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孟某,女,56岁,干部,于2004年5月16日初诊。患者烦渴多饮1年余,近1个月加重,每昼夜饮5~6暖瓶水,渴仍不解,经某三级甲等医院检查除外糖尿病、尿崩症,但诊断未明。前医曾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承气汤、白虎汤、沙参麦门冬汤、生脉饮、消褐方等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止渴等方百余剂,而渴依然,故请路老诊治。症见烦渴多饮,喜热恶凉,饮下不解渴,食纳一般,尿频量多,头晕目眩,周身酸重,腰腿疼痛,尤其下肢膝以下怕冷发凉,且有轻度水肿,伴见心慌易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3日一行。 相似文献
7.
芍药的基本作用有补柔缓急、通络养血、补血泻瘀、柔泻肝胆、补血敛阴、养血敛肝、养血入阴、补血柔筋、益营敛汗、益营生津、养血平冲等,其作用与用量调配之间息息相关,亦即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辨治亦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8.
9.
李涌健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1(1):72-74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肿瘤治疗观强调综合治疗,正确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所以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肿瘤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在肿瘤临床上运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辨证治疗肿瘤术后并发症和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收到较好疗效,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只要辨证正确,经方在肿瘤临床上也同样大有作为。兹把本人临床运用经方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彭胜权教授致力于岭南温病的临床研究30余年,成绩斐然。彭教授临床务求实效,并不囿于门户派别之见,对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亦极为推崇。彭教授善用经方,临床常随证而变,以经方灵活化裁治疗杂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方 2 60首 ,因组方严谨 ,疗效确切 ,被后世尊为“经方”。经方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多有报道 ,而关于其命名规律则较少论述 ,今不揣浅陋 ,初探如下。1 以药名命名仲景方剂用药名来命名者占绝大多数 ,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1 .1 以单味药名称命方 如麻黄汤、乌梅丸、附子汤、泽漆汤、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王不留行散、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等 ,这些单味药 ,往往是该方的主药 ,提示该方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证候。如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药 ,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无汗而喘之证。附子汤以附子为君 ,温肾阳 ,… 相似文献
16.
仲景穷究方术,其所制方堪称众方之祖,为后世奉为“医圣”。然而我们研究仲景之方,绝不能孤立地看待其方,绝不能切断它与汉以前经方的联系。在人们印象中,“经方”通常是仲景所创。然而仲景并非是从《内经》十数方中一跃而为众方之祖,而是在继承汉代以前经方学基础上,通过发展、光大、创新而确立的。本文试根据近年来看到的、由敦煌医书中所发现的有关汉代古佚经方的材料,对仲景发扬光大汉代经方学的主要方法、学术思想作一粗浅论证。 相似文献
17.
王中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8):63-63,67
张仲景用药法度严谨 ,配伍精当 ,且疗效卓著 ,故一部《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崇奉为“医方之祖”。其16 8种用药 ,每一味药物的配伍都蕴涵深刻妙义 ,如牡蛎为临床常用药 ,性味咸、微寒 ,归肝、肾经。今人多以其潜镇、软坚、敛涩之功而治疗阳亢神扰、痰核结块及体虚滑脱诸症。然在张仲景方中 ,其配伍则更具匠心 ,兹据张仲景所论结合历代本草文献的有关阐释浅述于下 ,冀对开拓牡蛎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1 化解湿热牡蛎性微寒有清热之功 ,味咸有破溃之力 ,故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证。《注解伤寒论》曰 :”牡蛎……咸以泄水气。”《本草纲目》云其 :“… 相似文献
18.
19.
经方是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最佳用方,学用经方探索其用量是基础,思辨其用量是深化,变通其用量是提高,熟悉其用量是目的。临证只有恪守经方用药用量的基本思路,遵循经方用量治病的基本要则,掌握经方因证调配用量的基本应变思维,熟悉经方用量与辨治病证之间的基本应用细则,以此才能运用经方取得最佳治病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临床思维是指张仲景所说:“勤求古训,思求经旨,博采众方,演其所知”的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涵接进程。其一,临床思维的基础是以天人相应观作出发点的中医疾病发生学。其二,临床基本思维要:首辨病,求 病因,知势位,识病传。其三,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其四,辨证抓主证。其五,选方主证要随机运用,或序贯试方。并对症用药。若再简化上述临床基本思维可归纳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对症用药”四句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