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白芍总苷1.8g/d联合咪唑斯汀10mg/d治疗,一月后白芍总苷减为1.2g/d;对照组只用咪唑斯汀l0mg/d治疗。两组均在第2、6、10、16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结束后第2、6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6周时,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60.5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27.78%),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d,同时服桂枝汤加减方150mL/次,2次/d;对照组48例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d,连续治疗4周;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枝汤加减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和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以及临床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冷刺激试验复温20min时的瘙痒程度、遇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或瘙痒的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每2日臀部肌内深部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2ml及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疗程5周;对照组仅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连服5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5.6%(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方法应用德国百康(BICOM2000)生物共振仪脱敏与口服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纯口服咪唑斯汀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13.0%,对照组复发率为58.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治疗与口服咪唑斯汀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复发,优于咪唑斯汀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复方甘草酸苷、寒荨方加减联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复方甘草酸苷、寒荨方加减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周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基本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3个月内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8,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复方甘草酸苷、寒荨方加减联合用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明确,可作为寒冷性荨麻疹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左旋咪唑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口服依巴斯汀、雷尼替丁和左旋咪唑;对照组52例,仅口服依巴斯汀。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左旋咪唑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介菌素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服3周,同时肌注卡介菌素多糖核酸1mg,每2日1次,共18次;对照组52例,单用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服3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6例(占52.00%),显效13例(占26.00%),有效率为78.00%。对照组临床治愈17例(占32.69%),显效12例(占23.08%),有效率为55.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素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42例),对照组B(42例),治疗组C(61例)。对照组A服用润肤止瘁汤治疗,对照组B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组C两种药联合治疗。结果①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A与对照组B疗效一样,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C有效率(85.24%)和痊愈率(70.49%)最高,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三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三组在入组当天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而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B(P〈0.01;P〈0.01)。同时联合治疗起效时间也明显短于单一治疗,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A和B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对照组A和B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症因其疗效高、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雷尼替丁和潘生丁联合应用治疗157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2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被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12l例)和联合治疗组(157例),分别给予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或眯唑斯汀10mg,每日1次,加雷尼替丁300mg,每日2次和潘生丁50mg,每日3次,连用4周。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0%和91.7%,咪唑斯汀单用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2%和74.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不良反应嗜睡和口干的发生率咪唑斯汀分别为7.4%和9.9%,联合治疗组分别为8.9%和10.8%,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提示三种药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曲尼司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曲尼司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曲尼司特和咪唑斯汀 2周 ,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和复合维生素B 2周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 2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4 378,P <0 0 5 )。结论 :曲尼司特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单用咪唑斯汀治疗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解毒润燥汤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方法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解毒润燥汤治疗)和对照组(35例,口服咪唑斯汀同时外用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治疗),观察其疗效和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62%,对照组有效率65.71%,(Х^2=13.85,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7.15±4.77)d,对照组治愈时间(14.35±8.21)d,(t=5.98,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解毒润燥汤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起效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CC型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粉尘螨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或单用咪唑斯汀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血清中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结果: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血清RANTES和MCP-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各自治疗后第16周末(P分别〈0.001和0.05)及正常对照(P均〈0.001);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6周末的RANTES和MCP-1水平以及每周咪唑斯汀用量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咪唑斯汀组(P〈0.01)。结论:RANTES和MCP-1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使RANTES和MCP-1下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CIU患者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日1次,连续28天。采用症状和体征总积分评估疗效。结果:72例CIU患者治疗后第28天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和91.66%。结论: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CIU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 3 2例、对照组 2 5例分别应用咪唑斯汀和赛庚啶治疗。结果 治疗 7天及 14天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瘙痒、风团数量、大小、冰块刺激试验风团大小及症状总平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简便、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每晚1次口服,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痊愈率为70.3%,总有效率为90.3%,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桂龙消玉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机制,寻求新的检测方法。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桂龙消玉汤,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加法莫替丁片口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白介素-4、IgE比较均为P〈0.05,两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两组症状积分与ECP的关系均为P〈0.01或P〈0.05。结论桂龙消玉汤是通过调控Ⅰ型变态反应的多个环节达到治疗目的的.ECP检测是慢性荨麻疹灵敏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针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与药理。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耳针联合咪唑斯汀口服,对照组39例单纯服用咪唑斯汀,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针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传统的抗组胺药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尚不确定。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的具有抗过敏作用的抗组胺药咪唑斯汀与安慰剂对照治疗PACU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Ⅱ期、随机、双盲、多中心、交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目的为评价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与安慰剂相比治疗28例PACU患者的疗效。研究中根据冷刺激时间试验(CSTT)、皮肤风团反应以及冰块试验后瘙痒程度的评分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冷刺激3min和10min,咪唑斯汀能够延迟风团反应的出现,减轻皮肤反应及瘙痒,根据3min和10minCSTT试验结果,咪唑斯汀与安慰剂相比,能够显著地减轻风团反应和瘙痒(P分别为0.006,0.015,0.009和0.005)研究中没有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结论:与安慰剂相比,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治疗PACU能够有效地延缓并减轻寒冷性荨麻疹反应,不良反应轻微,提示咪唑斯汀治疗PACU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