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74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50例,以冠心病为最多(30例,多为老年前期者);非心性猝死24例(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6例,居第2位)。根据本组猝死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结合复苏效果和近年研究进展作一回顾性分析。作者认为正确识别和早期治疗猝死的高危者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陆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猝死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38例占本组76.0%,冠心病为其半数。非心源性猝死以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居多共8例,其中1例合并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塞、1例合并左侧脑室扩张出血。尸检证明冠状动脉多支受累,粥样硬化明显,无论是否伴有严重管腔狭窄均可突发室颤而猝死。冠心病猝死不等于有心肌梗塞,20例冠心病死者中有5例尸检未证实有心梗。  相似文献   

3.
猝死12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临床病理研究证实猝死120例中心原性占61.7%(74/120),其次是消化、呼吸、神经系统(各占11.7%、8.3%、7.5%)等。冠心病猝死占心原性猝死64%(48/74)。猝死于院外者占75%,死于发病后1小时内占89.4%,既往“健康”者50%,一年内心电图正常者占1/3,35岁以下占27%(13/48),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41.6%,冠脉血栓形成和心脏破裂各占14.6%,冠脉Ⅱ-Ⅲ级狭窄72%。提出加强院前防治抢救以降低院前猝死率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猝死96例临床病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卫生组织从1959年至1979年对猝死的定义曾先后修改多次。虽修改多次,其内容概括如下:患者发病前多认为是“健康人”,或者虽然患病,但病情却在显著的改善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者称猝死。在数分钟、数秒钟乃至来不及出现症状即迅速死亡者称为即刻死亡;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24小时内死亡者称为猝死。本文收集了我校32年住院病人及非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5.
床与病理资料。20例中男16例,女4例,均于发病1小时内死亡(除外服毒与外伤),其诱因有:剧烈运动、工作解放军北京军区总总结了自1956年以来猝死20例的临  相似文献   

6.
239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华  马光  张秀芬  王新颖 《临床荟萃》2009,24(11):969-970
猝死是指24小时内由于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的意外的自然性死亡(非暴力性),可以是潜在的器质性病变发展不可逆转的结果,也可以是功能失调如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属病理性死亡。尽管现在有一些高科技的检查仪器(如超声、CT、MRI等),实验室检查日新月异,但查明猝死病因的主要手段还有赖于尸检。现将我们收集的239例猝死案例的尸检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乳腺癌病例中74例发生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骨转移与不同乳腺癌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26.5%(74/306)。乳腺癌非浸润性癌和早期浸润性癌不发生骨转移。以胸部骨转移(58.11%)多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单纯性癌、印戒细胞癌、髓样癌较少见,浸润性小叶癌、粘液癌很少见,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硬癌,腺癌临床基本不出现骨转移。【结论】乳腺癌以胸部骨转移发生率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转移最为常见,其他类型较少见。  相似文献   

8.
《新医学》1974,(11)
本文总结作者单位22年尸检20岁以上成人1,585例中冠心病猝死者34例(占有冠脉硬化尸检的26.9%)及别单位3例共37例的尸检资料。结合文献对本病特点及猝死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心肌梗死显现时间可能取决于缺血缓急及程度、心肌原先状态及侧支代偿情况等因素,而不能用某一固定时间加以人为规定。判断本病病变时应将“梗死前改变”与慢性心肌改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猝死的临床特点与复苏:(附7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仪 《临床医学》1994,14(1):6-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助化疗、放疗。手术标本的ER、PR、C-erbB-2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76例乳腺癌患者ER、PR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65.8%、64.5%及67.1%,ER、PR随年龄的增加呈显著增加(P<0.05),C-erbB-2与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PR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称正相关,早发现、早诊断及科学治疗乳腺癌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猝死(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或称急死(sudden death,SD)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的突然的死亡.猝死者由于身体貌似健康,预先无任何征兆或仅有极轻微症状或体征,经过临床诊治,主观的感觉和客观的体征均无生命危险表现,却突然发病,在极短的时间急速死亡,死亡的时间和模式是不可预测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D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生、病理学改变、与死亡的关系以及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结果 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特点为夹层壁内平滑肌细胞明显退行性变、弹力纤维减少或断裂、胶原纤维增生等改变。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6例,休克2例。结论 AD起病隐匿,但其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AD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静  赵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440-5441
对我院2004—08/2007—08确诊的Barrett(BE)食管74例内镜特点及活检病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34例,年龄22~80(平均52.6)岁。  相似文献   

14.
猝死是指原发先正常人的突发的,非预料性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据文献报告^[1],猝死约占所有非外伤性院前死亡的1/3左右,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约占猝死的90%,目前更多的心脏病学者主张把时限在6小时内,本文旨在通过对1997-1998年于本民人急诊科诊治的猝死病例的分析,试图了解其高发年龄、危险因素、并发对病的预防,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的降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74例狂犬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我在临床工作中收治了 74例狂犬病患者。其中男 5 1例 ,女 2 3例 ,男女之比为 2 2 2。年龄 5~ 6 3岁 ,平均年龄为 2 9 2岁 ,11~ 30岁 5 2例( 70 3%)。学生 17例 ,散童 7例 ,农民 46例 ,工人 3例 ,干部 1例。以 6、7、8月为多见 ,计5 3例 ,占 71 6 %。在 74例中 ,被病犬咬伤 6 9例 ,“健康”带毒犬咬伤 5例。咬伤手部 40例( 5 4 1%)、上肢 10例 ( 13 5 %)、下肢 18例( 2 4 3%)、臀部 3例 ( 4 1%)、腰部 2例( 2 7%)、背部 1例 ( 1 4%)。发病第 2日入院 17例 ,第 3日 41…  相似文献   

16.
马书玲  李凡  秦豪杰  莫耀南  李庭玉 《临床荟萃》2006,21(21):1583-1584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目前已经在多级医院得到普及和推广,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并发症逐渐减少,死亡病例较少见,进行病理学尸检者更少见。笔者对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过程中患者死亡病例的病理学尸检资料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9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青年组)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老年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2组患者病理类型、TNM分级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脉管侵犯例数。比较2组患者ER、PR、Her-2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2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和TNM分级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和脉管侵犯例数均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青年组患者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患者,但其Her-2和Ki-67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P53表达阳性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和分期与中老年患者相似,但其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更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7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郑绍光(柳州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545002)对74例甲状腺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讨论有关病理诊断问题。1材料与方法本组材料来自我科1978~1993年间活检标本,复查全部临床及病理资料,组织经甲醛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 13例中,老年人11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和Ⅲb型各3例。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8例,以Ⅰ型和Ⅱ型多见;休克4例;1例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隐匿,但其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夹层动脉瘤的根本措施。对于老年人,应定期查体,防治急性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1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对患者脑梗死部位异常的脑电图类型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无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7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结果:按照患者的癫痫发作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部分皮层发作44例,皮层下发作50例,分水岭18例,大面积梗死36例。其中癫痫异常放电分别为35、32、15、10例。不同发作位置癫痫异常放电的发生率分别为79.55%(35/44)、64.00%(32/50)、83.33%(15/18)、27.78%(10/36),4种不同位置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概率为77.03%(57/74),脑叶皮质癫痫性疾病发生概率均高于深部白质,并且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EEG对于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疾病的发作以及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