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成像、分层成像,并同时提供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信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但是OCTA技术处于其发展初期阶段,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复习了大量国内外有关OCTA的临床研究,就其对视网膜和视神经解剖结构的新探索、对临床疾病诊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以加深眼科医师对该技术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视盘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并顺利完成现代复合小梁切除术的34例(52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眼术前及术后1周行眼压、OCT和OCTA等检查。观察手术前后患眼的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C/D值及视盘整体血流密度、视盘周围血流密度、视盘周围不同区域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1周眼压为(10.88±4.26)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的(19.88±5.22)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1周患眼C/D值、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视盘整体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分别为(50.73±5.74)%和(42.77±4.32)%,与术前的(49.34±7.27)%和(39.38±2.7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21)。术后视盘周围鼻上、鼻侧、鼻下、颞侧和颞下血流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颞上血流密度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为(42.72±6.89)%和(43.09±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视盘整体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增加仅与术后眼压下降值有关,与年龄、术前眼压、C/D值、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RNFL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OCTA检查提示,随着眼压的下降,视盘区整体血流密度以及视盘周围血流密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的病理生理学仍不太清楚.目前认为血液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使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可视化,并使用新颖的算法生成高分辨率图像、量化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密度和血流.本文对OCTA测量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在青光眼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OCTA诊断青光眼、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信号强度下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采集的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讨论信号强度对其影响,为准确分析视盘RNFL提供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8月16日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进行OCT视盘扫描的患者90例(90眼),男43例,女47例,其中RNFL正常组30例(30眼),RNFL变薄组30例(30眼),RNFL增厚组30例(30眼),年龄(41.8±18.0)岁。所有患者屈光介质清楚,在采集过程中已获取了不同信号强度扫描图像,规定信号强度0~3为低信号,信号强度4~6为中信号,信号强度7~10为高信号,分别统计盘周3.46 mm直径RNFL平均厚度值及RNFL异常组在低信号与高信号强度下异常象限个数。组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分析;不同信号组间整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异常组低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之间异常的RNFL分布情况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一致性,kappa≥0.75表示一致性较好,kappa≤0.40表示一致性差。结果:RNFL正常组、RNFL变薄组和RNFL增厚组在不同信号强度下RNFL平均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F=137.78,P<0.001;变薄组:F=66.91,P<0.001;RNFL增厚组:χ2=60.00,P<0.001)。在RNFL变薄组中,低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下异常象限分布高度一致(kappa=0.88,P<0.001);在RNFL增厚组中,低信号强度与高信号强度下异常象限分布不存在一致性(kappa=0.20,P=0.009)。结论:OCT扫描的视盘RNFL平均厚度值因其信号强度变化而有差异,信号强度越高结果可靠度越高。低信号强度时可以确定变薄RNFL的象限分布,但是不能准确判定增厚RNFL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扫描信号强度(SS)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正常人黄斑浅层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对2020年9—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事业单位在职职工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A测量平均黄斑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黄斑6 mm×6 m...  相似文献   

6.
赵芳  郑坤  刘鹤南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70-1671
目的:探讨、评价并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先天性视盘小凹的特征。方法:对11例11眼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患者11例均合并浆液性黄斑病变,包括神经上皮脱离、神经上皮层间劈裂、黄斑裂孔形成。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先天性视盘小凹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正常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及中心凹相关指标,分析影响FAZ面积的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53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4人,女29人,年龄19~53(31.7±8.3)岁。每人均行各项有关眼科检查。采用Pe...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解剖复位稳定1 a黄斑区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首诊为RRD并且通过玻璃体切割复位术,术后视网膜复位稳定1 a的患者42例(42眼)的患眼纳入RRD组,患眼的对侧眼纳入对照组A,同时选择健康眼42例(42眼)为对照组B。对所有入选者均行BCVA和OCTA检查。比较RRD组与各对照组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眼BCVA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依次为:RRD组:0.422 4±0.089 3、0.483 6±0.074 8、0.527 1±0.039 0;对照组A:0.469 3±0.112 5、0.550 0±0.074 0、0.546 2±0.034 3;对照组B:0.561 9±0.053 7、0.611 2±0.035 2、0.562 6±0.030 4。RRD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血流密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RD组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629、0.654,均为P=0.000),浅层视网膜血管丛黄斑区血流密度与BCVA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0.103)。结论 RRD复位术后1 a患眼各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均较低,血流量没有完全恢复,且BCVA与深层视网膜血管丛、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存在相关性;OCTA能客观有效地分层量化黄斑区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进行视网膜视盘区和黄斑区血管成像,探讨眼轴对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和黄斑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 6 ─11 月于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POAG病例,依据眼轴长度分为中等眼轴青光眼组(眼轴范围为 22.51~25.50 mm)和长眼轴青光眼组(眼轴>25.50 mm),并匹配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单 眼入组。最后共42例纳入中等眼轴青光眼组,37例纳入长眼轴青光眼组。所有受检者完成视野、光 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OCTA检查。通过OCTA测量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PC VD) 和黄斑浅层血管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等分析数据。结果:长眼轴青光眼组神 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小于中等眼轴青光眼组[(74.5±9.6)μm vs. (80.5±13.6)μm;t=2.244, P=0.028],但2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眼轴青光眼组黄斑全图、 黄斑旁区、黄斑周围区血管密度均小于中等眼轴青光眼组,但仅黄斑周围区颞侧血管密度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28)。2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PC 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轴与 GCC、黄斑浅层血管密度参数呈负相关(眼轴与GCC:r=-0.333,P=0.003;眼轴与黄斑浅层血管密 度:r=-0.303~-0.282,均P<0.05),与RPC VD无显著相关性(P=0.383)。结论:在病情相近的情 况下,POAG眼轴的延长主要损害黄斑血管,尤其是周边部颞侧血管,对视盘周围微血管无显著 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x003C;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x003C;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x003C;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是眼科影像学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随着OCT技术逐步改良更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随之出现,OCTA在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成像中能为多种眼底血管性疾病提供诊疗价值。本文综述了OCTA的原理,以及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眼底的微动脉瘤(MAs)、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及其在DR各期组织病理改变的特征、OCTA的局限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向湘  唐仕波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477-148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近年新兴发展的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便能快速、安全获得高分辨率眼底血管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治和随访,尤其是血管性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中央/分支静脉阻塞(CRVO/BRVO),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本文就OCT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种眼科非入侵式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临床。OCTA通过扫描血管内流动的红细胞显示出眼底血流密度与眼底组织结构形态,在眼科相关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的诊治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OCTA具有高分辨率、易操作、快速扫描、三维成像等优势,现已被应用于眼科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角膜和虹膜相关疾病、弱视、青光眼等)的评估和诊断。本文就OCTA技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A)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0例(116眼)为试验组,正常人20例(36眼)为对照组。比较OCTA测得的黄斑区血管密度、黄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及视盘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开口距离在2组受试眼中的变化,并对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上方黄斑全层厚度、下方黄斑全层厚度、黄斑RGC厚度和黄斑区血管密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盘区RPE开口距离在对照组、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46,P=0.051 3)。黄斑区血管密度、黄斑RGC厚度、黄斑全层厚度与视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均为r>0.5、P<0.01)。黄斑区血管密度、黄斑RGC厚度、黄斑全层厚度对青光眼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均大于0.7。结论 OCTA测得的黄斑区血管密度、黄斑RGC厚度、黄斑全层厚度与视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均具有较高的青光眼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受试者40名40眼,测量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通过OCTA检查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及整体视盘周围血管密度,测量相应区域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分析两者之间及两者分别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视盘周围整体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760,P<0.001),与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5,P<0.001)。且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与眼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506、-0.667、-0.700,均为P<0.01),与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r=0.409、0.506、0.556,均为P<0.01)。视盘周围整体及颞侧象限的血管密度与眼轴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视盘周...  相似文献   

18.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项新型、无创的成像技术,它可以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进行实时成像。相比传统造影剂,OCTA更快捷、安全,并且避免了造影剂相关风险。目前,OCTA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眼科临床工作中。本文将对OCTA在黄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青  艾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678-68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新兴技术,是一种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成像技术,现已被逐渐应用于各类眼底血管疾病的诊治及随访,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OCTA拥有能分层观察不同层面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结构及形态和量化一定范围内的血流指数及病灶血流面积的独特优势。但OCTA存在观察视网膜范围有限、观察视网膜血管屏障功能有限、要求高固视力高配合度等不足,如果克服这些局限,将有助于我们提升对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认识,完善对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诊治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的未经治疗的黄斑部Ⅰ型及Ⅱ型CNV患者的OCTA图像,观察不同类型CNV的OCTA图像特点,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CNV在OCTA图像上的异常血管面积。结果 31例31眼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9例、女12例;Ⅰ型CNV 17眼,血管构型较疏松,形状不规则,异常血管长、直,面积较大,为(1.565±1.400)mm2;Ⅱ型CNV 14眼,血管分支浓密,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异常血管相对粗短,呈绒球状构型,面积较小,为(0.418±0.374)mm2。Ⅰ型CNV和Ⅱ型CNV异常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不同类型的CNV有不同的OCTA图像特征,这些特征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特征一致。OCTA可作为CNV诊断、分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