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提高骨密度,达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本文综述了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对骨代谢的调节机制、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以及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骨质疏松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I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超过了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作用,所导致的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  相似文献   

3.
Fas/Fas-L信号系统是外源性凋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Fas/Fas-L信号系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不仅参与了免疫系统稳态的维持,而且在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Fas/Fas-L信号系统在不同骨细胞上的表达和分布可能随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而发生变化。当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时,Fas/Fas-L信号系统可通过启动骨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介导成骨和破骨平衡向破骨方向偏移,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通过调节骨细胞上Fas/Fas-L信号系统来平衡破骨细胞骨吸收和成骨细胞骨形成,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点,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渐上升,骨质疏松症在医学上和社会性的影响逐渐加深。人类骨质疏松症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相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失用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几种类型。糖皮质激素相关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利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建立,其降低成骨细胞的活性、刺激破骨细胞,从而减少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利用去势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其原理是雌激素减少致使骨吸收增加、新骨形成降低,最终达到骨量减少的目的。雌激素受体α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但是阻碍成骨细胞功能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SAM-P6(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6)是一种衰老加速的小鼠,骨丢失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适用于老年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失用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常见的建模方法有坐骨神经切除法、悬吊法等,机体长期处于无重力负荷状态,使得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导致骨量丢失。笔者就不同种类动物作为骨质疏松症研究模型的优缺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中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信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11):1510-1513, 153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女性绝经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直到轻微的创伤诱发骨折时才会引起重视,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有很多研究报道了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在机体内雌激素的缺乏引起炎症因子与MicroRNA激活,从而引起RANKL-RANK-OPG轴的紊乱,引起骨质流失。同时雌激素充当抗氧化剂来保护骨,抵抗氧化应激。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免疫功能增强,导致骨重建失衡所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是调控骨重建的核心因素,而RANKL/RANK/OPG系统是连接骨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分子桥梁,在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耦联中发挥关键作用。骨细胞和免疫细胞通过共同的细胞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调节骨代谢平衡,以共同的骨代谢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调控骨重建过程。雌激素作为骨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共同交叉机制,通过经典性激素受体途径调控T细胞活化,介导免疫因子的产生和表达,影响免疫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既有正性调节作用,又有负性调节作用,决定骨重建方向。因此,骨免疫在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重建失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补肾法是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治则,长期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骨免疫而调节骨重建失衡,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细胞因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雌激素的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的重要因素。雌激素调节骨髓细胞、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调控骨改建过程。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这一领域中的前沿进展作一综述。1雌激素是作用于骨组织的重要介质目前,已经证实在骨微环境中产...  相似文献   

8.
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超过了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作用,所导致的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的代谢性骨疾病。1940年Albright首先提出PMO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并首倡应用雌激素治疗。至今此疗法仍被应用,足以证明,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现已证实,雌激素对骨代谢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其中维持骨偶联平衡的作用尤为突出。现就其在PMO发病机制的作用,做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α及β亚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和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骨细胞上的ER的数量和功能均降低,可以部分解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骤升的现象,骨细胞上的ER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重要的关系。ERα和ERβ在不同部位的骨骼及不同的骨细胞中分布有所差异,二者在骨代谢中可能行使着不同的功能,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甾体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可以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胰岛功能以及骨代谢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已经被多方科研人员证实并得到公认,故雌激素也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本文总结了雌激素的来源、雌激素受体的分类和分布、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雌激素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分别从雌激素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方面抑制破骨细胞的重吸收;从减少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弱NF-k B的活性三种机制总结雌激素增加成骨细胞的形成;从雌激素通过干预骨重建和重吸收过程进而影响骨细胞的整体代谢过程三个大方面入手,将近年来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系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与实验研究窦永起,赵美玲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折危险性增大及非创伤性骨折,其主要病因是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吸收超过骨质形成。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抑制骨代谢,防止骨丢失,被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所致的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关系密切。目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其中针对绝经后低雌激素状态采用的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ER...  相似文献   

13.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绝经后骨量迅速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生殖健康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破骨细胞 (osteoclast)作为骨吸收的主要细胞 ,对于骨量的变化具重要作用。因此 ,研究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着重论述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机理 ,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的相关因素 ,以期进一步推动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研究 ,加强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治疗。一、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破骨细胞来源于希腊文“Osteon”(骨 )和“klio”(破坏 )两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雌激素缺乏引起骨形成与骨吸收解耦联,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进而引起骨量减少,一般表现为骨密度的降低及骨微结构的破坏,最终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绝经后骨质疏松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的全身性疾病。雌激素缺乏使得B细胞及T细胞被激活,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TNF-α、IL-17、IL-6及RANKL等促骨吸收因子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目前认为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丢失与趋化因子、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免疫细胞因子及骨代谢三者相互作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与雌激素缺乏导致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雌激素缺乏导致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泌IL-1和TNFα,抑制调节性T细胞增殖和成熟,促进NFκB、IL-15和IL-17的产生,从而诱导破骨细胞发展;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系细胞产生OPG,促进RANK-RANKL相互作用,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TGFβ,减少破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在骨改建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在骨改建中的调节作用王震宇戴戎早在本世纪40年代,Albright提出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念,认为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竭有关。大量研究表明,绝经或切除卵巢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下降;而雌激素替补治疗则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失。可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血清IL-6及TNF-α浓度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30例,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IL-6,TNF-α水平,并与正常青年妇女对照。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IL-6,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导致末梢血单核细胞产生的IL-6及TNF-α等细胞因子过量,而IL-6及TNF-α过量分泌会刺激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活性,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常见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及与年龄相关的骨量丢失.肌肉作为骨骼最为邻近的组织之一,收缩时产生的机械负荷作用于骨骼,使骨产生应变;这种应变再作用于骨组织中的力学-生物力学调控系统,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使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发生改变.此外,肌肉收缩可增加身体协调和稳定性,减少跌倒的发生,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密切.该文就肌肉在骨代谢中的作用、肌肉与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肌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具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17β-雌二醇发挥主要生理作用。绝经前的雌激素来源于由卵巢内分泌入血的循环雌激素。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急剧减少,而一些非性腺组织和细胞却可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形式合成的雌激素,并在局部发挥作用。雌激素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持骨内微环境的稳态,不仅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理过程,维持成骨和破骨能力的动态平衡,还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此外,雌激素缺乏还与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的生物活性相关,从多种途径导致破骨水平大于成骨水平,从而诱发骨质疏松。因此,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可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然而,目前的研究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褒贬不一,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雌激素的来源及其对骨代谢平衡的影响作一综述,初步探讨雌激素的非性腺来源以及长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以及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老龄化、肢体废用、女性绝经后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而最终原因都与骨重建失调有关。骨重建涉及骨形成与骨吸收两个方面,骨吸收-形成动态偶联的失调可引起骨形成的减少或骨吸收的增加,最终导致净骨量的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它们的生物学活性及存活时间直接影响着骨转换的动态平衡。大部分细胞的死亡是以凋亡 (apoptosis)的形式完成。凋亡是由于内外环境激发所致细胞自身主动、有序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