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描述武汉市首起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血样标本,采样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结果 2例病例于2023年6月2日在武汉市某酒店发生一次高风险暴露行为。首发病例于6月5日出现米白色丘疹,6月11日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其疱疹液样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该起猴痘聚集性疫情可能由隐匿性男男性行为传播引起。猴痘在中国同时存在境外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对猴痘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庆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探讨其传播模式。方法于2020年2月1日至2月16日在重庆市奉节县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RT-PCR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 7例病例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来自三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为武汉常住人员,返奉后三个家庭多次聚集;123名密切接触者中,确诊病例5例,病原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1例,三个家庭内部的感染率为72.7%,其余密切接触者无异常。结论本起疫情系一起输入性引起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证实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传播模式,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可能存在潜在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追溯武汉市首起家庭聚集性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来源,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监测工作进行分析。结果2例确诊病例和1例隐性感染者均来自同一家庭,在2012年购进种羊后陆续发病。结论本起疫情家庭中的传播是由于接触病死羊引起,其感染来源为购进的山东某地检疫情况不明的染疫种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贵州省X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特征,掌握患者活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特点,为后续科学有效防控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 以首例病例为线索,对患者诊疗情况、活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传播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起疫情共涉及4个家庭,8例病例,各病例间有多次共餐聚会史。临床严重程度分别为1例重症病例(病例A)、2例普通病例(病例E、F)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B、C、D、G、H)。结论 本起聚集性疫情由家庭间反复聚餐引起,及早发现传染源,及时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是阻止疫情扩大的关键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是发现病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某高校麻疹聚集性疫情,结果表明该次疫情共报告61名病人,首发病例6月11日发病,为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热集中在6月25—30日,出疹集中在6月27日—7月1日;涉及群体集中在8号男生宿舍楼,发现52名发热学生(第七层22名);19例核酸检测阳性学生均为男性,年龄在19~24之间。这提示应强化学校传染病报告和防控意识,加强学校内外环境卫生管理,经常性的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对新生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学生进行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处置一起花鸟市场相关鹦鹉热聚集性疫情,为深圳市鹦鹉热相关聚集性疫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2月8日—2021年4月10日在深圳市3所医院就诊的9例鹦鹉热病例患者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及生物样本,对病例家、店铺等进行现场调查并采集鸟类生物样本、环境样本等进行鹦鹉热嗜衣原体检测。结果 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8例,均有某花鸟市场购买鹦鹉饲养史;9例病例发病日期主要集中在2021年2月15日—3月8日;平均年龄37.4岁,以女性为主,职业以无业或退休为主;7例有症状的成人病例临床表现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肌肉痛为主,胸部CT表现以左肺感染为主,低龄儿童临床表现及胸部CT炎症表现不典型;购鸟至发病间隔在16~40天,平均28天;花鸟市场3家店铺鹦鹉肛拭子阳性率为43.44%(26/60);存在无鹦鹉饲养史感染病例和购鸟至发病间隔超长病例(>250天)。结论 此聚集性疫情与花鸟市场鹦鹉感染有关,不能排除野鸟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江苏预防医学》2017,(3)
目的了解某企业聚集性肺结核发病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方法对2015年10-12月某企业体检发现的所有肺结核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确诊肺结核患者67例,罹患率为38.39/万。痰检阳性3例,阴性64例。病例以男性59例(占88.1%)、Ⅲ型63例(占94.0%)为主,胸片提示有空洞15例(占22.4%),未提示空洞52例(占77.6%)。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工作和居住场所聚集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流通相对不畅、主观防控意识不强、传染源未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预防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是发生聚集性肺结核的主要促进因素。结论企业应加强传染病预防机制建设,重视工作场所的消毒和空气流通,定期组织职工体检,提高职工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金湖县某中学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探索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部X线/CT检查、痰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该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并及时进行疫情处置。结果该校学生新发肺结核患者6例,罹患率为0.18%,教职工中未发现病例;筛查出PPD阳性1 360人,阳性率37.8%,强阳性92人,强阳性率8.1%。对筛查出的肺结核病例均及时予以休学和规范化治疗。结论应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强校医队伍建设,减少学校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江进权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3)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学校乙型流感聚集性疫隋的原因和特征,为学校流感疫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州市某城区小学近期有多名学生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的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9名症状典型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该校先后有10名学生出现高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集中分布于1幢教学楼一层的一个班级,9名病例的咽拭子样本有6例检出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病原因与首发病例发病后仍旧回校上课,同班学生与其密切接触造成传播有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接种流感疫苗是控制流感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江西省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57名密切接触者,采用real-time RT-PCR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析病例病毒基因序列。结果 2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为母女关系,均因抢救无效死亡。2例病例发病前有禽类暴露史,居住地外环境标本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例H7N9病毒仍属于长三角分支,对禽类低致病性。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中,除病例2于2月4日发病外,其余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出现异常。结论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病例1的感染来源可能为被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病例2的感染途径为共同暴露还是有限的人传人尚无明确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及人工筛查的方法,收集2014年阜阳市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发病及处置相关资料。结果 2014年阜阳市共发生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304起,发病人数613例。发生地区以农村为主,占总数的90.79%。不同地区之间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病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46,P0.01)。家庭聚集性疫情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报告病例数的97.72%。结论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疫情呈散发状态,病原学监测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江西省九江市1例鹦鹉热重症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特异性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走访的方法,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信息,采集密切接触者和可能接触的禽类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该例患者37岁、女性,先在乡镇卫生院及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后因“发热伴咳嗽5 d,加重呼吸困难”入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病例肺泡灌洗液通过病原微生物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表明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有明确的鸡鸭接触史。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4份及患者家中鸡、鸭的脾、肝和肺等组织标本各1份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1份鸭组织标本鹦鹉热衣原体阳性,其他标本均阴性。该例鹦鹉热重症肺炎病例很可能是由于暴露于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外环境所致,应规范家禽养殖防止禽间感染传播到人间,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避免重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天津市宝坻区监测到1起某学校百日咳聚集性发病,同一个班级6名学生被感染。多年来在全市范围内首次监测到学校百日咳聚集性发病,为研究其发病特征及传播机制,我们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1流行病学调查1.1一般情况2011年6月20日,宝坻区医院报告了1例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