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纳洛酮给药对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6年12月颅脑损伤入院患者86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院GC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于伤后当天至第7天经颈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脑氧摄取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1~7 d,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组轻型和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患者脑摄氧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摄取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 (Cerebralextractionofoxygen ,CEO2 )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原因。方法 根据GCS评分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4 0例 ,于手术后当天至术后第 7天内经颈内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 ,计算出脑氧摄取率。结果 全部患者在术后 2 4h内脑氧摄取率均有明显升高 (t=0 4 8± 0 1 9) ,2~ 3d后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成活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小 ,基本上稳定在正常高限水平 (t=0 33± 0 1 6 )。死亡组下降幅度较大 ,在 5~ 7d左右下降幅度尤为突出 (t=0 2 4 5 8± 0 1 5 2 4 ) ,与成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脑氧摄取的变化反应了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状态和利用氧的能力 ,因此可将脑氧摄取率做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脑氧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原因。方法:根据GCS评分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8例,于手术后6 h至术后第7天内经颈内静脉球部及颈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脑氧摄取率。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24 h内脑氧摄取率均有明显升高(t=0.45士0.12),2~3 d后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亡组在5~7 d左右下降幅度尤为突出,与成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氧摄取率可做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纳洛酮治疗组 48例 ,对照组 5 0例 ,并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近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意识转清醒时间 (取中位数 )缩短 ( P<0 .0 1) ,GCS评分 (第 11天 )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伤后 3个月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伤残率降低 ( P<0 .0 5 )。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能促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恢复 ,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长葛市卫校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早期常规治疗,未应用盐酸纳洛酮)和观察组(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每组各40例,对两组伤后5d内呼吸、心律异常情况,伤后3d脑水肿程度,以及伤后2周GC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后5d内呼吸、心律异常发生率显著降低,伤后3d脑水肿程度明显改善,伤后2周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前经CT诊断,GCS(glasgowcomascale)评分≤7需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5例行咪唑安定0.1mg·kg-1、芬太尼4μg·kg-1、异丙酚1mg·kg-1、维库溴铵0.1mg·kg-1快诱导,依托咪酯组15例在上述基础上由依托咪酯0.2mg·kg-1代替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2min(T1)、插管后2min(T2)插管后10min(T3)及插管后30min(T4)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在相应时间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处血液行血气分析,根据各时间的血气分析计算颈内静脉球、桡动脉处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结果全麻诱导后氧供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脑氧代谢率均降低,但在插管后2min异丙酚组下降更明显(P<0.05),异丙酚组血液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异丙酚诱导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依托咪酯,但与依托咪酯相比更能降低患者的脑氧摄取率,可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疗效。方法比较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 3 3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 3 3例的疗效。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恢复良好 6例 (18.18% ) ,死亡 18例 (5 4.5 5 % ) ,清醒时间为 (2 3 .18± 9.67)天 (n =11) ;对照组分别为 1例 (占 3 .0 3 % )及 2 6例 (占 78.79% ) ,清醒时间为 (3 1.2 6± 9.86)天 (n =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恢复良好率 ,缩短昏迷时间 ,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联合适度过度通气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脑氧代谢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适度过度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β-内啡肽(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30 d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程序化镇静镇痛联合适度过度通气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减轻脑耗氧,有效改善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的变化及纳洛酮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 4 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 2 3例 ,对照组 2 2例。治疗组在各项常规治疗基础上 ,于入院当日开始静脉给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8m g,连续 2日 ;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 ,入院 2日内不使用纳洛酮。另选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 2 3例 (不使用纳洛酮 )作为对照参考。于入院后第 2日及第 3日晨取血测定β EP含量。结果 :伤后第 2日重型治疗组血β EP为 (119.96± 6 6 .31) ng/L ,第 3日为 (2 14 .78± 16 9.2 4 ) ng/L ,P<0 .0 1;重型对照组则分别为 (174 .2 2± 117.77) ng/L 和 (93.33± 6 2 .2 2 ) ng/L,P<0 .0 5。轻中型治疗组第 2日为 (10 1.0 8± 5 0 .82 ) ng/L,与重型对照组第 2日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 β EP含量较轻中型明显增高 ;2纳洛酮对 β EP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3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早期、足量应用盐酸纳洛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 (苏诺 )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2例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6例。对照组予吸氧、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脱水、应用抗生素、止血、输血、营养支持、冰毯降温、气管切开、预防并发症等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 (苏诺 )治疗。观察指标 :2 4 h心电监护 ,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测定 ;治疗 7d心率、呼吸异常和酸碱失衡情况 ;1 0 d消化道出血情况 ;3周脑梗死发生率、苏醒时间、重残率、病死率及语言、肢体功能恢复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苏醒时间短〔分别为 (1 0 .6 1± 4 .1 1 ) d和 (1 5 .78± 3.95 ) d,P<0 .0 5〕,心率、呼吸异常 ,酸碱失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 (P均 <0 .0 1 ) ;脑梗死发生率、重残率、病死率降低 (P均 <0 .0 5 )。结论 :盐酸纳洛酮 (苏诺 )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有效促醒药 ,能降低病死率 ,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纳络酮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5 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 (n=30 )及对照组 (n=2 9)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意识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以及治疗 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情况。结果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觉醒时间平均为 (8.12± 3.6 5 ) d,较对照组 (12 .4 2± 3.82 ) d明显减少 (P<0 .0 1)。治疗组伤后 10 d的 GCS评分〔(10 .5 2± 3.4 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2± 4 .0 4 )分 ,P<0 .0 5〕,伤后 3个月 GO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5 2± 2 .0 2 )分比 (3.6 8± 2 .15 )分 ,P<0 .0 5〕。结论 :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能明显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降低伤残及病死率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其机制可能与拮抗伤后β内啡肽释放及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抑制脑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颅内压、脑组织氧摄取率、病死率、GC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脑灌注压(CCP)。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 3%,4/43)低于对照组(46. 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DL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CCP均有所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组织氧摄取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与传统开颅减压术相比,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术野暴露充分,骨窗范围大,患者颅内高压得到充分降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收治的113例行颅脑手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57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脑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苏醒、术后拔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01);观察组术后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Dajv O2)及脑组织氧摄取率(CERO2)较对照组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 O2)较对照组高(P0.001);观察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较对照组(17.86%)低(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可通过下调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脑耗氧量,提高麻醉效果且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脑代谢、脑血流、颅内压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行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T组,各45例。2组行开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HBO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HBO辅助治疗;记录比较2组脑代谢、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5、10 d,HBOT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值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HBOT组总有效率为85.89%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结论:HBOT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洛酮治疗DAI患者 45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 45例比较。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恢复良好 12例 (占 2 6 7% ) ,死亡 10例 (占 2 2 2 % ) ,觉醒天数为 ( 18 18± 9 2 1)d(n =31) ;对照组分别为 6例 (占 13 3% )及 18例 (占 40 0 % ) ,觉醒天数为 ( 2 6 0 6± 9 93)d(n =2 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DAI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恢复良好率 ,缩短昏迷时间 ,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进行开放式平行对照实验 ,选择颅脑损伤后 6h以内入院的无复合伤患者2 0例 ,接受高氧液治疗 ( 5 0 0ml静脉输注 ,每天两次 )全疗程两周。以未使用高氧液治疗及高压氧的同类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动脉血氧分压 (PaO2 )、颅内压 (ICP)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 (GCS)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高氧液输注后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增高速度及程度低于对照组 ,两周后GCS昏迷记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使用高氧液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 ,减轻脑水肿 ,缩短神志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6),观察临床效果,并对治疗后第7天脑水肿带、第10天GCS、伤后半年COS和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第7天脑水肿带、第10天GCS评分、半年后CO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硫酸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减轻脑水肿、促进清醒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颈内动-静脉血气分析、算出脑氧摄取率,并探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脑氧摄取率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维持循环稳定,以及及时的开颅手术治疗后24 h抽取颈内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选轻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指标有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颈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2)=SaO2-SjvO2、颈内动-静脉氧分压差(Pa-jvO2)、颈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jvCO2)、颈内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O2=Ca-ivO2/CaO2.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气分析中SivO2,Pjv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Sa-jvO2,Pa-jvO2,Ca-jvO2,CE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vO2与CEO2联合分析能科学地表示脑组织摄氧量或耗氧量,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的可能机制。方法  4 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 ,分别予以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于伤后 6h、2 4h、3d、7d等各时间点测定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 ,并与 10名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比较 ,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的变化。 结果 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两组间S - 10 0 β蛋白含量在伤后 6h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亚低温治疗后各时点亚低温治疗组血清S - 10 0 β蛋白含量低于常温治疗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且出院时预后也较常温治疗组为佳。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 - 10 0 β含量 ,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 - 10 0 β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内动-静脉血气分析、算出脑氧摄取率,并探讨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脑氧摄取率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方法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维持循环稳定,以及及时的开颅手术治疗后24 h抽取颈内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选轻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指标有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颈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jvCO2)、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2)=SaO2-SjvO2、颈内动-静脉氧分压差(Pa-jvO2)、颈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jvCO2)、颈内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O2=Ca-ivO2/CaO2.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颈内静脉血气分析中SivO2,Pjv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Sa-jvO2,Pa-jvO2,Ca-jvO2,CE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vO2与CEO2联合分析能科学地表示脑组织摄氧量或耗氧量,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