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胃炎(主要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引起,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身体素质亦有密切关系。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极少数可发展为胃癌。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满、痞闷或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本症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一般认为慢性胃炎发病与饮食不当,或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情志郁怒,或外感风寒,或素有脾胃虚寒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病因。对Hp感染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伏邪理论与Hp感染的相关性及基于伏邪理论论治Hp感染进行了概述。提出正气不足、脾胃湿热、同气感召均为Hp感染的内在原因;伏气留滞于胃,是诱发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物质基础。Hp的感染定植、细胞毒素、免疫反应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损伤致病的过程,与伏邪致病的规律相契合。提出了益气扶正、驱邪解毒,清泄湿热、逐邪防伏,托毒化瘀、截断传变的治则,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参考文献68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及中医辨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7例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的中医辨证、舌象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辨证分型比率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率为胃络瘀血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舌质以淡舌及暗红舌居多,舌苔以薄黄苔居多,黄腻苔最少。其中以暗红舌及紫暗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黄腻苔感染率最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感染相关性与其舌象及中医辨证有密切联系,中医舌诊及辨证可以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养生大世界》2005,(12A):53-53
专家发现,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生物——幽门螺旋杆菌不但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还会导致心律不齐。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也许是心律不齐的前兆,随后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导致心房发炎,最终发展为心律不齐。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键就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所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3型肠上皮化生也称为胃粘膜癌前病变)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饥饱失调等原因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粘膜损伤后,加之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破坏胃粘膜腺体所致.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湿热和(脾肾胃)阴虚(气滞血瘀)燥热.……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各种证型与年龄、幽门螺旋杆菌、胃镜病理分型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本病的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25例临床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皮尔逊(Pearson test)相关性检验,分析年龄、幽门螺旋杆茵、胃镜病理分型对证型分布的影响.结果:年龄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镜病理分型与证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与年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理分型等密切相关,有规律可循:研究还表明,脾胃虚弱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是最多见的,由此可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治中,以益气健脾、扶正固本为基础,是阻断和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关键,实为治本之图.  相似文献   

8.
伏邪致病,待时而发,多从热化,迁延难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和转化都与伏邪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病特点与伏邪本质基本一致。CAG内有湿痰、血瘀,外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邪犯胃,正虚邪恋为其病机核心。从伏邪论治CAG,提倡顾护正气、透邪外达、清泄里热、分期而治和守方宜久。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中医辨治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 ,由胃镜检查可分为浅表性胃炎 (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疣状胃炎 )等。临床以嗳气 ,泛酸 ,中上腹胀痛 ,纳呆 ,便秘或便溏为主症。其病因与吸烟、饮酒、胆汁返流及胃潴留、药物、胃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及精神、应激、环境因素有关。中医学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现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常用方法讨论如下。1 和胃降逆法胃为水谷之海 ,主通降 ,以降为和。胃满则肠虚 ,肠满则胃虚 ,胃气不降 ,则变生恶心、呕吐 ,嗳气、痞满 ,大便秘结等症。镜下可…  相似文献   

10.
更正启事     
吴军  崔爽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47-1047
慢性胃炎(主要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引起,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身体素质亦有密切关系。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极少数可发展为胃癌。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满、痞闷或疼痛伴嗳气、恶心、吐酸、乏力等,因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时隐时现,且无特异性。故确定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疗效评估不仅仅满足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更应重视和追求疾病本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下简称CAG),属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部不规律的疼痛、嗳气、纳差、饭后饱胀感、消瘦、腹泻或便秘等症。近代研究证明,CAG的发生与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因此笔者引入”邪气客胃“这一观点,以阐述CAG的发病与证治。1 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病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简称HP),多为饮食不洁、正气不足(主要指胃气),加之饮食不规律或饥饱失常,或饮食中五味偏胜或感受寒邪、湿邪,致“病邪自口而入”,即概括谓之邪  相似文献   

12.
Hp相关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日益明确。Hp感染可引起胃粘膜炎症而导致胃粘膜腺体萎缩,并有可能继发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而引起癌变。我们采用全国著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拟订的胃Ⅲ号复方颗粒剂治疗28例Hp相关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P)可以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各种慢性胃病。笔者自2001年以来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HP感染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炎及溃疡病56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与免疫因素或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紊乱及胆汁反流有关。急性胃炎反复发作,可以发展为慢性胃炎,以浅表性胃炎多见;浅表性胃炎可以转变成萎缩性胃炎或与萎缩性胃炎并存,其萎缩性改变、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性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以下称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腹胀、嘈杂、心下痞满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情志、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中医胃肠病学》将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湿热、瘀血、阴虚、气虚、阳虚五型.临床中发现萎缩性胃炎黄苔占相当大比例,而黄苔与HP感染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经胃镜全面检查确诊为慢性肠胃感染的患者,采取益气解毒的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和处理。结果: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60例的临床实验治疗中我们发现,引起胃病症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同时,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肠胃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结论:益气解毒法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  相似文献   

17.
胃癌前病变(PLGC)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病理学改变, 也是胃黏膜发生"炎-癌转化"的重要病理环节, 重视PLGC的干预对胃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PLGC具有发病隐匿、化毒损络、缠绵难愈的特点, 与伏邪致病特点具有高度一致性。基于伏邪与PLGC发病的相关性, 从伏邪角度论治PLGC当以补中宫为主, 并结合理气化痰、祛瘀解毒等法逐邪外出, 同时注重预后调摄, 重视心身同治使邪无所复, 为从伏邪论治PLGC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治疗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军  崔爽 《河南中医》2006,26(1):45-46
慢性胃炎(主要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1]。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极少数可发展为胃癌。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满、痞闷或疼痛,伴嗳气、恶心、吐酸、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旋杆菌(HP)为生长在胃粘膜与粘液之间的一种弯曲杆菌。近几年来,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HP是胃部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并已证实HP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慢性胃病有密切关系,常参与慢性胃炎活动期的发病过程。笔者在胃肠病专科工作中,运用我院已故名誉院长、全国名老中医傅宗翰创制的青蒲饮(由青木香、蒲公英、黄连、白芍、甘草组成)进行化裁,研究成“加味青蒲饮”,治疗胃热气滞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加味青蒲饮组成:青木香、广木香各10g,川黄连…  相似文献   

20.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2,17(2):39-41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 ,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理想疗效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脾胃虚弱 ,中焦气机不利 ,土虚木克 ,肝郁犯胃 ,郁火伤阴 ,升降失常为其病机。幽门螺杆菌 ,以下简称 (HP) ,作为外邪的致病因素 ,只有在脾胃虚弱 ,正气不足 ,抗邪能力下降的情况下 ,才能随着定植并破坏胃粘膜屏障 ,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 ,引起胃炎的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具有病程长 ,不易治愈的特点。笔者运用自拟清解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3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