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本文用建立的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内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OS mRNA明显升高,但24h时恢复正常,表明+Gz重复暴露可刺激大鼠脑组织NOS mRNA的表达,NO可能参与了+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但这种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5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48h处死大鼠取脑,固定包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TL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调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变化,6h组海马CA1区可见部分细胞凋亡和明显的bcl-2,p53表达变化,但在24h组和48h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2,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操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Gz重复暴露对兔脑组织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Gz重复暴露后兔脑组织c-fos蛋白表达与分布的变化。方法 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左侧颈总动脉插管以记录眼水平动脉血压。+Gz组动物暴露于+4G(增长率1G/s)至眼水平动脉血压降为0kPa后持续30s,重复暴露3次、中间间隔30min。对照组动物不进行+Gz暴露。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z重复暴露后即刻、1h,6h及对照组动物术后1h脑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兔脑组织未见c-fos阳性神经元。+Gz重复暴露后即刻,兔脑皮质、海马、齿状回及第三脑室两侧即可见明显的c-fos阳性神经元,暴露后1h上述部位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达到高峰,暴露后6h有所减少。结论+Gz重复暴露3次可诱导兔脑组织c-fos表达,它可能在+Gz 致脑损伤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Gz暴露后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中波形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 Gz/3 min暴露组及+10Gz/3 min暴露组.分别于+Gz暴露后不同时间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波形蛋白反应呈阴性,未见波形蛋白阳性细胞.+6 Gz组和+10 Gz组暴露后6 h,顶叶皮层、海马均可见波形蛋白呈弱阳性反应和波形蛋白阳性细胞;暴露后1 d,波形蛋白阳性反应进一步增强,阳性细胞数较6 h显著增多(P<0.01)并达高峰;暴露后2 d,阳性反应有所减弱,阳性细胞数较前有所减少;暴露后4 d和6 d,波形蛋白反应呈阴性,未见阳性细胞.+10 Gz暴露后6 h、1d和2d,顶叶皮层、海马波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6 Gz组(P<0.01).结论 +Gz暴露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波形蛋白表达,而+10 Gz/3 min比+6Gz/3 min暴露引起脑组织波形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bFGF处理组,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在+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注射bFGF(100μg/kg),丹参(15g/kg)或生理盐水(2ml)各一次。于暴露后6h处死大鼠取脑,用半守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cl-2和p53 mRNA表达以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标记法(TUNEL)检测脑内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z暴露组可见明显的bcl-2,p53 mRNA表达变化和部分神经细胞凋亡,而bFGF和丹参能阻断bcl-2和p53表达变化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而bFGF和丹参对+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G_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动态变化特点,探讨其在+Gz致脑损害中的可能作用及新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10Gz持续3min重复暴露三次后32只大鼠脑组织乳酸、乳酸脱氨酶、腺苷酸及嘌呤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Gz重复暴露三次后即刻,脑皮层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能量负荷(EC)及乳酸脱氨酶(LDH)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37.2%(P<0.05)、265%(P<0.01)及70.7%(P<0.01),而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及乳酸含量则分别升高105.0%(P<0.05)、30.6%(P<0.05)及43.6%(P<0.01);暴露后1h,脑皮层ATP、ADP、AMP含量及EC则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乳酸含量及LDH活性则仍未恢复正常,与对照组间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暴露后6h,上述指标则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10Gz持续3min重复暴露三次可引起脑组织能量代谢一过性降低。脑能量代谢降低可能是+Gz重复暴露后发生脑离子平衡紊乱及脑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反复高+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ICE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bcl-2在+Gz重复暴露后6h和24h表达明显降低,而bax、p53和ICE在6h和24h表达明显升高,6h组和24h组在大脑皮质、海皮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表明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ICE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Gz暴露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Gz暴露后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Gz/3min暴露组、+10Gz/3min暴露组。分别于+Gz暴露后不同时间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6Gz暴露后6h,顶叶皮层、海马可见GFAP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多为细小型,暴露后1d、2d、4d和6d,GFAP阳性反应程度进一步增强。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多。+10Gz暴露后各时间点,顶叶皮层、海马GFAP呈较强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6Gz组显著增多(P〈0.01),暴露后2d出现少量肥大型,仍以细小型为主。结论+Gz暴露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GFAP表达显著增加,而+10Gz/3min比+6Gz/3min暴露引起脑组织GFAP的表达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Gz暴露后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Gz/3min暴露组、+10Gz/3min暴露组。分别于+Gz暴露后不同时间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Gz暴露后6h,顶叶皮层、海马可见S100蛋白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多为细小型,暴露后1d、2d、4d和6d,S100蛋白阳性反应程度进一步增强,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多。+10Gz暴露后各时间点,顶叶皮层、海马S100蛋白呈较强的阳性反应,阳性细胞数较+6Gz组显著增多(P〈0.01),暴露后2d出现少量肥大型,仍以细小型为主。结论+Gz暴露可引起大鼠顶叶皮层、海马S10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10Gz/3min比+6Gz/3min暴露引起脑组织S100蛋白的轰达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持续1周的+Gz重复暴露后大鼠心室肌形态学的改变。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Gz组和+10Gz组,每组8只。+6Gz组和+10Gz组大鼠分别暴露于+6Gz/3min和+10Gz/3min,1次/d,共1周;分别于末次暴露后即刻、1d取心室肌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E染色心室肌无明显变化。电镜下可见,+6Gz重复暴露后心室肌肌丝排列基本整齐,肌浆网轻度扩张,细胞连接扩大,间质水肿,微血管扩张;+10Gz重复暴露后心室肌细胞水肿,核内异染色质边集,肌浆网明显扩张,线粒体反应性增生,空泡化,闰盘连接完全破坏。重复暴露后1d较即刻心室肌超微结构变化更明显。结论+6Gz/3min重复暴露1周可引起大鼠心室肌超微结构轻微改变,而+10Gz/3min重复暴露1周可造成大鼠心室肌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明显升高,24h降至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的表达增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是脑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 GZ 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神经生长因子(NGF) 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它们在+ GZ 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方法检测+ GZ 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NGF m RNA 表达水平。结果:cfos 和cjun 在+ GZ 重复暴露后30 min m RNA 表达明显升高,6h 和24h 降至正常;NGF 在30 min 和6 h 表达均明显升高,24 h 恢复正常。结论:表明+ GZ 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NGF m RNA 的表达,提示它们的表达增加可能在+ GZ 所致脑损伤中起病理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GZ作用后,大鼠心肌组织内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 RNA 表达变化。 方法  24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GZ重复暴露后30 m in、6 h 和24 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 值为+ 1 GZ, 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 10 GZ/3 m in(两次中间间隔30 m 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 m in、6 h 和24 h 处死大鼠取心,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T-1和eNOSm RNA 表达水平。 结果 + GZ暴露后30 m in 和6 h 大鼠心肌组织ET-1 m RNA 明显升高,eNOSm RNA 明显降低,但24 h 时均恢复正常。 结论 + GZ暴露可使大鼠心肌组织内ET-1和eNOSm RNA 表达发生改变,其在心肌损伤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 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 bcl- 2、p5 3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 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7GZ暴露组、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 ,各组分别于暴露后 30 min、6 h、2 4h和 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 TUNEL )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 m 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在 6 h和 2 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 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和 bcl- 2、p5 3 m RNA表达变化。 结论 反复高 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和鉴定反复高Gz暴露大鼠脑损伤相关基因。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4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取对照组和+Gz暴露后6h组大鼠脑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DDPCR)的方法,筛选+Gz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用3组锚定引物和6组随机引物作不同组合进行PCR扩增。用Slot blot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对照组和+Gz暴露后30min、6h和24h组大鼠脑中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经斑点杂交进一步筛选,克隆了3个强阳性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与Genebank等数据库进行同源比较,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2 0只 SD大鼠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大鼠 G值为 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 3次 14GZ/4 5 s(两次间间隔 30 m in)作用。 b FGF处理组、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在 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b FGF(10 0 μg/kg)、丹参 (15 g/kg)或生理盐水 (2 m l)各一次。于暴露后 6 h处死大鼠取脑 ,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 bcl- 2和 p5 3m RNA表达以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 T)标记法 (TUNEL )检测脑内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GZ暴露组可见明显的 bcl- 2、p5 3m RNA表达变化和部分神经细胞凋亡 ,而 b FGF和丹参能阻断 bcl- 2和 p5 3表达变化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而 b FGF和丹参对 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反复高+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五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Z作用后,大鼠心肌组织内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心,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T-1和e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GZ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心肌组织ET-1mRNA明显升高,eNOSmRNA明显降低,但24h时均恢复正常。结论+GZ暴露可使大鼠心肌组织内ET-1和eNOSmRNA表达发生改变,其在心肌损伤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