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对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连续收集我院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38例,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71例(VATS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67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术后第7天,术后30d肺功能。监测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及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与开胸组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MVV及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VATS组与开胸组FEV1[(1.8±0.4)vs(1.64±0.38)L]、MVV[(72.1±15.3)vs(62.8±14)L/min]、PEF[(5.16±1.19)vs(4.82±1.26)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VATS组与开胸组FEV1[(1.91±0.39)vs(1.74±0.38)L]、MVV[(76.6±15.9)vs(66.9±12.7)L/min]、PEF[(5.32±1.23)vs(4.9±1.14)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对肺功能影响小,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评估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应用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同时以进行长时程家庭氧疗的40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及Pdi/Pdimax、PaCO2、肺功能、6min行走距离(6MWD)、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体重指数、PaCO2、PaO2、MIP、Pdi、Pdimax及Pdi/Pdimax、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6MWD和每年住院次数均具可比性(均P〉0.05)。1年后治疗组PaCO2、MIP、Pdi、Pdimax及Pdi/Pdimax、FEV1%、FEV1/FVC%、6MWD、每年住院次数分别为(52±8)mmHg(1mmHg=0.133kPa)、(64±7)cmH2O(1cmH2O=0.098kPa)、(33±5)cmH2O、(101±9)cmH2O、0.31±0.04、(35±4)%、(44±4)%、(272±26)m和(2.6±0.8)次/年,与对照组[(57±6)mmHg、(59±6)cmH2O、(31±4)cmH2O、(84±7)cmH2O、0.35±0.05、(33±3)%、(41±4)%、(212±28)m、(3.7±0.8)次/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死亡1例(1/24),对照组3例(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以有效地提高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呼吸肌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英  隋曌  伍治强  肖英  夏颖  张志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53-157
目的 研究预康复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机体应激以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康复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行常规干预,预康复组行常规干预+预康复。观察两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1、3 d疼痛情况、总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两组入院时、术前及术后1 h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入院时、术前及术后7 d焦虑、抑郁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预康复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1、3 d疼痛情况、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预康复组FVC、FEV1、MVV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预康复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预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康复可有效促进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肺功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实施肺康复运动训练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并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及规范化肺康复护理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FVC、MVV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实施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使其肺功能得到改善,对于术后的康复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保护老年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并加常规基础治疗(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雾化治疗加常规基础治疗,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经过吸入治疗后术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动脉氧分压(PaO2)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两组术后1、3个月的MVV、FEV1、FVC及PaO2均明显低于术前,但研究组术后1、3个月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值ΔMVV、ΔFEV1、ΔF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白介素-6、8(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IL-6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可以有效保护老年肺叶切除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急性支气管舒张作用。方法纳入46例COPD患者,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对其进行吸入噻托溴铵前、吸入后10min、20min、1h的肺功能检查。测定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PEF25%-75%),并于1个月后随访时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COPD患者在吸入噻托溴铵前FEV1的均值为(1.110±0.349)L,吸入噻托溴铵10min后FEV1为(1.172±0.359)L,吸入噻托溴铵20min后FEV1为(1.221±0.391)L,吸人噻托溴铵1h后FEV1为(1.225±0.392)L。吸入噻托溴铵1h后的FEV1较吸入前的FEV1平均增加0.146L,且与吸入前的FEV1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FVC也呈相应上升,并且在用药后1h达到最高水平。吸人噻托溴铵1h时的PEF25%-75% 较吸人前的PEF25%-75%值有明显增加,但与吸人前的PEF25%-75%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随访平均FEV1水平为1.287L,显著高于基线期FEV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噻托溴铵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有快速的气道舒张作用,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增加COPD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 29例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10 mg,每日1次,疗程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并测定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29例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2.00±1.16)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积分[(6.93±1.73)分,P〈0.01]。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2.70±0.49)L vs(2.97±0.55)L],FEV1%pred[(79.34±10.32)%vs(87.03±9.63)%],PEF[(5.59±1.22)L vs(6.43±1.37)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咳嗽变异型哮喘可以有效减轻咳嗽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呼吸功能训练、六字诀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影响差异。[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3月入院的49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六字诀组25例,两组都进行常规功能训练(PT、OT),对照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六字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的训练,每组每天训练2次,一次训练时间为30 min,治疗12周。12周后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吸气肌力量进行检测。[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吸气肌力量相对于治疗前都有所改善(P<0.05),六字诀组经过干预之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吸气肌肌力指数(MI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六字诀组与对照组的吸气流速峰值(P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在经过训练之后呼吸功能都有很大的改善,与单独的呼吸功能训练相比,六字诀结合呼吸功能训练显著的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4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措施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日常饮食并施加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按热量25~30 kcal/(kg·d)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FEV 1、FEV 1%、FEV 1/FVC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 1为(1.54±0.34)L,FEV 1%为(62.09±7.23)%,FEV 1/FVC为(60.38±4.73)%,对照组患者FEV 1为(1.36±0.21)L,FEV 1%为(57.15±6.89)%,FEV 1/FVC为(55.74±5.62)%,2组患者肺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状况,使用前景广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长期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18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接受家庭长期氧疗,干预组对患者持续进行健康教育。采用QLICD-COPD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参数、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57±0.42)L]、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58.62±4.56)]、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60.62±7.56)L/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0.35)L、(50.36±4.35)、(56.95±6.33)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总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呼吸道干燥(3.33%)、呼吸抑制(1.67%)、氧气中毒(0.00%)、COPD急性发作(1.67%)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79%、13.79%、8.6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次住院率(0.00%)低于对照组(6.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长期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坚持氧疗提高肺功能、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拟接受肺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NSCLC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流程进行手术,研究组于术前7 d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后进入手术流程。比较研究组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组间入院和术后7 d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和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训练7 d后,研究组FEV1、FVC和PEF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术后7 d,对照组FEV1、FVC、PEF和研究组FVC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且研究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相关并发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结论:术前开展呼吸功能训练能改善早期NSCLC患者的肺功能,且减少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吸气肌阻力训练(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IMT)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肌肌力?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71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实验组即最大阈值负荷(最大吸气压60%)IMT训练组和对照组即低负荷(9 cmH2O)IMT训练组,均用Threshold AC0043型阻力训练器训练1年,每周6 d,每天早晚各15 min?结果:1年后6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退出3例和5例?各组干预前后最大吸气压和生活质量SGRQ问卷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和SGRQ活动能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最大负荷量的IMT可以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吸气肌力和生活质量,然而肺功能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六字诀联合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9例脊髓损伤(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和吸气肌训练,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训练。8周后对患者的肺功能、吸气肌力量、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8周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吸气肌力量、心理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训练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每分最大通气量(MVV)、吸气肌肌力指数(MI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用力呼气75%流量(MEF75%)、吸气流速峰值(PI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字诀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SCI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效果好于单纯呼吸训练。  相似文献   

15.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临床研究的角度评价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人选标准的门诊患者92例,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和肺功能(FEV1、PEF、FEV1%)测定。治疗起始时间是三伏的第一天,进行疗前评价,之后隔日更换一次穴贴,连续治疗至三伏结束,进行第二次评价。测定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和肺功能(FEV1、PEF、FEV1%),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评价指标的差异,并观察咳喘病的不同证型分布特征。结果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6(2,10),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4,12)(P〈0.01)。治疗后FEV1为(1.77±0.89)L,与治疗前的FEV1(1.62±0.78)L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前后的PEF、FEV1%比较没有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穴位贴敷能明显改善咳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东 《当代医学》2014,(31):141-14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50/250μg,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10 mg,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FVC)[(3.7±0.5)L]、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3.7±0.4)L/s]高于对照组[(2.9±0.3)L、(2.8±0.5)L/s],且观察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2.4±0.6)L]低于对照组[(3.0±0.8)L],疗效总有效率(95.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常规指导,随访1年,评价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EV1、FEV1/FVC和PEF%均明显增加,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仅FEV1/FVC明显增加,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EV1、FEV1/FVC和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戒烟率、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入院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及分析,旨在探讨肺功能异常和急性进展性脑卒中(SI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住院的肺功能正常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头颅CT/MRI、肺功能指标、诊断和治疗情况等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9%、病死率12.5%显著高于对照组44.6%、1.8%,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SIP的比率(入院2 d时21.4%、入院4 d时的32.1%、入院6 d时为4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入院2 d时7.1%、入院4 d时的10.7%、入院6 d时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为(13.85±3.70)mg/L,高于对照组的(5.12±1.7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异常的患者较易出现SIP,是导致脑梗死进展的众多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近期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FVC、FEV1、PE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差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