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2018年在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持续9个月。通过开展季度专项点评工作,每季度与上季度进行比较,统计分析PDCA循环法实施前3个月和实施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使用合理率的改善情况,以此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使用合理率由PDCA循环法实施前的16.67%逐渐升高至实施9个月后的90.00%;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合理率每季度与上季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肿瘤辅助用药的用药合理率在实施9个月后与实施6个月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用药合理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抗菌药物管理活动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以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实施时间为分界线,划分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为3个月:2018年5~7月为活动开展前,2018年8~10月为PDCA前期,2018年11月~2019年1月为PDCA中期,2019年2~4月为PDCA后期,2019年5~7月为PDCA末期。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比较各阶段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住院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持续性下降。PDCA末期,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56%、39.04%,明显低于活动开展前的22.46%、6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逐渐降低,而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逐渐升高。PDCA末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26.80%低于活动开展前的100.00%,住院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率36.36%高于活动开展前的14.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开展前、PDCA前期、PDCA中期、PDCA后期、PDCA末期抗菌药物DDDs分别为73.25、65.18、47.24、38.12、32.84。PDCA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DDDs逐渐降低。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持续下降。PDCA末期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6543.15±16.71)元低于活动开展前的(7561.12±14.2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能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提高微生物送检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DCA循环干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7年第1季度)787例、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第1季度)717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PDCA循环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稳定控制在30%以下,总合理使用率、品种选择合理率、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术中合理追加率、术后24 h停药率以及术后平均疗程均有明显改进,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本院肿瘤内科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收集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临床药师干预、专项处方点评等措施,规范抗肿瘤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比较PDCA执行前(2016年7~12月)与执行后(2017年7~12月)本院肿瘤内科抗肿瘤中药制剂的金额、用药频度和用药合理性,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肿瘤内科抗肿瘤中药制剂人均药品费用由1409.71元降至1106.16元,且注射剂型的DDDs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的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合理率达68.99%,较干预前的45.4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抗肿瘤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 循环在降低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中的作用。方法:2022 年1-6 月我院儿科住院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未达标,使用PDCA 循环方法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后(2022 年7-12 月)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 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达标情况。结果:应用PDCA 循环管理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逐月下降,2022 年9-12 月稳定控制在医院标准内。结论:将PDCA 循环管理用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质量控制,对降低儿科住院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腾冲市人民医院的病例资料,探讨PDCA循环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方法 将2020年7月-12月(未实行PDCA)的76例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12月(实行PDCA后)的1129例设为干预组,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合理率81.58%,干预组合理率为9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外科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开展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普外科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比较实施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P<0.05)。结论在普外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开展PDCA循环管理,能够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处方1 000张,按季度(第1季度为干预前组、第2季度为干预1组、第3季度为干预2组和第4季度为干预3组)每季250张处方,根据PDCA原则,解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产生的原因,制定计划(P)、实施措施(D)、检查落实(C)和总结改进(A),分析与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9年第1季度)和实施后(2019年第2、3、4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60.86 DDD/(100人·d)下降至46.82 DDD/(100人·d),降幅达23.07%;并经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其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30.00%降至10.08%,降幅达66.40%;与干预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6):90-9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实现合理用药实践做法。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65782件药品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54780件药品设为对照组。观察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药库药品管理情况;另抽取我院1000份病历,其中采用PDCA循环前500份病历做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21641项;采用PDCA循环法后的500份病历为观察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19859项。观察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物不合理医嘱率明显低于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发现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54780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6.90%,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8.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3.10%。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65782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8.80%,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1.10%。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管理使用PDCA循环能帮助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流程,加强医疗药品管理质量,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理念下,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合理应用的情况。方法参照201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建立95种重点监控目录品种,应用PDCA循环管理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监测预警、专项点评、考核奖惩等措施,比较执行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和执行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效果。结果执行后药占比(21.40%)显著低于执行前(2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合理率(85.6%)明显高于执行前(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控中,能够降低药占比和不合理处方比例,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药物治疗经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分析医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比较管理前(即计划阶段,P)与管理中(即执行阶段,D)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金额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结果与计划阶段相比,执行阶段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合理,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得到改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均达到了原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升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效果较好,可改善合理用药状况,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12.
谢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4):538-54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对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简称实施前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另抽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简称实施后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敏试验送检率、用药不合理率以及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实施前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般用药、限制级用药、特殊使用级用药药敏试验送检率和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70.83%、3.92%、19.61%、19.61%和56.86%;而实施后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分别降至52.78%和0.00%,一般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分别为13.16%、39.47%和47.83%,实施后组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住院患者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提高了不同用药级别的药敏试验送检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DCA循环干预对我院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样本法统计我院2012年5~6月(干预前)与2012年10~11月、2013年4~5月、2013年10~11月(干预后)我院的合理用药指标值,分析评价PDCA循环干预对我院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结果我院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从干预前的39.70%降至干预后的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d)]从干预前的60.63降至干预后的4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均达有关要求。结论 PDCA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干预临床用药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某院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某院未执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管理作为干预前(2019年1月~2019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7740例,住院收诊患者1768例,其中出院1680例),执行PDCA循环理论管理作为干预后(2019年7月~2019年12月,门诊就诊患者7639例,住院收诊患者1784例,其中出院1745例),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门诊与住院药品结构比、高警示药品结构比、次均药品费用、高警示药品次均费用以及全院药品消耗品种中高警示药品品种变化。结果干预后,门诊与住院药品结构比、门诊高警示药品结构比、次均药品费用、高警示药品次均药品费用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全院消耗排名前50的药品中高警示药品品种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循环理论管理明显降低某院高警示药品使用,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使临床用药更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4):739-74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对肝胆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PDCA原则,采用收集资料、把握现况、解析原因、制定计划、检查和总结,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12.75%上升至95.7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d-1)由实施前的81.7降至实施后的43.2;经与实施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控续改进成效显著,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范美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082-2085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对实施干预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6月间PDCA循环管理前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资料为管理前组,另抽取PDCA循环管理理论实施后(2017年2月—2019年5月)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资料为管理后组,以每60 d为一个循环周期,观察和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情况以及药物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得到明显改善;药品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管理前组(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明显得到优化,且药品费用大大下降,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17):2423-2425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186例和2013年10-12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192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白内障手术、骨科内固定取出术、血管造影术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院病例,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实施前的100%降至13.54%(P<0.01);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趋于合理,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实施前的0上升至86.46%(P<0.01);术前0.5~2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0上升至9.38%(P<0.05);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24 h的比例由0.54%上升至10.94%(P<0.05);联合用药率由15.05%下降至0(P<0.05);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显著改善,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适用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使围术期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浙符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发现药剂科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PDCA循环理论来实施数据分析,对问题原因进行查找,同时制定针对性对策.选择PDCA循环前(2013年1~12月)所发放的药品55 126件作为对照组,选择PDCA循环后(2014年1~12月)所发放的药品64 351件作为试验组.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并以PDCA循环前的4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分析医嘱16 374项;以PDCA循环后的400份病历作为试验组,分析医嘱20 528项;对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药物不合理医嘱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剂科进行管理,可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的管理质量,有效改善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17):2426-242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1年1-6月)225份,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2年1-6月)211份,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3年1-6月)157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67%下降至25.48%(P<0.05);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比例由干预前的31.37%提高至50.00%(P<0.05);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干预前的20种下降至5种,二联联合预防用药率由5.88%下降至2.50%,选用第三代头孢菌数的比例由6.48%下降至0,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也由14.26%降至4.16%。干预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是有效的,能持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12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将前后两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质量持续改进并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病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可在我院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