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 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住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最低电刺激能量.现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①最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额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 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核素胃排空显像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胃排空的影响,探讨胃电刺激治疗肥胖的机理,为其技术改进和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肥胖志愿者13例经内镜放置胃粘膜电极,于试验开始前30min及试验过程中持续给予RGES,d2研究内容同前,只是给予假性刺激.采用99Tcm-DTPA标记混合餐观察真性及假性刺激后胃半排时间.结果:受试者RGES后胃半排时间中位数为103.79min,假性胃电刺激后受试者半排时间中位数为88.66min.其中11例受试者RGES后胃半排时间长于假性胃电刺激后胃半排时间.2组(RGES组及假性胃电刺激组)胃半排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GES后受试者胃半排时间显著长于假性胃电刺激,可延缓肥胖者胃动力,延长胃半排时间.核素胃排空显像能客观定量地评价逆行胃电刺激对胃排空的影响,为其技术改进和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不失为一种无创、重复性好、具有定量和符合生理特点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 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4.
卢玲  浦菊芬  恽芬娟  刘鹏飞 《医学综述》2012,18(17):2724+2937
目的探讨胃电刺激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胃轻瘫患者72例,在控制血糖,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同时,接受胃电刺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行胃电图检测,记录胃电慢波主频、振幅和胃动过缓发生率(胃动过缓次数/总胃动次数),并行糖尿病胃瘫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患者餐后振幅均较餐前增高(P<0.05);治疗后,胃动过缓发生率餐前和餐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胃电刺激可使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学发生变化,改善胃运动功能,减轻胃瘫症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及其合并应激时胃电波和胃运动的变化 ,用SD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和约束水浸应激模型。实验动物共分 4组 :假手术对照组、梗阻性黄疸组、假手术应激组和梗阻性黄疸应激组 ,同步记录 4组大鼠的胃电波和胃运动波。结果发现 :梗阻性黄疸大鼠胃电慢波频率加快、胃运动频率显著加快 ,并伴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 ;受到应激刺激的黄疸大鼠运动振幅升高 ,频率下降 ,但同时仍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提示 :梗阻性黄疸及其合并应激时胃电慢波节律紊乱 ,并出现高频率的簇状收缩可能是导致胃蠕动功能障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17只狗的胃窦部埋植电极,进行慢性实验,每次连续记录胃电活动4~8小时,共实验189次,总记录时间992小时以上。看到胃电的慢波有三种节律类型。主要的节律为每分钟5.4±0.3次,称慢波或主波,是所有狗胃电活动的主要节律,占总记录时间的92%。其主要特点是波形规律,节律均匀,可单独发生,亦可负载峰电活动。第二种类型为每分钟13.4±1.7次的快的慢波节律,称快慢波或快的慢波。占总记录时间的7.4%,其主要特点为不负载峰电活动,仅发生在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静止期和不规律峰电活动期。第三种类型为早发慢波,为慢波节律中的一个慢波突然提前发生,其后紧随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狗胃电慢波节律的这三种类型,可为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行改进的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应变片传感器记录了普通和无菌Wistar大鼠胃电和胃运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普通大鼠比较,无菌大鼠胃电快波减少,慢波及胃运动节律和振幅显著减少和下降,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胃运动乏力。胃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敏感性有所降低,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延长,反应持续时间缩短和反应幅度下降。结果提示,无菌大鼠胃的形态与生理机能可能有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蓝斑核可抑制胃电和胃运动。我们先以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已用乌拉坦麻醉)的灰部深翼肾上腺素能神经,然后观察了这种损坏对上述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电刺激蓝斑核导致胃电慢波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42.31±9.79%和34.59±10.20%。但是,在注射6-OHDA组,刺激蓝斑核后胃电慢波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84.14±10.13%和62.86±7.19%,注药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本文结果提示:灰翼区肾上腺素能神经参与由刺激蓝斑核区引起的胃电和胃运动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姚树坤  马瑶 《医学综述》2008,14(23):3543-3545
胃电刺激(GES)是将类似于心脏起搏的电子脉冲发生器和一根双极导线植入胃壁肌层,然后激活外源性电脉冲刺激来干扰正常的胃电-运动功能。近年来,GES被尝试应用于治疗肥胖。它的优点在于不改变胃肠道正常解剖结构,不影响肠道吸收功能,而是通过电刺激引起早饱、抑制食欲从而减少摄食。研究显示,GES可引起体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是最安全的方法。本文将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临床试验予以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观察了向灰翼区微量注射5,6-双羟色胺(5,6-DHT)以损毁局部5-HT能神经对蓝斑核抑制胃电和胃运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组,刺激蓝斑核导致胃电和胃运动的明显抑制。胃电慢波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下降到对照值的42.7%和44.5%。但是在5,6-DHT组,刺激蓝斑核后胃电慢波的振幅和胃内压分别只下降到对照值的98.9%和77.5%,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结果提示,灰翼区的5-HT能神经参与蓝斑核抑制胃电和胃运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的变化,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刺胃经不同穴位对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具有不同影响。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经脉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胃浆膜多导联电刺激和胃排空动物模型。方法在12条英国比格犬的胃大弯浆膜层包埋四对心内起搏电极,距幽门40cm空肠近端行一造瘘口。结果①造瘘管收集食糜的方法简单易行,通过其排空量,能了解不同的电刺激和不同的电刺激参数对胃动力的作用。②胃浆膜多导联电极记录的胃体、胃窦慢波电信号清晰、稳定,能准确地记录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的胃慢波变化。③单导联和多导长脉冲电刺激均能控制胃慢波。结论胃浆膜多导联电极是研究胃电生理、胃电起搏及胃电起搏对胃排空的影响较理想的方法。英国比格犬是此模型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胃动力检测有助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胃排空时间、胃容量、胃顺应性、胃内压力或胃电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反映胃动力功能,检测方法包括影像学、药物吸收试验、呼气试验、导管测压、胃电图,以及新近发展的生物电阻抗法等,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临床需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且尚需探索更为理想、简单、经济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敷脐预防治疗胃癌化疗后便秘的疗效.方法:67例胃癌化疗后曾出现过便秘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大黄敷脐及粗纤维饮食对化疗后缓解便秘的有效率.结果:大黄敷脐对便秘总有效率为94.03%,粗纤维饮食为7.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敷脐预防治疗胃癌化疗后便秘,使用方便、安全,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的抗胃衰老作用。方法 45只老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建中汤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10%D-半乳糖腹腔注射(剂量为140mg·kg-1.d-1)造成衰老模型;小建中汤组造模同时予小建中汤灌胃。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摘取大鼠胸腺、脾和胃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给药后小建中汤组脾、胃和胸腺的脏器指数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建中汤组胃黏膜、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汤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修复胃黏膜损伤等作用,具有一定的延缓胃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胆囊收缩素对孤束核中胃扩张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记录乌拉坦麻醉大鼠孤束核内胃扩张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胃扩张以及静脉注射CCK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外周静脉注射CCK对孤束核内胃扩张相关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是多样的,既具有兴奋效应(9/14),也具有抑制效应(5/14)。但对于胃扩张诱发的孤束核神经元放电,不管是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还是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CCK均表现为抑制效应。结论:外周CCK可以影响孤束核内胃扩张相关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Ⅳ期胃癌患者21例,紫杉醇,150mg/m2,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滴4~6小时,第1天;卡铂AUC6,第2天静滴。结果:21例患者中CR6例,PR10例,SD3例,PD2例,总有效率(CR+PR)76.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肌肉酸痛及骨髓抑制,绝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纳米微粒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PA纳米微粒在不同时间段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F法测定不同浓度的PA纳米微粒、PA和5-FU对MGC803细胞分别在0、6、12、24、48、60、72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MGC803细胞周期的改变,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MTT法显示不同浓度的PA纳米微粒可抑制MGC803细胞增殖(16μg/mL作用72h时的抑制率达69%),并且与浓度和时间均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提示PA纳米微粒可将MGC803细胞阻滞于G2M期,16μg/mL作用48h明显,细胞免疫组化法显示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下调,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结论PA纳米微粒可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发生凋亡且具有控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载药纳米微球没有改变PA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胃起搏治疗手术后胃动力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起搏在手术后胃动力障碍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急性胃轻瘫的动物模型分别应用胃起搏及静注红霉素 (1mg/ kg) ,比较胃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胃起搏组及红霉素组的胃、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窦 -十二指肠压力差均高于起搏前基础压 (P<0 .0 0 1) ;胃起搏组胃内压及胃窦 -十二指肠压力差均高于红霉素组 (P<0 .0 0 1) ;两组的十二指肠压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起搏组停起搏 2 0 m in后胃内压虽有下降趋势 ,但此时的胃底压、胃体压、胃窦压仍高于红霉素组 (P分别 <0 .0 1,<0 .0 5 ,<0 .0 5 ) ;胃起搏 2 h的胃排空率 (6 4 .4 1± 6 .6 6 % )高于静注红霉素 2 h的胃排空率 (5 3.73%± 7.0 7% ) (P<0 .0 1)。结论 高频胃起搏能明显增加胃内压、胃窦 -十二指肠压力差及胃排空率 ,对术后胃轻瘫的疗效优于红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