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HIE新生儿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HIE患儿52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常温组26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9例、重度4例)和常规治疗加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26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9例、重度5例),常温组维持体温在36.0~37.5 ℃,亚低温组维持鼻咽温度在(34.0±0.5)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 h、48 h、72 h和120 h,采用耳廓微循环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微循环动态监测(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细静脉流速和微血管畸形率).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HIE患儿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细静脉流速、微血管畸形率均有显著改变,尤其是在24 h内最为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5).而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这种微循环变化也会越显著.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患儿的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在恢复期下降得更快,细静脉流速恢复更快,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而微血管畸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IE新生儿微循环发生障碍,且这种变化与HIE严重程度成正比;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有利于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疗效。方法 对 14例中重度HIE患儿 ,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保持鼻咽温度为 34.0± 0 .2℃ ,维持 4 8h。治疗前、中、后监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血压等。结果 亚低温治疗后患儿心率减慢 ,治疗后 2 4、4 8h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分别为 6 .5 7,7.95 P均 <0 .0 1)。治疗前后无呼吸暂停、硬肿症等发生。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白介素-18(IL-18)的变化,以了解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33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16)和常规治疗组(n=17)。应用ELISA法检测0 h、24 h、48 h、72 h和5 d的外周血清中caspase-3和IL-18 的浓度。结果:亚低温组在治疗后24 h及48 h血浆caspase-3浓度分别为3.8±1.9和2.6±1.2 ng/m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1±2.3和7.2±3.1 ng/mL,P<0.01。亚低温组血浆IL-8浓度在治疗后24 h、48 h及72 h亦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为119±30、76±33和71±40 ng/mL,与常规组的138±28、156±60和182±54 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患儿血清中caspase-3和IL-18浓度的过度升高,揭示了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690-692]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在围生期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综合征。HIE是新生儿死亡和儿童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在高收入国家为1.6/1000活产婴儿,在低收入国家更是高达14.9/1000活产婴儿[1]。基于Sarnat评分标准,HIE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中重度HIE新生儿可留有活动障碍和长期神经发育障碍(NDI), 相似文献
5.
6.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病死率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许多发达国家的NICU已将亚低温作为治疗新生儿HIE的常规方法,我国部分NICU也逐步开展这一疗法,但接受治疗的患儿中仍有40%~50%死亡或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哪些病人适合接受亚低温治疗,对这些病人应采取何种降温方式、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治疗持续的时间、最佳目标温度、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亚低温是采用人工方法使脑温下降2~6℃,以达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目的。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亚低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生儿重度HIE共54例,至入院96h有效病例41例,随机分为SHC组(n=21)和对照组(n=20).SHC组患儿生后6 h内开始给予SHC治疗,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4.0±0.2)℃,直肠温度维持>34.5℃,持续72 h,然后自然复温;对照组患儿直肠温度维持36.0~37.5℃.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血压、经皮氧饱和度、鼻咽部温度和直肠温度监测.观察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严重心律失常、静脉血栓或出血、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疗效观察指标包括:18个月时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病死率,智能测验运动发育指数及认知发育指数.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和肾功能衰竭.至生后18个月随访,共失访6例(14.6%),其中SHC组和对照组的失访率分别为14.3%(3/21)和15.0%(3/20),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际有效病例SHC组为18例,对照组为17例.SHC组和对照组的死亡和严重伤残联合发生率分别为22.2%(4/18)、52.9%(9/1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HC持续72 h治疗新生儿HIE是可行和安全的,可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及严重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ET - 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0例正常小儿和 5 2例HIE患儿的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ET 1水平 ,并将HIE患儿分为轻、中、重 3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ET 1为 6 8.71± 12 .0 3ng/L。轻、中、重度HIE血清ET 1在急性期分别为 98.38±12 .82ng/L ,10 7.2 1± 18.5 6ng/L ,119.5 6± 14.6 9ng/L ;恢复期分别为73.44± 11.79ng/L ,75 .73± 11.38ng/L ,83.92± 15 .99ng/L。HIE患儿急性期血清ET 1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CSF中ET 1水平分别为 43.79± 7.14ng/L ,5 1.0 7± 11.19ng/L ,6 1.86± 13.5 5ng/L ;恢复期CSF中ET 1水平分别为 30 .79± 4.42ng/L ,33.0 7± 4.84ng/L ,39.5 0± 5 .5 6ng/L。急性期CSF中ET 1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 ,均P <0 .0 1,且血清及CSF中ET 1水平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急性期HIE患儿血清和CSF中ET 1水平 ,重度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及P <0 .0 5 ,尤以重度组升高显著 ;恢复期轻 ,中度组ET 1水平降至正常 ,而重度组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且血清及CSF中ET 1水平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血清和CSF中ET 1水平与 1分钟Apgar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ET 1在HIE的发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机制关键是二次能量衰竭,目前,人们利用电生理学、细胞生理学和影像学等手段寻找能量衰竭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为其诊断、预后提供依据.HIE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亚低温治疗应注意治疗时问窗的选择,而高压氧、神经保护剂、神经干细胞移植等疗效尚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IL-6水平 与脑实质CT值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例HIE患儿 和12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IL-6水平进行动态测定。同时采用西门子Smatom CR型全身CT扫 描机单纯头颅平扫,在CT诊断分度的同时测定脑实质CT值。结果:轻、中 、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清IL-6水平均较恢复期明显增高(均P<0.01),并明显高于 同期对照组水平(均P<0.01),3组患儿中尤以重度组增高显著;恢复期重度HIE组血 清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轻、中度HI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轻 、中、重度HIE患儿脑实质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分析发现,急 性期患儿血清IL-6水平与脑实质CT值呈显著负相关(r=-0.893,P<0.01) ,而恢复期患儿血清IL-6水平与脑实质CT值无相关关系。结论:IL-6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IL-6水平测定可作为HIE诊断及评价脑损 伤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33例确诊HIE的患儿于极期测定血清胆红素,并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E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HIE的病情程度有关;但结合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与HIE病情程度有关,可作为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褪黑素(MT)水平的变化,探讨MT在HIE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足月HIE患儿40例,其中轻度20例,中重度20例.轻度组于生后48 h内和第7天,中重度组于生后48 h内、第7天及(14±4)d采股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MT水平.正常对照组为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结果 与对照组[(8.003±1.840)ng/L]比较,轻度HIE组患儿生后48 h内MT水平[(13.311±4.025)ng/L]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6.605±1.269)ng/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HIE组生后48 h内MT水平[(5.487±1.997)ng/L]显著下降(P<0.01),第7天MT水平[(16.201±5.594)ng/L]显著升高(P<0.01),(14±4)d[(6.799±1.765)n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T可能对HIE有一定保护作用,在生后48 h内MT水平升高,预后较好,在生后48 h内降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中Par-4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HIE患儿外周血中Par-4蛋白表达量。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HIE组患儿的Par-4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E组内,高阴离子间隙(AG)患儿的Par-4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AG患儿(P〈0.01)。HIE患儿治疗1周后,Par-4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结论 测定外周血中Par-4蛋白表达量对HIE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神经胶质酸性蛋白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亚低温治疗后血清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选取64例HIE新生儿,其中33例轻度患儿采取一般治疗,31例中、重度患儿给予一般治疗和亚低温治疗,采用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12 h)血清GFAP和UCH-L1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中、重度HIE组患儿血IL-6、IL-8、GFAP以及UCH-L1水平高于轻度HIE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GFAP水平与IL-6、IL-8呈正相关(分别r=0.54、0.63,P<0.05),与Apgar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5).治疗后,中、重度组患儿血IL-6、IL-8、UCH-L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GFA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生后15~18个月后的随访发现神经发育不良的患儿血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儿(P<0.01).ROC曲线显示GFAP和UCH-L1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4和0.703;当GFAP的诊断阈值为0.07 ng/m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8%.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致HIE患儿血清UCH-L1水平降低,GFAP水平升高;血清GFAP、UCH-L1水平可反映HIE患儿治疗前后脑细胞的变化,有望成为新的HIE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2012年前有多项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之后又有多项RCT相继完成,本文是《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实践治疗指南(2022版)》的临床问题之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目的:评估中重度HIE经亚低温及其联合其他治疗后的远期随访结局。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12月6日。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二筛。二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②亚低温治疗开始时间超过生后12 h;③治疗时新生儿核心温度不在33.0℃~35℃或未持续治疗至72 h;④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随访时间<18个月,或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⑤干预组为非亚低温治疗的其他治疗。运用GRADE对证据体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和R语言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整合。
主要结局指标:随访18个月后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
结果:①亚低温治疗14篇文献,其中RCT 13篇,NRSI 1篇;全身低温8篇,选择性头部低温6篇;随访时间18~30月龄13篇,6~7岁1篇;亚低温组1 091例,对照组(对症支持)1 087例。亚低温组较对照组降低了27%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RR=0.73,95%CI:0.67~0.80,P<0.01),其中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分别降低了41%和19%,脑瘫发生率降低了36%,但不降低听力和视力障碍的发生率;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对症支持)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静脉血栓形成和皮肤破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10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4篇,氙气和干细胞各2篇,褪黑素和托吡酯各1篇),3篇RCT随访≥18个月,亚低温联合或褪黑素、或托吡酯、或氙气较亚低温治疗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59~1.98,P=0.80)。
结论:亚低温治疗降低了27%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亚低温治疗HIE的临床疗效,探讨亚低温治疗HIE的可行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亚低温治疗HIE的相关文献。使用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亚低温治疗HIE的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病死率、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脑瘫、发育迟缓、失明和听力损害)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共检索到8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9项RCT研究(16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纳入研究均未采用盲法,文献质量评价7项RCT研究为A级,2项为C级,漏斗图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比较:病死率显著降低(RR=0.73,95%CI:0.58~0.91);随访至18月龄时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RR=0.70,95%CI:0.53~0.92);脑瘫发生率显著降低(RR=0.72,95%CI:0.53~0.98);发育迟缓(RR=0.73,95%CI:0.53~0.99)、失明(RR=0.57,95%CI:0.30~1.08)和听力损害(RR=1.52,95%CI:0.71~3.25)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窦性心动过缓(RR=6.35,95%CI:2.16~18.68)和PLT减少(RR=1.55,95%CI:1.14~2.11)发生率升高,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栓或出血、脓毒症和惊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改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