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miR-575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575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采集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的162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165例非癌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外泌体miR-575表达水平。观察组患者至少随访5年,根据患者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情况将其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分析血清外泌体miR-575表达水平与术后疾病进展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R阳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治疗预后的临床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miR-57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且在ER阳性患者中,miR-575表达水平升高与Nottingham病理学分级较高以及预后不良有关(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外泌体miR-575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834(1.168,2.519)vs.1.003(0.901,1.217),Z=-8.871,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与乳腺癌组织miR-575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726,P<0.001)。随访5年,110例患者对他莫昔芬耐药(抵抗组),52例对他莫昔芬敏感(敏感组)。抵抗组血清外泌体miR-575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2.097(1.700,3.163)vs.1.168(0.947,1.524),Z=-7.164,P<0.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血清外泌体miR-575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短于低表达组(P<0.001)。Cox回归分析和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miR-575高表达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5年疾病进展的AUC为0.850(95%CI0.789~0.910)。结论血清外泌体miR-575表达水平较高预示着ER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预后不良,有望成为预测他莫昔芬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骨素聚合因子(chondroitin polymerizing factor, CHPF)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原发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结果 CHPF蛋白在原发灶癌组织(122/206,59.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到CHPF蛋白(5/5,100%)。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神经或脉管侵犯(P=0.011)、TNM分期(P0.01)、癌结节(P=0.035)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KRAS状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1)。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HPF蛋白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HPF蛋白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miR-2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miR-21表达量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搜集具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乳腺癌病例113例,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乳腺癌(BRCA)及其癌旁组织(NATs)中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miR-21在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miR-2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平均上调倍数为1.74 ± 0.48。miR-21表达上调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及预后[hazard ratio (HR)=5.476, P<0.01]相关。 Cox多重回归分析显示miR-21相对表达量(HR=4.133, P<0.01)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 miR-21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乳腺癌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炎性信号通路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的原发活化状态及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了379例乳腺癌患者以及匹配癌旁245例乳腺腺病中IL-17表达和原发性p-STAT3的活化状态,分析了它们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TNM分期、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法,计数数据使用χ2 检验法。结果 1. IL-1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8%,显著高于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85.3%(χ2=21.363,P<0.001);具有活性的p-STAT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93.6%,也显著高于乳腺腺病中的阳性率62.0%(χ2=97.702,P<0.001)。2. IL-17和p-STAT3在乳腺癌 (包括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腺导管原位癌分型) 中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χ2=1.245, P=0.535>0.05)。3. IL-17和p-STAT3在乳腺癌中的强阳性率分别与淋巴结的转移成正相关(IL-17: χ2=7.806, P<0.01; p-STAT3: χ2=4.053, P<0.05)。4. 在乳腺癌组织中,IL-17表达与p-STAT3活性呈正相关(rs=0.136, P<0.01)。 结论 原发增高的p-STAT3活性及高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IL-17可能协同作用,产生炎性微环境,从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妇科收集的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同期行子宫切除的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中COX-2、YKL-40、NF-κB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COX-2、YKL-40、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COX-2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YKL-40、NF-κB水平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OX-2、YKL-40、NF-κB阳性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COX多因素分析示,在矫正其他临床资料后,YKL-40、NF-κB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存在COX-2、YKL-40、NF-κB等阳性表达率的升高,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相关,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MURF1对雌激素受体α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首先采用体外实验探索SMURF1同ERα表达的关系,与此同时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肿瘤科收治的89例乳腺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确定SUMRF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体外研究表明敲低SMURF1将减少ERα阳性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增殖,SMURF1敲低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中ERα靶基因的表达.远期随访无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中SMURF1蛋白质、SMURF1 mR-NA水平均低于有复发的患者;无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Rα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有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61,P<0.01);乳腺癌复发患者组织中SMUR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512,P<0.001)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SMURF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同ERα蛋白质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1.356,P<0.001).结论SUMRF1的表达有可能影响ERα的信号途径,同时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SUMRF1的表达水平低者的生存期限更长.SMURF1和ERα信号在支持乳腺癌生长方面可能具有调控作用.靶向SMURF1可能是ERα阳性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同时SMURF1未来有可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埃兹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内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究埃兹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及32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22例。通过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分别检测埃兹蛋白在22例正常乳腺组织、32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和4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参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埃兹蛋白在40例浸润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2.50%、在32例乳腺导管内癌的阳性表达率为40.63%、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64%,浸润性乳腺癌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高于其他两种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兹蛋白在G3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G1~G2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兹蛋白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埃兹蛋白在<40岁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年龄≥40岁的患者中的表达率,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埃兹蛋白在PR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PR阴性患者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埃兹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PR呈负相关(P<0.05);埃兹蛋白在浸润性润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脉管侵犯、肿瘤大小、患者月经状态以及Her-2、ER、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埃兹蛋白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不同,对判断乳腺肿瘤性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埃兹蛋白能够帮助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可能启发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993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各20例。采用Trizol试剂将手术切除下的肿瘤及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 1cm)分别提取RNA,逆转录RNA为cDNA,经RT-qPCR法检测LINC00993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INC0099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 05)。癌组织中LINC0099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肿瘤数量均呈线性关联(P<0.001)。此外,癌组织中LINC00993表达水平与ki67表达量呈负性相关((R^2=0.302,P<0.001)。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LINC0099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型(P<0.05),Luminal B型患者LINC0099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P<0.05),而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患者癌组织中LINC0099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组织中低LINC00993水平仍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NC00993在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和Luminal B型中表达显著下降,且其低表达在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增殖等中发挥潜在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叉头框蛋白P2(FOX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X4、FOXP2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GPX4、FOXP2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GPX4阳性表达率较高,FOXP2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肿瘤直径≥3 cm、分化程度较低、TNM分期较晚、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GPX4阳性表达、FOXP2阴性表达比例高于肿瘤直径<3 cm、分化程度较高、TNM分期较早、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乳腺癌组织GPX4阳性表达、FOXP2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乳腺癌组织GPX4阴性表达、FOXP2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乳腺癌组织中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RCC标本中RSK4蛋白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SK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0例RCC标本中,39例为RSK4阳性表达,且不同病理类型的RSK4阳性表达水平不一。经统计学分析,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Fuhrman分级(P<0.001)、高病理分期(P=0.006)及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2)呈正相关;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R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1)。结论 RSK4有助于不同类型RCC的鉴别诊断及其可以成为RCC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GATA3的低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肿瘤高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p53基因突变等表示预后较差的指标相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表达水平、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在全部乳腺癌组织中GATA3阳性表达率为564%,GATA3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84%,高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3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乳腺癌组织中术后复发风险中危组GATA3阳性率高于复发风险高危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的分化水平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的预后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蛋白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26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MP-13、ER、PR、HER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及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MMP-13在肿瘤细胞及间质纤维母细胞中均表达,肿瘤细胞中MMP-13过表达与淋巴结受累和高组织学分级相关(均P<0.01),且与HER2表达(P=0.015)和肿瘤细胞TIMP-1蛋白表达相关(P<0.01).MMP-13过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相关,分层分析显示MMP-13的过表达分别与淋巴结阳性患者总生存期和HER2阳性和阴性表达状态下的患者总生存期有关.间质纤维母细胞表达MMP-13尽管与肿瘤细胞表达者有相关性,且与淋巴结状态和HER2表达也相关,但评估预后的价值较弱.经单因素分析,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和PR、HER2表达状态及肿瘤表达的TIMP-1和MMP-13均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ER2表达、肿瘤中TIMP-1和MMP-13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MP-13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B7H4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7H4蛋白在123例患者癌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B7H4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2%(47/123),显著高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P <0.01);B7H4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HER2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 <0.05,P <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B7H4阳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由此,B7H4可能与乳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XCL12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胃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XCL12和CXCR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XCL12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到CXCL12、CXCR4的表达,但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CXCL12阳性与CXCR4阳性呈正相关(r=0.276,P<0.05)。胃癌CXCL12和CXCR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CXCL12和CXCR4阳性表达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的患者。结论胃癌中CXCL12和CXCR4的高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预测胃癌的转移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磷酸化FRK(phospho-FRK,p-FRK)蛋白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162例NSCLC组织及其远端对照组织中p-FR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FRK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p-FRK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FRK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远端对照组织(51.9%vs 11.7%,P=0.001)。p-FRK蛋白阳性水平与NSCLC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FRK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呈负相关(χ2=17.849,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FRK蛋白是NSCLC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HR=0.496,95%CI:0.295~0.836,P0.05)。结论 p-FRK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有望成为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在浆液性卵巢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P1蛋白在306例SOC组织和8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MP1蛋白表达水平的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OC组织EMP1蛋白高表达率为42.8%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2.9%(χ2=25.661,P<0.001)。EMP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4.251,P<0.001)和高FIGO分期(χ2=6.954,P=0.008)呈正相关。EMP1蛋白高表达的SOC患者总生存率(χ2=14.574,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χ2=4.683,P=0.031)均较低表达者降低。结论 EMP1蛋白在SO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和高FIGO分期相关,且可预测SOC患者预后不良。提示EMP1可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组织中复制因子C2(replication factor C 2, RF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胃腺癌组织中RFC2蛋白的表达,分析RFC2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RFC2在胃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56/80)、47.5%(38/8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FC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C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RFC2高表达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FC2在胃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原发灶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能是胃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C6orf10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9例NSCLC及其癌旁肺组织中C6orf1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人类正常支气管上皮HBE及肺癌细胞A549、H1299和SPC中C6orf106的表达。结果 C6orf106在肺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19%(97/129)和8.53%(11/1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88,P0.001);C6orf106在肺癌细胞A549,H1299和SP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HBE细胞(P0.01);C6orf106与肺癌患者的TNM分期(P=0.004)、淋巴结转移(P=0.04)和预后有关(P=0.002);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6orf106的阳性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和P=0.019)。结论 C6orf106在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且与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相关,C6orf106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