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Excel、 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古籍方剂治疗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组,指导临床用药组配。方法搜集古籍记载的方剂6950首,基于Excel2010对方药进行关联关系挖掘。结果抗流感病毒方药的单味药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10名分别是甘草、人参、茯苓、防风、黄芩、陈皮、川芎、当归、白术和麻黄;两味药药物组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10名分别是人参-甘草、茯苓-甘草、黄芩-甘草、陈皮-甘草、防风-甘草、川芎-甘草、柴胡-甘草、桔梗-甘草、白术-甘草和麻黄-甘草。抗流感病毒古方用药多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和补益脾肺药物。结论抗流感用药以解表药物和清热药物为主,健脾益气,补血活血药物使用频次亦较高,说明治疗流感的古方多有气血亏虚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李云英教授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李云英教授门诊辨治鼻鼽的有效病例的 处方,采用R语言中的相关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1 682首中药处方,涉及单味中药 173味。将使用频次居前30位者定义为高频中药,高频中药主要包括甘草、辛夷、防风、白芷、苍耳子 、白术、白芍、地 龙、细辛、蒺藜、茯苓、黄芩、党参、蜂房、路路通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阶有效关联规则10条,三阶有效关联规则 42条,四阶有效关联规则64条。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 【结论】李云英教授治疗鼻鼽的核心药物配伍为苍耳子、辛夷、 白芷、白术、防风、白芍;常用方剂有二陈汤、苍耳子散、辛夷散、玉屏风散、四君子汤、桂枝汤、痛泻要方;总以祛风 散邪、宣利鼻窍、健脾益肺为法。其用药规律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鼻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慢性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处方,应用TCMISS系统分析129个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在筛选出的129个中药处方中,共出现30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有22味,而甘草、桔梗以及苦杏仁为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归经分别是肺、脾、胃经。中药四气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温、平、寒,而五味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根据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甘草,桔梗""桔梗,苦杏仁"和"甘草,苦杏仁"。结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常用中药以宣肺化痰止咳药、健脾益肺药等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经,而四气五味以性温、平、寒,味苦、甘、辛为主,其中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茯苓、蝉蜕、前胡、麦冬、黄芩、白术、桑白皮是临床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01-206
目的:探讨《景岳全书·血证》组方用药规律及张景岳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景岳全书·血证》中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分析方剂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方剂136首,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次较高药物31味(频次≥7),排名前5位分别为:甘草(65)、人参(42)、茯苓(36)、当归(32)、熟地黄(30),药物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经最多,功效以补虚类药最高,核心药物组合26组,药物关联规则9条,K-means聚类得到新方4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揭示了《景岳全书·血证》用药规律,治法上重视调补气血,亦不忽视祛除火热外邪,擅补脾肺元气,滋养肝肾命门精血,体现了张景岳论治血证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整理医籍中治疗瘟疫的方剂,探究其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瘟疫病提供借鉴,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医大辞典》和古今医籍及方书中具有代表性治疗瘟疫病的方剂,选取以"瘟疫"作为主病或所防治病证的方剂。通过Excel 2010建立方名-药物-来源-功效表格,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建立数据库,寻找高频药物、药性、归经、药物组合等,对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录方剂115首,涉及中药322味,用药总频次为931次。频数前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川芎、黄芩、苍术、桔梗;高频药物按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解毒药、祛风止痛药、祛痰止咳药、补脾益气药、缓急止痛药、发表透邪药、清热燥湿药等;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和寒;药味以辛为主,继而为苦与甘;药物归经前6位为肺、脾、胃、肝、心、肾;药对以白芷-川芎、甘草-川芎最多见。[结论]中医药治疗瘟疫的方剂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现代中医治疗瘟疫基本病机与治法较为符合,用药特色可对中医药防治瘟疫提供借鉴,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统中医药防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0日收录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中医方药。利用Excel 2019、IBMSPSS Modeler18.0等软件对中药进行纳入,并且将其使用频数、性味和归经进行汇总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608篇文献,共计151个内服中药复方,依据频次划分,频数为12次以上的有10个复方,按频次由高到低,前5个复方分别为麻杏石甘汤、清肺排毒汤、达原饮、香砂六君子、三仁汤。共涉及18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30以上的中药共计35味,以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甘草、茯苓、藿香、苦杏仁、麻黄。中药属性以性寒、温凉为主,味苦、甘、辛多见,归属肺、胃、脾经。将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前6组关联药物分别为“防风-甘草”“甘草-茯苓”“防风-茯苓”“防风-茯苓-甘草”“防风-半夏”“防风-黄芩”。45对复方药物的关联组合中,共涉及到20味中药,分别为杏仁、麻黄、石膏、防风、甘草、黄芩、连翘、陈皮、苍术、茯苓、半夏、生姜、霍香、白术、麦冬、厚朴、桂枝、桔梗、柴胡、人参,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论: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探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与升麻汤同名方用药配伍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检索搜集清代以前古医籍中出现的同名升麻汤方剂,采用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将筛选出的108首方剂涉及中药122味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及核心组合,最终重组7首新处方。结论:1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中同名升麻汤组方主要核心药为升麻、甘草、黄芩、大黄、栀子和白芍等。2《敦煌古医方》升麻汤由5味核心药升麻、甘草、黄芩、大黄、白芍加当归、枳实组成。3《敦煌古医方》和《千金翼方》中升麻汤药物组合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民国名医刘舟仙治疗瘄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舟仙瘄述》中治瘄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统计刘氏治瘄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类别,利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方法提取药物组合并演化新处方。结果:共筛选处方223 首,涉及中药227 味。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芩、牛蒡子等。治疗药物多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药性以寒性居多,药味多以苦、甘为主,药物多归于肺、脾、胃经。常用药物组合有连翘-牛蒡子、黄芩-甘草等。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衍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6 个,形成潜在新方8 首。结论:刘舟仙治疗瘄证强调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在治疗过程中注重透邪和护阴存津,临床常采用消风散、化斑汤、中满分消汤等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口疮的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归纳《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口疮的方剂和药物,并对其性、味、归经及功用进行整理,运用Excel2010、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整理457首治疗口疮的方剂,共有中药289味。方中高频药物为甘草、黄连、黄柏、黄芩、冰片等,多属清热药、补虚药,辅以开窍药等,药性寒平为多,药味多苦甘辛,多归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后,可得到桔梗-甘草、麦冬-甘草等药对配伍。利用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5首,治法以清热泻火为主,兼以消肿散结。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口疮方剂组方以清热泻火为主,兼以敛疮生肌为要。研究结果可为现代临床医师辨证治疗口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4)
目的采用关联分析法探讨庞氏中医眼科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处理应用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统计指标采用置信度、支持度,筛查和挖掘常用中药和药物组合规律。结果整理庞氏中医眼科相关书籍及文献,总结出93首方剂共150味中药,分析结果中显示,单味中药出现频次最多的前10位依次为甘草、当归、白术、茯苓、银柴胡、生地黄、黄芩、白芍、防风、熟地黄,排除甘草的149味中药中,支持度示多频次药物组合前5位为白芍-当归、白术-当归、银柴胡-白术、银柴胡-茯苓、银柴胡-当归;置信度示多频次药物组合前6位为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白术、当归→银柴胡-白术-茯苓、茯苓→银柴胡-白术-当归、当归→白芍-茯苓、茯苓→银柴胡-当归。结论通过对庞氏相关方剂的数据挖掘发现,庞氏在治疗眼病中善用舒肝解郁明目的方法,同时展现了庞氏在活血、祛风、补虚及清热方法中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的中医治法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IETM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时间范围为2000年-2021年。提取中医治法和用药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进行中医治法、用药频次及频率、主药剂量的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4篇,其中中药口服91篇、中药灌肠69篇。在口服中药方剂中,中医治法频次在前5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通腑泻下、利湿退黄;在灌肠中药方剂中,中医治法频次在前5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通腑泻下、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利湿退黄。口服中药方剂共91首,涉及中药148味,频次在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大黄、丹参、赤芍、茵陈、白术、茯苓、栀子、黄芪、郁金、枳实;灌肠中药方剂共69首,涉及中药77味,频次在前10位的中药依次是大黄、赤芍、枳实、厚朴、茯苓、乌梅、薏苡仁、蒲公英、黄芩、丹参。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口服中药方剂10组药对聚类组合、4组3味药聚类组合、2组多味药聚类组合。灌肠中药方剂得到7组药对聚类组...  相似文献   

13.
应用系统平台收集、整理、录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方剂,利用Apriori算法对筛选出的88首方剂进行中药频次、组方规律、性味归经、药量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在9以上的中药有21种;得到23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0),17个3味中药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28个4味中药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4);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反映了中医对肾阴虚型消渴病注重气阴双补,多脏同治的治疗理念;药性频次居前4位的是平、温、微寒和寒;药味频次居前4位的是甘、苦、辛、酸;中药归经频次位于前5位的经络分别是肾、肺、肝、心、脾、胃;4味中药核心组合中,以茯苓、甘草、人参、麦冬组合的频次最高,其中人参用量比例最大,进一步体现了培土生金、气阴双补的治则。通过用药规律的分析,为中医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与用药特点,为肺结节的中医治疗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22年12月肺结节相关的中医证候和中医处方,筛选并用Excel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证候和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中医证型规律、药物频次,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纳入文献145篇,筛选出中医证型93种,中医验方211首,中药268味,其中频次≥80的证型有14种。肺结节常见证候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痰、气滞、血瘀、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肝为主。使用的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的高频次中药有16味,前3味是甘草、茯苓、浙贝母。挖掘出药物内在核心组合16个,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紫菀-款冬花-麻黄等;得到新方组合8组,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牡蛎-浙贝母、紫菀-款冬花-麻黄-枇杷叶-土茯苓。结论:肺结节以脏腑辨证为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多运用补益扶正、化痰散结、软坚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中防治肺系疫病方药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第5 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肺系疫病条文,筛选明确具有现代流行性传染病特征、发病部位在呼吸系统、且包含药物组成的条文。提取其中涉及的病名、证候、用药等信息,对提取信息进行术语规范化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常用中药用药频次、分析其关联规则,获取核心处方及组方规律,结合现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 869 条古代疫病条文,根据传染性评价和发病部位判断后,最终纳入含中药处方的肺系疫病条文共177 条,1 条来自唐代,4 条来自宋代,2 条来自金代,2 条来自元代,60 条来自明代,90 条来自清代,18 条来自民国。涉及药物共204 种,单药使用频次最高前3 位的为甘草、黄芩、桔梗,出现药对频次最高的组合为甘草-桔梗、黄芩-甘草、连翘-甘草。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进一步分析,设置支持度20,得到核心处方黄芩-黄连-连翘-甘草-桔梗;设置支持度16,得到核心处方为黄芩-黄连-柴胡-连翘-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结论:中国古代经历多次疫灾,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记载了大量的抗疫方药。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古代肺系疫病的诊疗经验,建立了古代肺系疫病文献数据库,发现古代肺系疫病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高频用药多为清热药、解表药;处方规律则改泻火解毒为辛凉宣肺,注重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6.
应用系统平台收集、整理、录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方剂,利用Apriori算法对筛选出的88首方剂进行中药频次、组方规律、性味归经、药量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在9以上的中药有21种;得到23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0),17个3味中药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28个4味中药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4);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反映了中医对肾阴虚型消渴病注重气阴双补,多脏同治的治疗理念;药性频次居前4位的是平、温、微寒和寒;药味频次居前4位的是甘、苦、辛、酸;中药归经频次位于前5位的经络分别是肾、肺、肝、心、脾、胃;4味中药核心组合中,以茯苓、甘草、人参、麦冬组合的频次最高,其中人参用量比例最大,进一步体现了培土生金、气阴双补的治则。通过用药规律的分析,为中医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审视瑶函》目赤眼病发病与用药规律的研究,总结目赤眼病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开拓临床防治新思路,同时从五运六气理论角度研究目赤眼病发病的气候条件。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统计、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审视瑶函》治疗目赤眼病的85首方剂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1)经统计《审视瑶函·卷三》共用药187味,出现频次≥15次的中药有14味,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黄芩、甘草、防风。(2)出现频次≥12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1组,位于组合中心的药物分别是甘草、黄芩、川芎。(3)某一药物出现时,另一药物出现的概率70%的组合有8组,排在前三位的药物组合是桔梗、黄芩,羌活、防风,细辛、防风。(4)关联系数≥0.03的药物组合有8个,排在前三位的药物组合是川芎、茯苓,川芎、前胡,川芎、红花。(5)得出2个潜藏新方,新方1可以用于治疗火热邪气偏胜、风热偏盛所致的疾病,新方2可以治疗火热邪气偏胜所致的疾病。结论目赤眼病的发病与气候具有一定相关性,用药特点与该病发生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金匮要略》治疗痰饮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中治疗痰饮病方剂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关联性、核心药味组合和潜在新处方等。结果:19首痰饮病治疗方包含29味中药,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脾、心、胃、肾为主;当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8时,得到核心用药组合44个,关联规则组合48个,包含7味中药,为用药频次前7位;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痰饮病治疗甘温药、辛温药为主,核心组合由茯苓、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这7味中药组合而成,分析得出石膏-芫花新组合,为临床治疗痰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方剂治疗小儿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计算机检索CNKI中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数据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总结研究。对最终筛选出的408首方剂、涉及的21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杏仁、黄芩、麻黄、桔梗、半夏、桑白皮、陈皮、茯苓、金银花等,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归经主入肺、胃、脾三经,并得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小儿肺炎新处方6个。客观呈现了目前中医辨治小儿肺炎以治痰、热为主,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表散寒,止咳化痰为主要治法。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共识基本吻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银屑病的外用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 0. 1软件,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银屑病的外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外用方剂131首,涉及药物209种,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22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硫黄、轻粉和雄黄。得到常用中药组合48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硫黄-雄黄、蛇床子-大风子、苦参-蛇床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2个,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黄芩-黄柏-黄连-大黄等;聚类获得11个新处方,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甘草;青黛-冰片-红粉-麝香-山慈菇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治疗上从以杀虫攻毒祛风为主,逐渐转向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润肤止痒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