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吸复合麻醉下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颅内顺应性正常神经外科病人,观察1.0 MAC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异氟醚;B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七氟醚。选择L_(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插管后维持稳定30分开始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药前、达预定呼气末浓度30分内观察监测指标。结果: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显著降低脑灌注压,异氟醚作用较强。吸入1.0 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15分后回复至基础水平。吸入1.0 MAC异氟醚后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颅内顺应性正常患者,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对肝硬化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0名年龄为40~70岁的肝硬化(Child-Pugh A级),择期行肝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均以咪唑安定0.1mg/kg体重、舒芬太尼0.4μg/kg体重、哌库溴铵1mg/kg体重诱导,分别予七氟醚或异氟醚辅以舒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术前、术后1、3、7d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d达峰,且其增高值在异氟醚组明显高于七氟醚组;术后无患者出现肝衰竭或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的麻醉中,异氟醚对肝功能的影响可能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吸入等效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对老年患者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耳鼻喉或颌面外科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Ⅰ组)分别吸入等效浓度(呼气末浓度1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3 μg/ml)维持麻醉,同时三组均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使T1稳定在基础值的10%,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记录初始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术中输注速率、恢复指数(T1恢复25%至75%)和TOFr恢复至0.9的时间.结果 给药30 min后各时点S组和Ⅰ组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小于C组(P<0.05).给药45 min后各时点I组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高于S组(P<0.05).结论 等效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均能增强老年患者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  相似文献   

4.
作者将尿氧分压(PuO_2)作为反映肾髓质循环的指标。观察了异氟醚,七氟醚麻醉对肾循环的影响。对象及方法:排除心、肾疾患,ASAⅠ~Ⅱ级,择期非剖腹手术(不输血)的成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异氟醚(Ⅰ)组,七氟醚(S)组各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后于吸入O_2-N_2O10min后(C值),在此基础上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麻醉。手术开始后30min(30值),60min(60值),120min(120值)以及停吸麻醉剂后10min(OFF值)分别测定PaO_2、  相似文献   

5.
紧闭循环麻醉时七氟醚对病人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紧闭循环麻醉时七氟醚对病人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普外科手术病人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2组(n=20),麻醉诱导后S1.组和S2组分别吸人6%~8%国产或进口七氟醚,新鲜气流量2~4 L/min,2~3 min后调整新鲜气流量至0.18~0.30 L/min,随后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2.6%~3.5%.于术前、术毕、术后1、2、3和5 d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肌酐(Cr)、尿素(BUN)、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和尿液β2-MG浓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毕、术后1、2 d时两组尿液β2-MG浓度升高(P<0.05),术后1~5血清ALT、AST活性和TB、Cr、BUN和β2-M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紧闭循环麻醉时七氟醚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观察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额肌电(EMG)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异氟醚;Ⅱ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1μg/ml的异丙酚;Ⅲ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异丙酚.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范围.麻醉中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及EMG的变化,并持续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MAP、HR及Sp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插管后和切皮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Ⅰ组(P<0.01),Ⅱ组、Ⅲ组呼气末异氟醚有效浓度分别为0.43%±0.08%、0.21%±0.06%,较Ⅰ组分别降低43.4%、72.3%(P<0.05).入室后麻醉用药前EMG为46~53(BIS值91~96).麻醉诱导后及术中EMG维持在26~29(BIS值45~55),麻醉恢复期EMG逐渐升高,当大于40时(相应BIS值80~85),大部分病人能够呼之睁眼.结论随异丙酚靶浓度的增加,维持BIS值为45~55时的异氟醚的呼气末浓度随之降低.EMG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苏醒期熵指数(RE和SE)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或子宫附件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分别持续吸入2%~3%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吸入麻醉药停止后,20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RE、SE与AA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苏醒期RE、SE与AAI均呈逐渐上升趋势,Ⅰ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1(P<0.05);S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1(P<0.05)。结论熵指数和AAI均能反映七氟醚和异氟醚苏醒期麻醉深度的变化,两者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熵、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氟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丙泊酚1 mg/kg,1 min后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45~55,6 min后置入喉罩.调节吸入浓度使两组患者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4、0.6、0.8、1.0和1.3MAC时各维持10 min,记录RE、SE、BIS、HR和MAP.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呼气末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RE、SE、BIS随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HR逐渐减慢、MAP逐渐降低(P<0.05).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E、SE、BIS间直线相关性随呼气末浓度增大相关系数有增加趋势.结论 熵和BIS均能有效监测七氟醚、异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压力反射敏感性比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观察发现七氟醚对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但七氟醚麻醉组病人的心率慢于异氟醚麻醉组。我们试验用升高和降低血压来干涉压力感受器 ,比较七氟醚 氧化亚氮和异氟醚 氧化亚氮全麻中手术患者压力感受器的功能 ,推测自主神经在两者心率变化差异中的作用。资料和方法选择 32例全麻手术病人 ,年龄 30~ 46岁 ,体重 45~ 6 7kg ,ASAⅠ~Ⅱ级 ,无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征得病人同意随机分为七氟醚组 (S组 16例 )和异氟醚组 (Ⅰ组 16例 )。全麻诱导用芬太尼 0 1mg、硫喷妥钠 5mg/kg、琥珀酰胆碱 1 5mg/kg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氟醚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E-选择素(E-selectin)、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3~68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异氟醚(I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吸入1.7%~2.3%异氟醚或2.5%~3.4%七氟醚,维持I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5~2.0 MAC、S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5~2.0 MAC至术毕。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后1h(T1)、手术开始后2h(T2)和术后1h(T3)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I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T2、T3时S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T1~T3时S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低于I组(P0.05)。结论七氟醚能抑制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病人从麻醉中恢复时,第一次按指令起反应(如睁眼)时的MAC称为苏醒MAC(MAC awake).本文对16例分别应用七氟醚或异氟醚麻醉的病人,测定了MACawake及其与年龄的关系.16例ASAI级、择期行矫形手术的病人,术前不用任何术前药.麻醉诱导前先抽取10ml静脉血,用于测定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布系数.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下三种麻醉方法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ASAI或II级,肝脏右叶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病人均复合硬膜外阻滞。三组病人分别吸入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麻醉,维持BIS50±5。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5天肝脏酶显著增高,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总胆红素术后第3天达高峰,白蛋白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均无肝功能衰竭。术后肾脏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七氟醚、异氟醚或丙泊酚对肝脏术后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区别,术后肾脏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监测BIS值和经颅电刺激MEPs.调节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吸入浓度,使其呼气末浓度分别达到0.50、0.75、1.00和1.30 MAC,每一浓度均维持15 min,视为稳态呼气末浓度.于给予吸入麻醉药前(基础状态)和达到各稳态呼气末浓度(T1-4)时,记录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BIS值.记录MEPs波形记录失败情况.结果 与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地氟醚组T1.2时波幅和BIS值降低,T1-4时潜伏期延长(P<0.05);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异氟醚和地氟醚组基础状态、T1、T2时的记录失败率均为0;T3时记录失败率分别为0、5%和2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记录失败率分别为5%、20%和45%,与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地氟醚组记录失败率升高(P<0.05);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经颅电刺激MEPs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和异氟醚.术中行MEPs监测时,七氟醚和异氟醚适宜的呼气末浓度为1.00 MAC,地氟醚为0.75~1.00 MA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12个月认知功能和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77例,男43例,女34例,年龄65~75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异氟醚组(I组,n=32)和七氟醚组(S组,n=45)。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于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2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同时留取患者血清,于以上时点测定Aβ40和Aβ42浓度。结果术后3 d I组和S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I组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12个月I组和S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40.6%)vs 15例(33.3%)]。两组不同时点血清Aβ42和Aβ4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近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醚,但长期的影响可能是一致的;两者对患者术后12个月血清β淀粉样蛋白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材料与方法 Wistar大鼠36只,体重210~260g,雌雄兼备,随机分成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再按麻醉前、麻醉后1小时、麻醉后4小时分成3小组。七氟醚或异氟醚诱导后行气管切开、插管,联呼吸回路。3.7%七氟醚或2.5%异氟醚维持麻醉,氧气流量2L/min。麻醉后第1、4小时断尾采血。将采集的尾血按郭峰等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1]。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 (1)七氟醚、异氟醚组间给药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无显著差异;红细胞C3b受体…  相似文献   

16.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相似文献   

17.
哌库溴铵是一种由泮库溴铵衍化而来的长效非去 极化类固醇类肌松药,其肌松作用与泮库溴铵相同,几无心血管副作用和组胺释放作用。但与七氟醚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尚无报道。为此,作者比较了哌库溴铵在七氟醚麻醉下与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的肌松作用。择27例ASA分级1或2级行择期耳鼻喉或整形小手术的成年病人(女18例,男9例,22~60岁)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均无肾脏、肝脏或神经肌肉疾病及服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含量的变化.方法 18例择期行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8~52岁,体重51~100 kg,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麻醉诱导P组采用咪达唑仑0.06 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0.15 mg/kg,S组采用吸入浓度3%~5%的七氟醚,余同P组.麻醉维持P组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和瑞芬太尼0.05~0.10μg·kg-1·min-1,S组泵注等量的瑞芬太尼和吸入挥发罐浓度为1.5%~2.0%的七氟醚.检测诱导前和麻醉后2h血清和红细胞中NO、NO2-、NO3-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浓度及变化.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P组和S组麻醉后2h红细胞NO和XOD浓度明显升高(P<0.05),同时NO3-和NO2-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O、NO2-和NO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XOD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麻醉后2h血清中NO、NO3-水平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中,两组诱导前以及S组麻醉后2 hNO与XOD呈明显线性相关.结论 耳鼻咽喉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红细胞NO生成增加,丙泊酚比七氟醚影响显著;而血清NO降低,七氟醚比丙泊酚影响显著,其机制可能与XOD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肝硬化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依托咪酯0.2~0.3m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0.3mg/kg。S组和I组均维持麻醉药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间断静注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肝门阻断前(T1)、阻断开放后即刻(T2)、60 min(T3)、术后1d(T4)、术后3d(T5)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T0及T1时比较,T3~T5时两组AST、ALT含量明显升高(P0.05);T4、T5时两组T-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3~T5时S组AST、ALT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T4、T5时T-SOD含量明显高于、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减轻肝硬化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较适用于肝硬化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七氟醚复合麻醉下肝移植术患者的肾损伤.方法 择期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40 ~ 64岁,体重47 ~ 8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5):异丙酚复合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e组),P组于麻醉维持期间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 ~4 μg/ml,Se组于麻醉维持期间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1.0% ~3.0%.于切皮前即刻(T0)、下腔静脉阻断后30 min(T1)、新肝期30 min(T2)、术毕(T3)、术后1、3、5 d(T4-6)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和尿样,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BUN)、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和尿β2-MG浓度.结果 与P组比较,Se组T3,4时血清Cr、BUN、β2-MG及尿β2-MG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相比,七氟醚复合麻醉下肝移植术患者肾损伤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