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保贵  方安安 《武警医学》1995,6(6):327-328
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21例分析武警总医院小儿科(北京100039)秦保贵,方安安,王京丽,孟杰,宋金松,李曙光,刘秋玲小儿冠状动脉畸形是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的异常。根据我科1056例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统计,占1.98%,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并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胸片、超声、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对双腔右心室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13例经手术证实为双胜右心室的病例,并均有X线胸片、超声、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资料,对这四种影像检查进行分析对照。结果:X线胸片无特征性改变,超声正确率仍较低,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正确率高于超声。结论:双腔右心室术前确诊应选择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4岁,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C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并配用MarkV高压注射器、Arfa激光照相机用于小儿心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所有病人均作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常用体位包括正位、半坐位、左侧位和长轴斜位。  相似文献   

4.
报经手术或/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主、肺动脉窗2例。结合国内已报导的4例及国外部分文献,对本病的X线平片表现、心导管检查以及心血管造影进行了讨论。认为平片对诊断有一定的限度,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常常是不可少的,强调造影时使用恰当的投照位置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能够详细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内腔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为外科手术选择及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在特殊导管、造影剂、机器设备及投照方法诸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显影质量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施该项检查过程中,时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严重者危及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6例单发右心室发育不良并评价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 6例单发右心室发育不良患者均行X线平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结果 6例中,5例小梁部发育不全,1例三尖瓣、流入道及小梁部皆发育不良。6例均伴有Ⅱ孔型房间隔缺损。结论 单发右心室发育不良是少见的紫绀属先天性心脏病,确诊需行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下腔静脉与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异位连接的心导管检查及造影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1987-06~1995-03下腔静脉与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异位连接病例共9例。均经心导管造影检查或手术证实。结果:9例中下腔静脉与奇静脉异位连接6例,与半奇静脉异位连续3例,均伴有其它心血管畸形,其中7例为复杂畸形,3例心脏位置异常。结论:心导管检查经股静脉插管,当导管不能以正常的途径进入右房时,需做造影检查以明确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的确切途径,以助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共同动脉干(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共10例TA患者,年龄2个月至24岁。EBCT检查采用美国Imatron C-150型扫描机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并做出诊断。将同一患者EBCT检查结果和超声心动图(UCG)(10例)、心血管造影(3例)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BCT对10例TA均做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UCG对9例做出定性诊断,5例与EBCT分型诊断一致。EBCT对TA并发畸形显示优于UCG。3例行心血管造影的患者中,1例造影诊断与EBCT诊断一致,2例分型诊断有误。1例根据EBCT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完成手术。结论EBCT作为1种无创检查技术,完全能够完成TA的诊断及分型,结合UCG和必要的右心导管检查的结果,可以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心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1800例、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处理进行了分析探讨。1病例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1982~1996住院病人行心血管介入诊治者,男性1020例,女性780例;年龄2~88岁,平均46岁。其中右心导管检查870例,右心室造影1...  相似文献   

10.
循环系统     
198法鲁四联症右心室造影 X 线电影诊断1975—76两年间,All India Institute ofMed主cal Science:医院对65例法鲁氏四联症进行心导管检查术和两个体位的.单相心血管造影X线电影检查,57例为轻度(30一35。)右前斜位和深度 (7O一80。)左前斜位的右心室造影,8例为通常的正侧位右心室造影。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征的放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与评价主动咏弓离断(IAA)三联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X线平片、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资料,其中7例行电子束CT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逐个分析其X线平片征象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X线胸片显示肺血多,肺动脉段明显凸出和心脏增大(n=20);右上纵隔大血管影变窄(n=16);主动脉结观察不清(n=16);侧位或左前斜位见低位主动脉弓(n=12);降主动脉的顶端与主肺动脉处同一水平(n=8)。心导管检查均提示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诊断IAA(A型)13例,IAA(B型)5例,其中合并主肺间隔缺损4例,合并右室双出口2例,右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结论:X线平片对该畸形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多数病例可作诊断,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6例单发右室发育不良并评价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 6例单发右室发育不良患者均行X线平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结果 6例中,5例小梁部发育不全,1例右房室瓣、流入道及小梁部皆发育不良。6例患者均伴有II孔型房间隔缺损。结论 单发右室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紫绀属先天性心脏病,确诊需行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郄晓红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1,7(2):113-113,115
我院自1974年至1988年进行各类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600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600例中男328例,女212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2~79岁,平均年龄13.5岁。 1.疾病分布:见表1。先天性心脏病比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虽然少见,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和伴有肺动脉高压的UAPA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因此,要认识本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征象。方法:笔报道2例UAPA,均进行了胸部平片,B超,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手术治疗证实,并复习献报道。结果:胸片,CT,MRI及心血管造影检查都具有相应的表现。结论:胸片为本病的诊断提供线索,CT,MRI与心血管造影具有确诊价值,血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观察分析了 1例心电图监护技师近 2 1年的医学资料 ,报道如下。  一、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为某医院心电图技师 ,女 ,5 9岁 ,自 195 8年 7月至 1977年 9月从事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心电图监护工作 ,在 19年 2个月间总共监护 2 0 16人次 ,平均每月 8次 ,无误照和大工作量史。工作中使用匈牙利产 5 0 0mA和荷兰飞利浦 5 0 0mA机 ,做心导管检查用 6 5kV ,3mA ;心血管造影检查用 75kV ,2 0 0mA ;透视野为 10英寸× 12英寸 ,每次监护持续时间为 3~ 7h ,曝光时间为 5 0~ 70min ;监护时距离荧光屏约 1m ,在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24例原发心脏肿块病变。男13例,女11例,年龄13~51岁。均有后前位X线平片。20例做了超声心动图检查,22例做了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其中,左房粘液瘤18例,13例于主肺动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血管造影,11例于左心充盈期以右前斜位摄影,2例则分别做了右心房和心室造影。4例初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病例做了左右心导管及造影。全组病例对不同大小的肿瘤均作出正确诊断。除1例外,所有肿瘤都是可动的,均见舒张期自左房脱入左室。1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于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后方示异常团块回声,并于收缩期进入左房。由于肿块梗阻二尖瓣口,可见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前叶EF斜率降低,18个左房  相似文献   

17.
电影MRI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进行电影MRI检查,并与心血管造影(CAG)对照分析,评价无创性电影MRI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对31例(3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6.5岁)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常规行SE序列成像,然后从SET1WI中选择最佳层面做电影MRI,并与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电影MRI对31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主要病变诊断与CAG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中25例经手术证实。结论电影MRI对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根据诊断需要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良好地显示心内畸形病变,并能在同一层面上动态显示大血管畸形全貌及血液动力学状况,对本组心血管畸形的主要病变诊断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评价。方法:选取1999年4月~2002年12月先心病术后患儿在心内科行心导管术65例,占同期先心病心导管术总数的2.2%,入院后常规行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原手术方案选择相应的心腔、血管造影,检测相关部位的压力、血氧饱和度。结果:65例心导管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综合心导管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需再次外科手术39例,暂不需手术而进一步随访观察9例,在心导管术中行介入治疗9例,4例需放置支架,无再次外科手术指征4例。结论:心导管术不仅能提供精确的病理生理参数,而且可提供详尽的解剖资料,对一些复杂的先心病,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先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41例作过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像(ECG—G—MRI)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的MRI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手术所见相比较。MRI 没有放射幅射,不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清楚刻画出心脏大血管腔、心肌和心包,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进步,MRI 诊断许多获得性和先天性心赃大血管的能力增强,堪与损伤性的心脏大血管造影和心导管检查媲美。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其合并畸形的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I诊断小儿先天性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其合并畸形的可靠性及限度。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5例小儿先天性右室流出道狭窄及其合并畸形的MRI表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和手术对照比较.结果:MRI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与心血管造影一致。对其合并畸形的显示,MRI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各有优缺点,而心血管造影则仍为最佳显示方法.结论:MRI对小儿先天性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定性确诊率为100%,对合并畸形——体肺侧支,冠状动脉的显示随着MRI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改进,可望进一步提高而替代超声和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