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2016年Fang等[1]通过回顾性检测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GFAP免疫球蛋白G(GFAP immunoglobulin G, GFAP-IgG), 重新发现并定义了一种GFAP-IgG可以作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新的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脑膜脑脊髓炎, 该病主要以脑、脑膜、脊髓以及视神经受累为临床表现, 被命名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为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笔者现对1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丝蛋白,大小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功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Astrocytopathy, GFAP-A)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016年美国梅奥诊所的Fang等[1]首次对该病进行报道,并且提出了该病的特异性生物学抗体GFAP-IgG可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来检测脑脊液和(或)血清中的抗体,这也是临床上诊断该病最敏感和最特异的生物性标志[2]。该病可以累及神经系统,以脑膜、脑、脊髓、视神经等部位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共济失调、视力异常等非特异性症状[1-6]。近些年来,GFAP-A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诊断指南,该病仍然存在不少漏诊及误诊的情况。在此,本研究分析了2017~2021年文献报道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一种胞内表达的中间丝蛋白,其在星形细胞的表达极其丰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血脑屏障的形成与维护、突触功能的调节、细胞形态的维持等[1]。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近几年新被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介导所产生的GFAP抗体所致的星形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4.
<正>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WHO分级Ⅲ、Ⅳ级),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1],即使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效果仍然不佳[2],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3]。研究发现,乳腺癌[4]、子宫内膜癌[5]及结直肠癌[6]等恶性肿瘤广泛存在细胞间网络连接,在肿瘤的侵袭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胶质瘤也存在类似的网络连接[7]。本文就细胞网络连接在HGG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胶质瘤细胞-胶质瘤细胞网络连接胶质瘤细胞间存在大量的纤毛样结构,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6-01—2020-12-31华西医院收治并确诊的4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结果 4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年龄23~67岁,男女比...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对糖皮质激素(下文简称“激素”)治疗敏感。GFAP抗体,也称为GFAP免疫球蛋白G(GFAP-IgG),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本文报道1例起病5个多月后影像学仍可见脑膜脊膜强化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此情况临床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7.
<正>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autoimmune cerebellar ataxia, ACA)是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小脑综合征[1],患者血清或脑脊液(CSF)中常可检测出致病性或对诊断特异性的抗体,临床上常表现为步态共济失调、肢体共济失调、头晕和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随着相关抗体的发现,抗体介导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例逐渐被报道,目前抗浦肯野细胞抗体2型(PCA-2)阳性的ACA例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8.
邓馨  刘旸  吴逊 《癫痫杂志》2022,(5):469-474
<正>1882年Jackson等首先认识到颅内肿瘤可合并癫痫[1],1935年Groff等首先报道脑膜瘤有癫痫发作[2]。此后研究不多。上世纪80年代至2016年仅有4篇研究脑膜瘤合并癫痫的文献[3]。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3[3-4]或20%[5-7]或35%[8-10],最高为45%[11-12]。大体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发现率为1.5%[7]或2~3%[13-14],大多数无症状[7,14]。  相似文献   

9.
<正>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与癫痫发作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新确诊的癫痫患者中,1 1%的患者检测到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抗体[1]。在我国,约61.95%AE患者有癫痫发作[2]。而在21.6%的边缘叶脑炎病历和1.0%的不明原因癫痫病历中可以检测到LGI1抗体,而癫痫发作也可以是LGI1抗体脑炎的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2-3]。在这里,通过回顾LGI1抗体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自身免疫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immune cerebellar ataxia, ACA)是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小脑综合征[1]。近些年因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相关抗体介导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例逐渐被报道,对其相关的研究成为目前业界的热点。自身免疫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相关性抗体有抗GAD65抗体、抗Caspr2抗体、抗Homer-3抗体等,其中抗Homer-3抗体介导的特发性小脑共济失调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11.
<正>Jeavon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特发性广泛性癫痫,也有观点认为该病是诊断不足导致目前报道较少。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眼睑肌阵挛,光敏性和合眼诱发脑电放电[1]。在1977年,该疾病由Jeavons首次描述,是一种具有明确临床指征和脑电脑图(EEG)特征的癫痫综合征[2,3]。  相似文献   

12.
<正>NBEA基因与囊泡运输、突触结构功能有关,它的变异已证实与自闭症相关[1-5]。最新研究发现NBEA是一种罕见神经发育障碍,是早期出现癫痫的神经发育疾病病因[1-3]。癫痫发作类型可以是全面发作或局灶发作,其中肌阵挛或肌阵挛无张力性癫痫最常见[3-5]。  相似文献   

13.
<正>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SD)也被称作语义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semantic variant 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sv PPA),属于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的一个亚型,其核心特征是命名障碍及单词理解缺陷[1~3]。SD病因尚不明确,通常是散发性的,只有大约5%有家族遗传史[4,5]。目前对于SD基因突变报道较少,主要包括TARDBP、C9orf72、GRN等基因突变[6,7]。多系统蛋白病(multisystem proteinopathy,MS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发病的疾病,可导致多种组织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谷氨酸脱羧酶65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5,GAD65)抗体与多种非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综合征相关,包括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CA)、自身免疫性癫痫(Autoimmune epilepsy,AE)[1]。  相似文献   

15.
<正>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是一种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该病认知的不断加深,GBS谱系疾病的概念被提出[1],并且在2014年发表了最新的诊断分类[2],明确咽颈臂型(PCB)是GBS谱系疾病中罕见的变异型。其核心症状为快速进行性口咽、颈臂无力,伴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与其他变异型叠加出现[3]。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PCB变异型GBS叠加不完全型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是一种表达在髓系细胞上的跨膜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仅表达在小胶质细胞表面[1],参与小胶质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扩增、迁移、存活、激活、吞噬[2~8],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病理性蛋白、凋亡神经元[9~14]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脑脊液GFAP阳性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0.56±12.04)岁,其中男10例,女6例。主要首发表现为发热(14/16)、头痛(12/16)、尿便障碍(12/16)、恶心呕吐(7/16)、双下肢无力(7/16)、意识障碍(4/16)、记忆力减退(2/16),其中9例患者最初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无患者发现肿瘤。14例患者对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2例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对激素及免疫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8.
<正>1型发作性睡病(NT1)是一种以下丘脑神经递质丢失为显著特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1],脑脊液(CSF)中食欲素-A(又称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1,Hct1)缺乏是NT1患者典型的生物学标志物[2],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脑与脊髓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ALS最早由法国医生Jean-Martin Charcot报道,因此在法国被称为Charcot病[1]。在美国则被称为Lou Gehrig’s disease[2]。  相似文献   

20.
许喆  程丝  李昊 《中国卒中杂志》2023,18(3):250-252
<正>卒中作为典型的复杂疾病,具有病因多样、累及器官多、遗传架构复杂等特点,对我国国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基因组作为调控个体性状的蓝本,包含全部遗传物质,是研究卒中病因、揭示人群易感性和卒中分子机制的重要对象[2]。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3-4],各种基因组学技术蓬勃发展,为卒中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产出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卒中的认识[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