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扁鹊的“治未病”源于《内经》,体现于《难经》。“治未病”包括对疾病要“早发现,旱治疗”的观点,以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层次的内容,并符合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之道。扁鹊的“治未病”得到后世的继承和发扬,至今对我们的中医临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源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等方面总结了邓运明教授“治未病”学术思想。邓运明教授认为“治未病”与“治已病”相辅相成,“治未病”的重点是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应加强养生保健、按摩导引在临床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运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手段,中医“正气”是治未病的关键。“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的排除异已,保护自己,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西医多采用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如可乐定等,症状控制快,但不良反应大,多因此而中断治疗。中医治疗则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历经长期的实践,中医药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覆”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其中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是治疗未病的一个符合辨证论治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见于成书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昭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大方面,内容和方法设计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方面。而我国的社区防护工作主要是以“三级预防”的形式开展的,两者有着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7.
“大健康”时代下,“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治未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导引的作用不可小觑。文中基于“治未病”理论,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运用导引防治颈椎病,为临床预防、治疗和防止颈椎病复发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旴江医家喻昌临证见微知著,整体审察,不但主张“先议病后用药”,同时善于“治未病”。挖堀、分析喻昌“治未病”思想,认为未病之时,应当重视预防养生;既病防变之时,早治疗及时顾护可能受影响的脏腑组织;愈后防复,则以调养为主,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盛病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即预防为主、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展趋势、控制病情恶化。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萎”、“骨痹”的范畴,病因主要归于肝肾亏虚、脾虚、血瘀。以“治未病”的理论指导来提高峰值骨量、延缓骨量的丢失,以期达到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减少患者骨痛和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健康管理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上。本文通过在“治未病”三个层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情况,并提倡加强既病防变及病后康复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进行中医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眼是目前世界和我国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文章探讨了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的防治,强调治疗干眼未病先防,从改善环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方面着手进行调治。对己出现干眼症状及眼表损害的应本着己病早治及既病防变的原则,强调内养外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含义,提出“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的三级预防理论,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防治思路,以助于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付晓君  门波 《新中医》2022,54(2):184-186
复发性流产是育龄期妇女较为常见的生育难题.现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对复发性流产的防治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在"未病先防"中强调"无病而防"及"因病而防";在"既病防变"中强调复发性流产的传变、用药规律和辨证论治;而在"瘥后防复"中强调孕后尽早安胎及日常防护及康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重视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普遍从养生学角度或从扶正的角度入手治未病,往往忽视驱除邪气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针对治未病理论注重正气而忽视邪气的不足,探讨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提出在伏邪理论指导下:①直捣募原巢穴;②畅通病邪出路;③分消孤邪;④伏邪缓攻;⑤痰瘀毒并治;⑥以物治气;⑦开达募原;⑧邪正两顾;⑨和解表里;⑩外治逐邪等治未病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马忠祥  李玲 《西部中医药》2012,25(11):55-56
通过列举中医药防治职业病和职业相关性疾病研究结果、甘肃省发展中医药政策措施和现状,为欠发达地区推广中医药防治职业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孕前的防治思路。方法:确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原则。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孕前防治、帮助受孕、保胎治疗3个阶段。结果:达到内养正气,祛除病因,保胎成功之目的。结论:该病多因脾肾两虚,正气不固,郭气乘虚而入,伤及冲任,从而使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及免疫等功能失调致病。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已变防渐。"治未病"思想在心血管疾病"三级预防"中有充分体现,提倡人们通过适度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调摄精神等方式增强正气,从而抵御病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是预防动脉硬化,提前干预,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由于疾病模式的转变,高血压的防治策略由单纯的生物学防治模式转向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综合防治模式,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与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松峰说疫》是清代刘奎的一部较为全面论述疫病的中医温病著作,其中蕴含有丰富的疫病预防思想。通过系统挖掘与整理其中相关内容,从疫病预防的理论认识、治则治法与具体方药等方面,以全面阐述《松峰说疫》疫病预防思想体系,可为当前防治疫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