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多种疾病反复发作,引起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最终发生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与肺心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机体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异常,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1],血液高凝状态易引起肺小动脉微循环障碍,影响肺通气/血流比例。因此抗凝及降低肺动脉压力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我院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取得较满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主要发病原因。方法分析50例脑梗死合并LDVT患者(脑梗死合并LDVT组)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记物指标的变化,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50例脑梗死合并LDVT组患者中,卧床2~4周的发病率最高;伴发疾病中以高血压、血脂异常最常见;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合并LDVT组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凝血酶原片断1+2含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抗凝血酶活性、总蛋白S含量、蛋白C活性、纤溶酶原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卧床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是LDVT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全身性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15%~22%的AP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SAP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准确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有研究认为,血清三酰甘油水平(TG)>5.65 mmol/L可促发AP病情恶化,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1].  相似文献   

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于临床各科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其发病过程中,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血液高凝、消耗性低凝、纤溶亢进,最终出现出血、贫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微循环障碍在引起血液高凝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老年血液高凝状态诊治的一些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HCS)又称血栓前状态(Prethmmbotie state)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出血、凝血和抗凝纤溶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与血液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生物学关系。恶性肿瘤中以产生黏液的腺癌伴发血栓栓塞症的几率最高。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将恶性肿瘤伴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归纳为Virchow三联征,即静脉血液瘀滞状态、血管损伤及血液成分的异常。肿瘤相关凝血的激活影响肿瘤生长、微血管形成和转移过程,反过来这些过程增加血栓形成几率。纤溶系统的激活亦促进肿瘤的浸润、增殖、微血管形成过程,其作用超过了纤溶系统受损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因此抗凝及针对凝血、纤溶系统各个环节的治疗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播散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2型DM患者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bg)测定为Claus法。结果:①2型DM患者的Fbg、F1+2、SFMC、及PAI-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AT和t-PA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②DM有并发症组与DM无并发症组相比较,上述凝血、抗凝及纤溶各指标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指标改变的幅度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2型DM患者的凝血活性亢进、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当DM患者有并发症存在时更为明显。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应用清肺活血方对其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活血中药,治疗10 d,治疗前后均检测凝血和纤溶活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常规治疗虽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活性改善明显(P0.01或P0.05),显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结论对AECOPD患者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清肺活血治疗,效果肯定,防止血栓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内血液凝固性增高的现象被称为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 State,HS),它是一种凝血平衡失调而易于诱发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近年来对其研究不仅是对血栓形成前状态的认识,而且对冠心病(CHD)的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冠心病时高凝状态的发生基础HS 发病基础常表现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数量过多,在凝血活性物质增加的作用下被激活或者凝血活性物质抑制物减少,而纤溶系统功能降低或其抑制物增高,结果使血液凝固性增加.近年来血液凝固性改变在动  相似文献   

10.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是一种凝血平衡失调的病理过程,表现为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量过多或被激活,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凝血抑制物的活性降低,结果在体内或体外血液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血液在局部凝固,形成血栓或发生 DIC。在某些生理状态和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可发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脂质代谢紊乱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脂质代谢紊乱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 ,且结果不一致。在排除实验设计、血液样本采集等影响因素后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是特发性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 纤溶系统 ,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引起VTE。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主要认为与气道高反应、遗传机制、变态反应等有关.近年来发现哮喘与支气管肺泡间隙局部的高凝状态、抗凝蛋白C系统功能及纤溶作用紊乱有关.哮喘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升高可导致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进而二聚体升高,形成持续性高凝状态.凝血及纤溶不仅发生在血管,还发生在气道,因此哮喘气道的高凝状态应引起临床关注,为哮喘的深入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缺血性卒中的少见危险因素,其可能导致心房颤动和血管狭窄、闭塞、畸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在某些诱因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发生罕见且致死性的甲状腺危象,使病情更加复杂、凶险.作者报道1例40岁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既往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8年,血管评估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血栓弹力图提示...  相似文献   

14.
侯新丽 《山东医药》2005,45(20):59-60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是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近年来,我们对115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空腹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脂质代谢紊乱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关脂质代谢紊乱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致。在排除实验设计、血液样本采集等影响因素后。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是特发性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VTE。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与体内凝血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当体内发生血栓病变并伴有继发纤溶亢进时,一种由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的浓度也发生改变。因此,DD浓度的升高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新鲜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的标志。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方法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DN)患者 2 7例 (DN组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2 3例 (CGN组 )。酶联免疫吸附法系统检测各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 与CGN组患者相比 ,DN组患者的各项凝血、纤溶指标明显增高。结论 DN患者存在有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强的凝血、纤溶活性 ,亦存在相对凝血亢进的纤溶活性不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包括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减少及活性降低所致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活化;血小板膜流动性降低、更新加快、活性增高;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水平升高所致的纤溶活性降低。通过控制血糖和针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溶异常的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从而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凝溶状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文章仅就D-二聚体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同时随机抽取在我院体检中心就诊的50例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狼疮抗凝物(LAC)、血浆蛋白C活性(P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二聚体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vWF、PT、APTT及D-D二聚体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PT、APTT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vWF及D-D二聚体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C、PLG、FIB及LAC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