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治疗是一种融合了多学科、多种技术的全新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目前正处在广泛的研究中。如何创伤小或无创地、快速有效地评估外源性基因在体内的表达状况是决定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影像学技术具有创伤小或无创及采样全面等特点,因此在基因治疗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MRI)以其优异的软组织分辨力、任意角度成像、多参数成像、无辐射损伤、微创或无创性功能成像及代谢成像等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佼佼者.无论是操作技术还是诊断技术,其在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中都是难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严重危害老年男性健康。对于前列腺癌治疗,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前列腺根治术是首选方法。当疾病进展到激素敏感型晚期阶段时,应用内分泌治疗(手术或药物去势治疗)能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可短时间内延长患者的生命。然而,当前列腺癌进展到激素非依赖型晚期阶段,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因而,对于前列腺癌而言,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预后是极其重要的。常规医学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显示前列腺癌所致的前列腺解剖学改变,无法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显示病变。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常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途径,探究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多模态成像是将多种分子影像学技术融合而成。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和相关的多模态成像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真正能够应用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基因治疗策略却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不能提高基因载体的高效性和特异性。本篇综述从提高基因载体高效性和特异性两方面介绍前列腺癌基因治疗进展,并简要概述前列腺癌多模态成像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病之一,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诊断冠状动脉疾患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无创检查手段的提高,无创诊断方法替代有创检查是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已成为检查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该方法快速、无创、低廉,已成为冠心病患者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普及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的相继应用及结合,使活体中无创地对人脑功能和结构进行研究成为可能,并正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就BOLD-fMRI和DTI的影像融合方法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正常脑功能及结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检查.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成像技术能够在肝脏应用.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DWI在肝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子影像学是利用影像学手段研究在体条件下细胞内的正常或病理状态分子过程,在分子或细胞水平反映生物体生理、病理变化,为疾病过程在体监测、基因治疗在体示踪、药物在体疗效评测和功能分子在体活动规律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具有无创、实时、在体、特异、精细显像等优点[1]。主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栓塞的检出率不断增高,CT肺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由于其无创、快速的特点,不少学者认为其可以取代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1]。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在即将逝去的20世纪中,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理所当然地期望医学影像技术继续为延长人类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它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尔后,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事…  相似文献   

10.
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是为医疗、教学、科研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已从以往单一的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1.
BOLD-fMRI和DTI:脑功能-结构结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的相继应用及结合,使活体中无创地对人脑功能和结构进行研究成为可能,并正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就BOLD-fMRI和DTI的影像融合方法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正常脑功能及结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检查。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成像技术能够在肝脏应用。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DWI在肝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活检组织学检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价严重程度的标准。肝纤维化分期决定治疗的预后和方法的选择。但是,肝活检具有一定创伤,存在取样误差以及难以重复检查。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评价肝纤维化越来越重要的影像技术。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及最新的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磁共振成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治疗前的精准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能够从大量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特征并据此对病变异质性进行定量评估,在肿瘤的定性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技术在胶质瘤术前诊断、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治疗和疗效评价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探讨其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病(CSVD)是引起痴呆、认知下降、步态障碍、卒中等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根据其MRI表现诊断。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目前唯一能无创在体显示白质微观结构的MRI技术,可通过不同参数及后处理分析方法提供组织微结构信息,在CSVD的发生发展机制、严重程度及疾病进展等方面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DTI主要参数及常见后处理分析方法在CSVD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在日常工作中,骨关节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像检查十分常见;尤其以创伤相关的骨关节疾病诊断,临床工作量大、重复机械劳动较多,符合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放射科医师诊断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为疾病预后诊断提供定量评估.本文对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骨...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其重大进展对医学各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类基因组计划部分工作的顺利完成使人类展望到一个基因操纵的未来,影偈学也在经历着向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在基因治疗中监控基因的表达使分子成像这一技术应运而生,它使影像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之间实现了互动。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正常或病变细胞中,利用其转录或翻译产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应用.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有希望成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较为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案,特别是“自杀基因”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启动人类第一例基因治疗试验以来,基因治疗的范围以及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拓展深入,伴随而来的基因治疗以及基因表达中的成像问题,亦即分子影像学的问题近几年来也倍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核医学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是基因表达成像中的三大技术,这些技术还处于不断的进展中。已有一些监控基因治疗中基因表达效果的成像技术应用于I、Ⅱ期临床实践中。从基因治疗和基因表达成像的角度对近几年来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李波  李欢  徐聃  周杰  徐海波 《放射学实践》2021,36(2):262-266
胶质瘤微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胶质瘤的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了解肿瘤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特征是十分必要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在无创、无辐射的情况下反映微循环灌注情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技术是在扩散成像基础上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不仅能反应组织扩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