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男,40岁.16年前因外伤在外院行广泛小肠切除,术后剩余小肠长约120 cm.此后患者恢复口服饮食,每日大便4~5次,较稀,其营养状况逐渐下降,曾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四肢疼痛,在外院予静脉高营养治疗.目前患者不能依赖口服营养维持生存,遂来我院行正规肠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对动物模型结肠粘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大剂量+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中剂量+肠内营养组,谷氨酰胺小剂量+肠内营养组。分为7天、14天两个时间点进行观察。结果Gln各组肠壁肌层增厚明显,皱襞明显增高,肠腺数量增多,其中大、中剂量组的皱襞不仅高且密集,皱壁高度、肠腺密度均明显大于模型组(P〈0.01)。结论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比单用肠内营养更可以促进大鼠结肠的代偿,且大、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4.
保留回盲瓣在预防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广泛切除小肠后 (残留不足 60cm) ,保留回盲瓣在预防短肠综合征方面应用的意义。方法  7例肠梗阻、血管栓塞广泛肠坏死、外伤等原因导致小肠大部被切除后 ,剩余小肠在 40~ 60cm 5例 ;3 0~ 40cm 1例 ;2 5cm 1例。手术要点 :( 1)判断回盲部的回结肠动脉终末支有血运 ,才能保留回盲部。 ( 2 )拟吻合的肠切端必须有动脉出血。 ( 3 )切除无血运小肠时 ,采用紧贴肠壁游离系膜。 ( 4 )经阑尾残端置入橡皮管经回盲部到吻合口近端的小肠内 ,起减压作用。 ( 5 )早期应用肠外营养 ( parenteralnutrition ,PN)。 结果 无吻合口瘘。术后 2~ 3周进食后均出现大量腹泻 ,3~ 4周腹泻减少。半年以上均脱离PN治疗。结论 保留回盲瓣对于预防短肠综合征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肠粘膜肥大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粘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计数有无变化,以及它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粘膜标本取自15名正常人和28例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ileocecal junction,ICJ)、升结肠、乙状结肠,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对MC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电镜观察MC的结构及其毗邻结构。结果显示,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MC明显增多(P<0.01),MC显著变异;并可观察到MC与无髓神经末梢及浆细胞等内分泌细胞毗邻或密切接触。研究表明,MC在IB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起关键性的作用,MC活性与IBS内脏感觉及动力变化相关联,MC稳定剂或MC产物拮抗剂对IBS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在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及其继发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经内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25例PJS患儿,分析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及声像图特点. 结果 本组共25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2.消化道内镜或手术发现97枚息肉,共合并19例肠套叠,超声发现82枚息肉及18例肠套叠,...  相似文献   

7.
曹婧  毕玉彪  刘芳  张冬梅 《武警医学》2004,15(12):927-928
茎突综合征是由于茎突过长触及或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肌肉或韧带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头颈痛等症候群。1989年-2003年我们对经X射线片诊断为茎突过长的79例患者行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经观察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现代临床营养方法,改善短肠综合征患的营养状况。方法:根据短肠综合征患现时的营养状况,制订临床营养治疗措施,为患提供及时的营养支持。结果:患经过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体重较治疗前期明显增加。结论:合理的营养治疗有助于恢复短肠综合征患的胃肠道功能,营养状况得到及时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术后肠套叠9例,多数无原发性肠套叠的典型临床表现,仅1例出现血便而疑为本病。现将其发病原因、套叠特点及临床诊断的困难性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6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组30例,予解痉、促胃肠动力或止泻、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6W。结果:对两组的消化道症状改善进行评分,治疗组各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加用帕罗西汀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靓  贾红 《西南军医》2008,10(2):105-10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的肠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早前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和压力所导致的结果,近来的研究又表明其发病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内脏感觉过敏有关。IBS主要见于女性,大多数去主动求医的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尽管只有大约10%-30%的IBS患者会去主动求医但每年仍然有大约3500万的患者并消耗大量的医药资源,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28例小儿肠套叠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套叠是指肠管部分及其相应肠系膜套人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1岁以内肥胖婴儿。临床上以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便及腹部包块为其典型症状,如不及时诊治,将发生肠缺血、坏死,导致穿孔,直接威胁患儿生命。我科从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128例小儿肠套叠,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替加色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替加色罗6mg口服2次/d;对照组45例,西沙比利5mg口服3次/d;均为6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同时检查血、尿、粪常规及培养,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51例患者应用替加色罗6mg治疗后总改善率为80.4%,IBS的主要症状腹痛、腹胀、便秘都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7.8%,96.4%,86.7%。替加色罗治疗期间发生腹痛3例,发生腹泻5例。结论替加色罗是目前治疗IBS较为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率很高,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IBS的主要手段。本文重点按IBS腹泻型与便秘型两个方面介绍了IBS的药物应用现状。其中对用于腹泻型的阿洛司琼、雷莫司琼、索菲那新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与抗生素制剂利福昔明,对用于便秘型的纤维补充剂、聚乙二醇等泻剂;促动力药替加色罗、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等促分泌药及胆汁酸调节剂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用于IBS的其他辅助用药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1989年4月~1995年1月随机应用硝苯地平(心痛定)加多塞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0例,并与单用硝苯地平治疗的ZO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且对象50例系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成都会议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将其随机分为硝苯地平加多塞平组(A组)30例和单用硝苯地平组(B组)20例。A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土IO.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2土3.8年。临床表现为腹痛伴腹泻者18例,腹痛伴腹泻与便秘交替者11例,腹痛伴便秘1例。B…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歼击机飞行员,36岁,飞行时间1800h。入疗养院次日出现腹泻,稀水样便,量小,每日3~5次,偶有腹痛,排便后消失。患者面色淡黄,心烦,焦虑,情绪不稳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脉搏64次/min,血压124/80mmHg,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正常,便常规检验正常,潜血试验阴性,症状时好时现。西医诊断:肠激惹综合征。中医诊断:泻泄(属肝郁乘脾型)。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测验:疑病、抑郁、妄想、精神衰弱和社会内向量表分数偏高。患者先俯卧位,在第1颈椎至第4骶椎之间,背中线两侧5~15cm涂少许润滑剂,用中号或大号火罐,闪火法走罐治疗。反复走罐4~6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556例,其中IBS组161例,非IBS组39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S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结果 556例患者中胆囊结石90例(16.2%),其中IBS组胆囊结石37例(23.0%),非IBS组胆囊结石53例(13.4%),IBS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P<0.05)。IBS组胆囊泥沙样结石6例(3.7%),非IBS组胆囊泥沙样结石3例(0.8%),IBS组患者胆囊泥沙样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及合并IBS是胆囊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61例IBS患者中,腹泻型IBS 114例,其中胆囊结石26例(22.8%);便秘型IBS47例,其中胆囊结石11例(23.4%);395例非IBS患者中胆囊结石5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研某部新兵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按罗马Ⅲ标准制订表格,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部新兵17~19岁2188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有症状者进行结肠镜或结肠气钡造影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得出患病率。对患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某部新兵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患病率为15.27%,分层研究表明患病率在城市(18.32%)和农村(13.78%)差异显著(P〈0.05);患病与文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高中学历(X^2=8.67)和中专、初中学历(X^2=4.67)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家族史、紧张疲劳、痢疾肠炎史、饮酒、抑郁为最可能性的危险因素。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是某部新兵的常见病,病因较明确,部队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入选时间为2013年6月~2014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100例,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7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