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2.
田建辉是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传承其“扶正治癌,形神并调”的肿瘤治疗理念,创新“调神治癌”方法体系,临床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颇有成效。其临证以扶正治癌、安寐调神为核心,重视情志治疗,形、气、神并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中西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新药“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患者由脾胃湿热证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实用性中央随机分配、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遵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理论,选择恶性肿瘤化疗与靶向药物治疗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或肠道湿热证”患者为目标人群,以“食少纳呆,脘腹疼痛、恶心呃逆、口干口苦、大便不调”五组临床症状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胃蛋白酶原为观察指标。结果:预期结果是观察“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患者脾胃湿热证引发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通过现代指标观察,探索肠胃舒胶囊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胃肠功能部分效应机制。结论:肠胃舒胶囊治疗肿瘤患者由脾胃湿热证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疗效方案设计除具备标准临床方案设计特点外,在审视药物功能主治、异病同治原理设计以及主观与客观指标结合三方面具有明显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4.
刘丽坤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肿瘤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老师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结合癌症的不同分期及病理性质,全面分析动态特征,随证灵活加减,临证治疗癌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医现代化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医的历史任务,要求现代专病中医不仅要改善临床证候,更要探索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从而改善预后。特别是面对一些临床少见病、危重病时,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刘旭生教授主张在“精准辨证”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病证结合、机理互参”的现代中医辨病方法来认识和治疗乙酰唑胺导致的急性肾损伤,获得了很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证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末期表现 ,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咳喘”、“痰饮”、“水肿”等病的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对潜在性心衰、难治性心衰以及洋地黄中毒病例 ,更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优势。我们根据临床实践 ,就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归纳如下 :1 以病为纲 ,以证为目 ,纲目结合 ,不失时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病名 ,中医虽无相对应的名称 ,但早在《内经》就已有关于心衰的描述 ,历代医家对心衰的认识内容散见于心悸、水肿、喘证、积聚等…  相似文献   

7.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要从“治糖、治络、治杂”着手,强调“三位一体,各有侧重”,临床处方用药要遵循“以证为基,以病为参,以症为靶,证病症结合”的指导原则,对于合并冠心病患者,以控制血糖为靶向,以胸痹为主要靶点,根据其标本缓急,灵活施治,燥湿、清热、活血贯穿于方药始终.另外,临证用药,不必拘泥一法一方,强调“药少而精,效专力宏”“中医药之妙在剂量”,临证中举大证、起顽疾的关键在于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复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 治疗困难, 国内常以传统中医药手段将其辨证分型, 遵循“同病异治”的原则对其进行治疗。中医药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 效果显著, 同时中药方剂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使其更有效的缓解各自适应证患者的炎症症状。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与西医的关联日渐加深, 西医技术与手段在中药治疗 RA 上的广泛应用, 不仅使 RA 不同证型的差异更加清晰, 中医辨病更加准确, 更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证的中药方剂在临床、药效、生物学与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基于中医“同病异治” “辨证分型”的原则, 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表方剂与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佩文中医药治疗脑瘤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园 《北京中医药》2011,30(3):183-185
总结李佩文以中药治疗脑瘤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阐述其中医药治疗脑瘤的适应范围及对脑瘤患者日常生活调摄的主张.李佩文认为脑瘤多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临证上他更重视"风"与"痰"在脑瘤发病中的作用,强调病位不仅在脑,更要关注于肝.将脑瘤分为肝阳上亢、痰热上扰、瘀血内阻、气血双亏、肝肾阴亏5种基本证型分别施治,强调将辨病作为辨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是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的基础。本研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为切入点,就动物的选择、“病”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模型评价体系进行回顾性综述,探讨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的实质,以期进一步制备更精确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规范中医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浩  康卉  赵文明 《北京中医》2009,(3):223-224
基于老年患者多以肾阴不足、心火旺盛、心肾不交为中医基础病机特点,谨守“滋肾阴,泻心火”之法,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应用经典《伤寒论》黄连阿胶汤治疗老年诸多疾病,临床疗效明显,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强化、维持、巩固、序贯"的治疗模式,不同肿瘤治疗模式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出了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其评价标准多以"生存期与生存质量"联合应用,而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更应注重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规范化是临床研究的前提,规范化研究及其标准制定、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对临床提供循证学依据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汗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为老年汗病患者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医药临床治疗。结果:痊愈31例(53.44%),显效15例(25.86%),有效8例(12.09%),无效4例(6.90%),总有效54例(93.10%)。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汗病临床疗效显著,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中医病证特点以及临床重型案例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整理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的病证特点及原因,并列举三则中医药治疗的重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老年COVID-19具有病邪易热化、多存在基础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且危重、疾病各阶段多存在气阴不足、多存在“湿”与“燥”相兼和转化的特点。三则老年新冠肺炎重型案例基本符合以上特点,且中医药在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案一为热入营分证,治法当清营分之热兼护阴液;案二为湿热郁肺,治法当清热化湿解毒兼顾正气;案三初为寒湿,迅速热化伤阴,故处方用药不宜过于温燥,应时时固护阴液,处理好“湿”与“燥”的关系。结论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老年COVID-19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西医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核心方式之一,而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在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方面效果稳定,起效迅速,但对延迟性恶心和呕吐的止吐效果不佳,并且常常引起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相较而言,中医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具有手段多样、使用简便、疗效显著等优势。江苏省首届国医名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荷芬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科研与临床工作60余载,对肿瘤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有着丰富经验。徐老认为,肿瘤患者经化疗后脾气亏虚,化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气血津液俱损,是其重要的发病基础。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主在中焦。临证主要分为脾胃虚寒、胃失和降证;阴虚胃热、气逆不降证;脾失运化、痰湿内阻证;寒热错杂、升降失司证4个证型。在治则上,徐老提出以“补虚和胃降逆”配合“解毒散结抗癌”为大法。临床常用和胃降逆的药串有二:炒白术、枳实、竹茹、生姜;柿蒂、姜半夏、陈皮、白豆蔻。辨治经验有3个要点:培土生元,以“阴”为要;内外同治,良效双收;心理干预,积极引导。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徐荷芬教授治疗化疗性恶心呕吐的学术思想和个人经验,以期为...  相似文献   

18.
益气通淋治疗老年淋证杨清河主题词益气通淋法;临床应用;老年淋证;中医药治疗中医“淋”是常见之证。老年患者罹患此证,常病情反复,数载不愈。临床观察,年龄、体质、劳损及不恰当治疗已成为病情缠绵的重要因素。本病以易复发、病程长、无明显肾功能损害为其特点。老...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医药科技进步,肝癌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对于晚期肝癌患者亟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中医药作为我国特色优势疗法,其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特点,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发挥一定作用。该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以阐明中医药祛邪法在肝癌治疗中的起效机制。中医认为肝癌病因病机以正气不足,痰瘀毒等邪气内盛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历代医者也普遍认为肿瘤细胞本身为“邪气”,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为“正气”,在治疗恶性肿瘤、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时常提倡以扶正为主,达到“养正则积自除”之目的。而随着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知识的不断更新,也认识到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中亦存在“正气”与“邪气”,如其中抑制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可归属于具有中医属性的“正气”,相反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和因子,可划分为“邪气”,同时通过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也证明了以“活血化痰解毒”为代表的祛邪法在治疗肝癌中,既可以打击肿瘤细胞,又可以调节肝癌免疫微环境中的“正气”和“邪气”,达到相对的阴阳平衡。基于此,该文通过从中医理论和西医相关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祛邪法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中医药抗肿瘤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奕  张曦元  庞博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2022,(11):1502-1505+1510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侵袭、转移性极强,目前常规的手术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皆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全面继承团队老一辈专家“扶正培本”肿瘤治疗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围绕胰腺癌病位、病机、病势特点及本虚标实的特征,从调节气机、消解癌毒层面入手,创新性地提出以“调气解毒”立论的胰腺癌中医药治疗策略。从气机升降与抗癌解毒的不同维度,解析肿瘤形成、演变、扩散、转移的病理过程。在结合胰腺癌疾病自然病程特点的基础上,依据炎癌转化期、气聚成癌期、缓解康复期等不同病期特点,构建控上游、治病本、防下游的肿瘤全周期分期诊疗思维框架。胰腺癌分期诊疗的思维方法为中医药的有效介入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方案,是肿瘤研究学术思想的开拓创新,同时也是探寻胰腺癌核心病机、优化治疗方案、回归证治本源的多元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