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而系统的治“未病”理论及智慧,不仅具有现代医学的内涵,更极具其特色。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先进观念,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对其更进一步整合研究和推广运用,是摆在中医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如果运用推广好此理论,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相继推行“治未病”科建设,印发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大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而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从历史源流、思想内涵、指导思想及关键策略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进行了深入对比剖析,发掘了中医“治未病”在理论层面和综合调理手段上优势更为明显,而现代健康管理在应用流程与技术方法更为先进;二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追求,强调整体医学观念及对影响健康之“因”的关注,且在理论与实践、核心理念及技术方法上存在可能融合点。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未病-未传-未复”阶段性监测-评估-干预应为中医健康管理的主导思路,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预防、治疗及康复干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医健康或疾病风险监测与评估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为道、儒两家之学,释直到后汉才陆续传入中国。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道、儒、释文化是如何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提供养料与智慧的。中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文章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同中国传统文化道、儒、释三家养生思想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陈述,梳理中医“治未病”文化价值的道、儒、释之精,进而让更多的年轻学者意识到医者要兼修文化,使中医“治未病”理论得以传承、弘扬,使中医药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进而发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完美体现,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具体有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等理论,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原则。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目的的再审视,面对医疗卫生诸多新生问题的困扰,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的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在“治未病”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缺血预处理"谈"灸法治未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金双  孙忠人 《中国针灸》2008,28(3):222-224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体现了“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其中艾灸治未病更是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灸法能激发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未病先防的作用,与近些年提出的“缺血预处理”本质相似,殊途同归,更因其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无副作用而在预防医学的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完善"治未病"工程的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对促进"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广莘 《山西中医》2004,20(6):37-39
21世纪的医学,将要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健康生态目标模式。中医学的诊疗思想强调。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人的“生生之气”是主体开放的自组织演化调节的功能目标动力学系统。要实现“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目标,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生生之道”,依靠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转化和利用医药这一“生生之具”。  相似文献   

8.
张利民 《新中医》2012,(7):179-180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一颗璀璨明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生者,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实为中医学预防思想之先河。 1中医学对“治未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敏  刘忠达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61-563
随着医学发展的逐渐深入,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地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于当前这种健康理念。“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追溯其源流,综述其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现代中医治未病事业作抛砖引玉之用。1理论研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中医学“治未病”既是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途经,也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试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变3个阶段探讨其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病的有效干预、及时治疗和预后防变,说明“治未病”理论在风湿免疫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生生为天地大德天下莫贵于生,“天地之大德,不过生生而已耳”。中医讲“生生之道”,以使人达于寿域为务,其着眼点不在疾病在人生,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为理念,因此养生在中医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自黄帝以来,历代对养生多有总结概括,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从“治未病”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健康医学有宏观层面的共识,把“治未病”理论纳入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策略中,在诊断和干预手段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结合“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从体质辨证、干预手段两方面分析“治未病”理论在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优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的思路探讨车前子的新功用;方法通过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阐述,根据部分现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以车前子现代研究结果为依据,分析研究车前子在预防和保健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及结论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路,车前子在健康医学体系中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医大师陆广莘,将中医药学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的本质属性,奠定了健康医学理论基础.本文从中医学之"本"和从实际出发,以辩证与辩病、生生之为道总结了陆广莘先生的主要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欲病”探索     
梅晓云 《河北中医》2001,23(6):471-472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 :“上医治未病之病 ,中医治欲病之病 ,下医治已病之病。”[1]欲 ,《辞海》作想要、需要、将要等解释 ;欲病 ,应指疾病将要而尚未发生之前的状态 ,这与现代医学所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等观点 ,有着明显的相通之处。今拟就中医学的“欲病”理论作一探索 ,共研于同道。1 欲病乃未病之内涵“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和集中的体现 ,首见于《内经》 ,又经过各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何谓未病 ,何谓治未病 ,历代医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如《医宗金鉴》云 :“未…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流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学博大精深理论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医“治未病”思想以对人体总体的把握以及预见性、包容性在预防医学中独具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已经成熟的优势,将其理论广泛运用于临床,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治未病而尽享天年。本文对治未病思想的源与流进行了初步梳理与考证,意在抛砖引玉,与中医界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7.
对治未病理论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界的热点话题,源自于中医经典的理论被不断运用到治未病领域当中。钦安卢氏医学是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的简称,其理法方药源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一脉相承。其重视人体太和之气,强调人体正气、阳气的重要性。本文立足钦安卢氏医学的理论根基,尝试探讨其对中医治未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的医学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治未病”思想为当代防治亚健康指明了正确方向。本文在分析亚健康成因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未病学”在预防亚健康中的指导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传统保健体育疗法在干预亚健康中的优势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其可归于中医学当中“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疫病”是感受疫疠毒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以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为主要特征,该病的治疗贵在预防,倘若病成而治,则最为难疗,因此“未病先防”的治疗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治未病”即治理、管理未病之谓,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金匮要略》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张机(字仲景)继承《黄帝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发挥并进一步丰富了“治未病”理论实践体系。文章主要以张机“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内容为核心思想,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实际,从避邪气、护正气、通元真、慎饮食、守精神、防乱药、勿过劳、忌安逸等八个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中医药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中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体系。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其上述三方面内容贯穿于预防、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据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与康复医学的预防体系及目标的高度统一性,初步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康复医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