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2016年Fang等[1]通过回顾性检测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GFAP免疫球蛋白G(GFAP immunoglobulin G, GFAP-IgG), 重新发现并定义了一种GFAP-IgG可以作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新的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脑膜脑脊髓炎, 该病主要以脑、脑膜、脊髓以及视神经受累为临床表现, 被命名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为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笔者现对1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6-01—2020-12-31华西医院收治并确诊的4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结果 4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年龄23~67岁,男女比...  相似文献   

3.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是分子量为50-52kD的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中间微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 两种形式存在于胶质细胞的胞浆中,是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蛋 白。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引起反应时,其表达发生 变化,因此GFAP能够用来特异性地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被 认为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 内GFAP的增高,可能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 损伤区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轴  相似文献   

4.
<正>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是一组累及脑膜、脑、脊髓及视神经的综合征,其影像学特点为侧脑室旁放射状线样强化病灶[1-2],该病于2016年由梅奥诊所首先报道并命名[3]。近年来,该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诊断的两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振荡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的纯度鉴定;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共培养,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抗体标记阳性,细胞纯度达98%;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加快,NSE阳性细胞及TH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快速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分化,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支持神经元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用EGFR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干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化学、RT-PCR分别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EGF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不仅GFAP表达增高,EGFR表达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EGFR抑制剂Genistein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表达下降,与活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形胶质细胞活化后,EGFR表达明显上调;抑制EGFR表达,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X线照射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随时间及剂量的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与放射性脑损伤(RBI)的关系. 方法 以5、10、15、20 Gy剂量的X线照射体外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后继续培养48 h,或以20 Gy剂量照射后分别培养4、12、24、48 h,实验均设正常对照组即未照射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DAPI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GFAP、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照射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增多,变形,胞体肥大肿胀,分支增多,突起增粗,GFAP染色加深,且这种变化随照射剂量和时间增加而表现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照射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不同剂量组、20Gy剂量照射不同时间组星形胶质细胞GFAP、VEGF蛋白的表达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10、15、20 Gy照射组和20 Gy剂量照射后各时间组GFAP、VEGF的蛋白表达均增高,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GFAP、VEGF的蛋白表达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Gy剂量照射后4~48 h内GFAP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20 Gy剂量照射后4~24 h内VEGF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 结论 X线能诱导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及VEGF的表达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增高,VEGF异常高表达可能是造成RBI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在再灌注即刻给予RIPC。结果 RIPC能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14 d大脑半球的水肿、梗死面积,减少脑萎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而且RIPC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比例,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和14 d,RIPC能降低缺血侧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增加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GS)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GFAPα的水平和上调GFAPδ/GFAPα的比例来调节GFAP的亚型。结论RIPC治疗能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提高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可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强化病灶,脑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小血管周围炎症伴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后腰脊髓腹角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和Tunnel法,观察坐骨神经切断后1,6,12,24 h及3,7和14 d腰脊髓腹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及运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侧腰脊髓腹角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早于小胶质细胞;后期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HE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反应性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切断后切断侧腰脊髓腹角活化的胶质细胞与凋亡的运动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抗体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性淋巴细胞产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生物标志物,脑、脑膜、脊髓及视神经最易受累,对激素敏感。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所致脑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EBV脑脊髓炎继发自身免疫反应在国内尚无报道,国外有极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信号通路在介导星形胶质细胞调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siRNA尾静脉注射干扰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基因表达;利用插线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分析GFAP基因干扰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利用绿色荧光示踪剂渗透实验分析GFAP基因干扰后BBB渗透性改变;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分析GFAP基因干扰后脑微出血改变。在PDGFR-β生后全身性基因敲除鼠(Estrogen-knockout, Esr-KO)诱导脑缺血模型,利用免疫印迹试验分析GDNF的表达水平;脑室泵入外源性GDNF之后分析脑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功能恢复及内皮细...  相似文献   

13.
缺血缺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缺氧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问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并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6h达高峰,而随后则呈下降趋势。PCNA阳性反应损伤后表达均增加,6h表达最高;在缺血缺氧早期,GFAP阳性染色增强,6h最高;缺血缺氧12h后GFAP阳性染色变弱。结论 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入增殖期;PCNA参与了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和增殖;细胞周期事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 (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 ,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脑出血后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 4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 ,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 ,尤以 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旨在通过较简便的方法获得高纯度形态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以新生大鼠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利用不同规格的吸头相互叠套,逐步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备单细胞悬液;获得的单细胞悬液用差速黏附处理去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14d后,恒温振荡法去除小胶质细胞等杂质细胞;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免疫荧光共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这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分离培养出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机械吹打方法建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是一种比较简便、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脑出血后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4 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尤以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低渗环境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低渗组;低渗1h后恢复正常全培养基,在不同时间点(0、12、24、48h),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以及免疫细胞荧光三标法(B rdu/GFAP/DAPI)检测各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的情况。结果我们发现低渗干预星形胶质细胞1h并恢复正常培养基后12、24、48h,对照组和低渗组的B rdu阳性率和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渗干预1h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速率及细胞周期的进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病人组和老年对照组海马中的分布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ERα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齿状回的门和海马的分子层、放射层及始层.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免疫阳性细胞、ERα胞核染色的和ERα胞质染色的星形胶质细胞(number/mm2)在AD组的CA1均显著增加(P分别小于0.001,0.05,0.05),但其ERα核着色或质着色的星形胶质细胞占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百分数,在对照组(2.56%,n=13;16.68%,n=13)和AD病人组(2.15%,n=13;26.00%,n=1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在AD的发病过程中雌激素可能通过ERα介导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TNF-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反应及特点,探讨炎症反应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在前脑皮层的表达,高倍镜下观察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GFAP在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前脑皮层表达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见细胞肿胀,突起变粗,分支减少。TNF-α在模型组大鼠的前脑皮层内有较为明显的表达,表达主要集中于皮层外侧,而在对照组几乎不表达。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中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形态改变,可能影响了血脑屏障的功能;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可能是继发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