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济宁市基本消灭疟疾后近10年流行病学监测情况。方法 通过每年传染源监测,蚊媒监测,血清学监测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结果 连续10年监测结果表明,年发病率稳定在万分之一以下,疟疾病例和疫点呈点状,散在分布。在监测发现的阳性病人中,输入病例占86.67%,明显高于当地原发病例。结论 当地疫情稳定,防治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索适应于我省的血清学疟疾监测模式及可能预示疟疾回升的参考指标,以评估疟疾流行形式和疟疾防治效果,于1983~1993年,用IFAT技术在我省疟疾易流行区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现将主要结果概述如下。1 蚊传间日疟志原者以发作后1个月以内的抗体阳性率和阳性滴度为高,发作后2个月时,根治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55.56%和66.67%,最高阳性滴度为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疟疾发病与流行因素关系,掌握疟疾流行动态,指导疟疾防控工作.方法 开展疟疾病原学监测和媒介监测,收集整理2005~2011年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武穴市共监测到疟疾发病10例,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5~10月(占60%),年发病率为0~0.52例/10万,年平均发病率0.19例/10万;2005~2008年共检测发热患者22376例,血检疟原虫阳性3例,阳性率1.34例/万,人群抗体水平检测800例,未检出抗体阳性者;2005~2011年,人工帐诱按蚊密度平均为12.84只/人·h,居民蚊帐内按蚊密度平均为0.25只/帐(0.17只/人),平均叮人率13.01只/人·夜.人工帐诱按蚊密度高峰在7月上旬,平均密度为31.93只/人·h,居民蚊帐内按蚊密度高峰在6月下旬,平均密度为0.45只/帐,9月上旬又形成一个小高峰,平均密度为0.30只/帐.结论 该市属中华按蚊为媒介的低疟区,人群对疟疾无免疫力普遍易感,传疟媒介密度高,疟疾的传播因素未发生改变,若有外来疟疾感染者输入,易发生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应加强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疟疾疫情,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疫情播散.  相似文献   

4.
海军部队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海军部队疟疾流行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海军部队历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军部队疟疾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在传染病中的序位显著后移;疟疾发病率随驻地由北向南而渐次递增,海勤人员疟疾发病率明显低于陆勤人员;疟疾发病季节性明显;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次之。结论:海军部队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疫情监测和媒介按蚊虫情监测,以及消灭媒介按蚊及其孳生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6~2010年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消除疟疾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东莞市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东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79例,其中新发46例,占58.23%,复发33例,占41.77%。当地感染4例,占5.06%,外地感染75例,占94.94%。在全部病例中,以未分型为主。全市共血检发热病人38 742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33例,阳性率为0.09%,受疟疾威胁的人口主要是流动人口。媒介监测结果显示近几年东莞市成蚊以库蚊为主,未发现按蚊。结论采用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改变生态环境及提高各级专业人员的疟疾防制技能等综合防治措施和策略,可以阻断疟疾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疟疾流行动态,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方法进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本地原发疟疾病例9例,年发病率为0.61%,2004年较2003年下降33.33%;“三热”病人年检率1.83%,血检阳性率22.22%,其中血检阳性病例占疟疾病例的66.67%;小学生IFAT阳性率1.31%;媒介种类为中按蚊,室外人工叮咬年平均密度和清晨帐内密度均呈自然下降。结论 疟疾传播尚未完全阻断,媒介按蚊密度高低是影疟疾发病的重要因素。行血华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一种简便监测方法进行的基本消灭疟疾后期流行病学监测,开展本项目研究。方法:我市于199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采用对输入病例疫点不处理,只对患开展现症根治,原发病例(本地感染病例),除现症根治外,疫点小范围浸帐与滞留喷酒,预防服药措施、观察监测效果。结果:1998、1999、2000年全市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0.30、0.58、0.15、10万;疫点未出现第二代病例,防治效果显。结论:开平市的基本消灭疟疾后期采用的流行病学监测措施,有效地控制疟疾的流行,较之于基本消灭疟疾前所采取的监测方法,投入少、防治效果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揭西县1981~1991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黄道清,徐奕钦(广东省揭西县卫生防疫站,广东515400)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中图号R531.3揭西县于六十年代已基本消失的疟疾在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人群流动的大潮中又重新抬头,发生许多输入性病例,出现了局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χ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101/106),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0.
陈和仙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3):318-319,329
目的分析云县1986~2010年疟疾发病情况及其流行趋势,为消除该县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6~2010年以来的发热病人血检、居民血片普查、按蚊调查、疟疾疫情数据。结果 25年间,云县共报告664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66/万,其中内源性病例69例,外源性病例595例;发热血检88308人中,阳性率为0.54%;居民血片普查13542人,带虫率为0.19%,荧光抗体测定7 277人,阳性率为3.17%;现症病人治疗1908人,休止期根治4045人,预防服药10635人,灭媒喷洒1166868M2。共捕获蚊62329只,14种蚊虫,其中中华按蚊为当地优势蚊种。结论该县疟疾病例主要属于外源性病例,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3年贵州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贵州省疟疾防治资料、现场调查、疟疾监测结果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报告疟疾病例,分析2013年贵州省疟疾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网报疟疾发病人数12例,较2012年的16例下降了25.00%,发病率为0.034/10万,较2012年0.046/10万下降26.09%,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贵州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12例网报病例进行复核,其中,间日疟3例,占25.00%,恶性疟8例,占66.67%,卵形疟1例,占8.33%。结论 2013年全省疟疾防治措施落实,首次实现了全省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首次报告卵形疟病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数与去年同比无变化,病例分布范围较2012年缩小,感染虫种增加至3种。境外输入性疟疾将是今后贵州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普洱地区的猪带绦/囊虫感染情况.方法 在云南省普洱地区的景东县、景谷县和孟连县随机抽查了2 870人,进行了猪带绦/囊虫IgG抗体检测,并进行了猪带绦/囊虫病的流行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猪带绦/囊虫IgG抗体阳性人数为1 10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61%.显示当地猪带绦/囊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当地存在较多的造成猪带绦/囊虫感染的流行因素.结论 云南省普洱地区的猪带绦/囊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当因地制宜地对当地进行猪带绦/囊虫感染的综合防治干预.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山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言 《中国热带医学》2001,1(3):218-219,220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山区的霍乱流行特点,为今后更好地预防、控制山区的霍乱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霍乱个案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 1994~1998年,海南省山区发生6起食物型霍乱爆发疫情,发病191例,罹患率13.12%,病死6例,病死率3.14%。患者皆为黎族居民,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40岁组的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为67.54%。男性患者(65.97%)明显多于女性(34.03%)。疫情波及4个县(市)、8个乡(镇)、40个自然村。轻型病例仍然占大多数(62.30%)。对82株菌株的鉴定结果全部为小川lb型,与该省沿海地区自1994年后以小川1b型为优势流行株相一致。结论 导致这6起霍乱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丧事聚餐,可疑食物均来自某市的海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一线县、二线县、及一线三个县的一线自然村、二线自然村的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边境地区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IFAT对中缅边境沧源、耿马及孟连一线县与双江县、永德县二线县,边境线3县一线自然村和二线自然村进行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电脑软件EPI6X2检验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一线县抗体阳性率23.88%(568/2379),二线县抗体阳性率1.40%(10/712),一线县显著高于二线县(x2=180.54;P<0.01)。一线县的一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33.05%(467/1413),二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10.46%(101/966),一线自然村显著高于二线自然村(x2=159.92;P<0.01)。结论IFAT抗体阳性率和阳性GMRT说明靠近边境地带比远离边境的地带疟疾流行更为严重。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防治工作,才能控制边境疟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山东省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126例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几年输入性疟疾住院病例逐年增加;126例疟疾病例中118例来自非洲国家,占93.65%,其中恶性疟116例,占92.06%,;间日疟8例,占6.35%,卵形疟2例,占1.59%;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2例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8例间日疟6例来自东南亚,1例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1例来自非洲苏丹。2例卵形疟均来自赤道几内亚;男性124例,占98.41%;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占98.41%;职业农民工及技术工人、司机从事野外工作的119例,占94.44%;地区分布以鲁西南地区最多。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10±7)a;住院前误诊率34.9%。结论山东省输入性恶性疟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且感染疟原虫虫种呈多样性,主要是恶性疟和间日疟,第一次发现卵形疟2例;误诊率高于其他疾病。为如期实现山东省消除疟疾目标,仍需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及出入境管理部门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的检测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2年1~12月云南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云南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12月共新发现患者230例,发现率为0.50/10万,其中儿童占4.35%,多菌型占64.35%,2级畸残占19.57%.2012年1~12共发现复发患者17例,其中6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12年底,云南尚有现症病例1 084例,患病率为0.24/万,其中485例尚需接受联合化疗.结论云南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分布不均衡,重点流行地区仍为文山、红河等.麻风病在云南省仍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多年的经费投入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2017年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为针对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382例,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数比2016年(305例)增加了25. 25%;虫种为恶性疟233例(60. 99%)、卵形疟107例(28. 01%)、间日疟23例(6. 02%)、三日疟6例(1. 57%)、混合感染13例(3. 40%);病例分布于区内12个地市28个县市(区),其中上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5. 92%;病例以男性为主,为371例(97. 12%); 21~50岁青壮年病例378例(98. 95%);病例感染来源于非洲19个国家381例(99. 74%)、东南亚1个国家1例,其中非洲病例主要以加纳为主,为220例(57. 59%),其次为喀麦隆49例(12. 83%)和埃塞俄比亚21例(5. 50%),东南亚国家仅有印度尼西亚;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为315例(82. 46%),其次是经商/服务20例(5. 24%);病例月分布为5月62例(16. 2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民族对疟疾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为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结合人类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用问卷表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约25%的人认为发烧不是疟疾的症状之一,仅1/3的人认为疟疾和蚊子有关,且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认为到热带地方打工、国外(如缅甸)、田棚或森林过夜的成年男性更容易感染疟疾;对疟疾是否需预防及如何预防的认识不全面,约50%人不能说出具体的预防方法。结论云南各民族居民疟疾认知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达到疟疾相关信息在人群中的正确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1094例西部肿瘤系统中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确诊并治疗的全部乳腺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21~82岁,平均年龄(48.52±9.90)岁,中位年龄48岁,发病高峰在41~50岁。肿块位置以外上象限为主,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分期以II期为主,占66.0%。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ER阳性率64.9%,PR阳性率62.9%,HER-2阳性率为10.7%。按≤50岁和跃50岁分成两个组,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因素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怀孕生产史(P=0.001)、哺育史(P=0.001)、ER(P=0.001)、PR(P=0.007)、Ki-67(P=0.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按汉族和少数民族分成两个组,分析不同民族之间各因素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之间除ER(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分析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各因素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之间除生产次数(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云南省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发病高峰、肿块位置、病理类型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未发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早期乳腺癌诊断比率低,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需加大偏远山区普查力度,加强“自查”宣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