的生存率 ,从 1989年 1月至1993年 1月对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或未控制食管鳞状上皮癌 58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再程放疗组进行治疗疗效比较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89年 1月 ,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共 64例 ,其中无远处转移或其它脏器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58例。按条件相近者分成手术切除组和再程放疗组 ,见表 1。表 1  5 8例随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行再程调强放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食管癌再程放疗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分为再程单纯放疗组40例,再程同步放化疗组30例,均采用三维调强放疗(IMRT)或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处方剂量45~60 Gy,中位剂量50.4 Gy,每周5次,单次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CRT)后替吉奥(S-1)辅助化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计102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70岁)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既往均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过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根据是否行替吉奥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对T分期、辅助化疗、原发肿瘤长度(GTV长度)等进行Kaplan-Meier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化疗组与对照组2年、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4.1%、42.6%和38.4%、28.5%(P=0.081),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5.4%、44.3%和32.9%、21.8%(P=0.024),2年、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FS)分别为68.2%、61.4%和39.2%、25.9%(P=0.0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有着更好的PFS和LRFFS(均P<0.05),临床分期Ⅱ~Ⅲ期相较于Ⅳa期有着更好的OS、PFS及LRFFS,淋巴结状态(N状态)与OS及PFS密切相关,年龄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加胸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病理特征、分级方法,寻找食管鳞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浙江省台州医院共完成术前放化疗加胸腹镜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ⅡB~ⅢA期)食管鳞癌22例。对食管肿瘤及送检淋巴结全部取材,进行病理分析。结果7例(31.8%)达到完全病理缓解(pCR),15例(61.2%)未达到完全病理缓解(非pCR)。在15例非pCR患者中,13例食管有肿瘤残留,6例有淋巴结转移,4例既有食管肿瘤残留又有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亡,食管均有肿瘤残留且有淋巴结转移。结论TNM分期或G分期均适合于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治疗后的病理分析,非pCR是食管鳞癌发生远处转移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治性放化疗因可能遗漏较小的肿瘤或不能清除已经转移的淋巴结,可能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