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椎体静脉造影有利于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富  邓忠良  柯珍勇 《重庆医学》2005,34(4):565-566
目的评价椎体静脉造影对预防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漏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分组方法,将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分为造影组(66个椎体)和非造影组(57个椎体).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注射骨水泥前,造影组用3ml碘造影剂进行椎体静脉造影,根据造影剂回流情况调整骨水泥注射的时机、速度、压力、方向以及重点观察可能外漏部位.非造影组不作造影,凭经验进行注射.两组均采用带侧孔骨穿刺注射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加压注射装置.结果(1)骨水泥注射量造影组为(3.8±1.4)ml,略高于非造影组的(3.4±1.8)ml.(2)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在造影组27.3%,明显低于非造影组的36.9%.(3)两组均无神经压迫刺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椎体静脉造影能减少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方法:将114例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低压扩张治疗(A组3ml、B组6ml、C组大于6ml)。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12~18个月随访,A、B、C三组椎体前缘高度分别由治疗前15.69±3.61cm、15.75±4.15cm、15.62±4.02cm,术后分别增至21.29±4.61cm、24.19±5.27、24.22±5.34cm,三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大剂量骨水泥的复位效果优于常规剂量与小剂量骨水泥注射。视觉模拟数字法(VAS)评分A组术前平均8.73±1.21分,术后3.05±0.6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平均评分术前66.4±5.56,术后21.61±5.23,B组术前平均8.52±1.15分,术后为2.91±0.59分,ODI平均评分术前66.4±5.56,术后23.59±6.17,C组术前平均8.89±1.30分,术后为2.94±0.51分,ODI平均评分术前67.18±5.23,术后24.18±6.22。三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组椎体骨水泥渗漏21例,临近椎体骨折7例。结论:不同剂量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都能有效缓解疼痛,VAS及ODI评分无明显差异;大剂量骨水泥的复位效果优于常规剂量与小剂量骨水泥注但有较高骨水泥渗漏,小剂量骨水泥能减少骨水泥渗漏;小剂量骨水泥注射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有良好及安全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体外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力学强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4具完整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DEXA测定脊柱骨密度BMD ,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将每例标本的 4个椎体随机选择 2个共 8个椎体进行骨水泥PMMA注射构成椎体成形术组 (A组 ) ,余 8个椎体为对照组 (B组 )。A组行椎体成形术注射加显影剂的低粘度骨水泥 5ml。注射后摄轴位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测试A组和B组椎体静态压缩下的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 :所有椎体BMD的T值提示为中重度骨质疏松 (T值 - 3.15~ - 4 .6 6 ,平均 - 3.87)。A组注射 5ml骨水泥后轴位片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 5 0 %。A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分别为 2 6 4 5± 4 78N和 1317± 2 81N/mm ;B组最大抗压强度 186 2± 6 2 0N ,刚度为 10 2 5± 2 33N/mm。两组比较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内注射骨水PMMA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达到强化椎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程度及骨水泥黏度对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共22例,共33个椎体;B组为低黏度骨水泥组,共14例,共20个椎体。术后所有患者均应用GE 64排128层螺旋CT复查,并据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参考Genant半定量法的椎体骨变形分度方法将每组分为Ⅰ度组(椎体压缩率≤25%)、Ⅱ度组(椎体压缩率为25%~40%)和Ⅲ度组(椎体压缩率>40%),比较A、B组内不同压缩程度及A、B组间同一压缩程度骨水泥弥散系数的差异。结果两组骨水泥相对弥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椎体压缩程度Ⅰ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Ⅱ度组与Ⅲ度组(P<0.05),Ⅱ度组与Ⅲ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椎体压缩程度Ⅰ度组和Ⅱ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低于Ⅰ度组和Ⅱ度组(P<0.05)。A组和B组相同压缩程度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黏度骨水泥在椎体内有相似的弥散系数,弥散系数随着骨折压缩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geneX骨水泥用于强化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3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T9-L4)通过注射泵灌注稀盐酸脱钙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制成压缩性骨折模型后,3组分别实施geneX骨水泥、硫酸钙骨水泥(CS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椎体成形术,记录骨水泥完本填充时的骨水泥注射量,测试标本的强度和刚度,记录各组的强度和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个小牛胸腰椎体初始骨密度为(1.425±0.072)g/cm2,脱钙后骨密度为(1.074±0.065)g/cm2,脱钙后骨密度明显低于脱钙前骨密度(P<0.05)。geneX组、CSC组、PMMA组注射量分别(4.3±0.8)、(4.2±0.7)和(3.8±0.4)ml,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eneX组、CSC组、PMMA组强度分别(1198±529)、(1212±430)和(1672±704)N,geneX组、CSC组显著低于PMMA组强度(P<0.05),3组均明显高于椎体初始强度(P<0.05)。geneX组、CSC组、PMMA组刚度分别为(233±130)、(242±191)与(323±145)N/mm,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刚度均低于椎体初始刚度,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能满足对椎体填充材料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新鲜成年羊的腰段椎体48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制备离体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垂直压缩制备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骨折模型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行应用真空骨水泥搅拌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应用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A组(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474±0.073 mm,B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3.215±0.231 mm,C组(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1.164±0.180 mm,D组(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920±0.159 mm。两种骨水泥技术PKP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且大于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其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的椎体前缘压缩值小于空气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结论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提高术后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制定向弧形骨钻在体外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中的手术效果,从而探讨其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浸泡法制备小牛体外骨质疏松椎体,将40个骨质疏松椎体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20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行常规直钻穿刺,B组采用自制定向弧形骨钻穿刺,弧形方向朝向穿刺对侧,深度达到椎体中前三分之一终止,对两组穿刺骨钻及骨水泥是否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钻穿刺组钻头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有7个椎体,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11个;定向弧形骨钻组穿刺钻头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有18个椎体,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19个,两组骨钻穿刺效果及骨水泥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B组4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两组间在骨水泥渗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定向弧形骨钻通过一侧椎弓根穿刺,可以建立一个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的骨性通道,引导骨水泥向穿刺对侧分布,避免了双侧椎弓根穿刺的弊端,其实验效果优于直骨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注射扩张病椎,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A组21例在全麻下俯卧位通过椎弓根进行双侧注射,B组35例在局麻下侧卧位经椎弓根进行单侧注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评定)、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变化、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A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63±0.91)分下降至术后的(1.71±1.35)分,B组患者由术前的(8.67±0.93)分下降至术后的(1.69±1.33)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3.30±2.340)mm,术后为(23.32±2.40)mm;术前椎体后缘平均高度为(22.13±2.11)mm,术后为(23.59±2.78)mm.B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4.27±2.42)mm,术后为(22.21±2.15)mm; 术前椎体后缘平均高度为(22.18±2.11)mm,术后为(23.48±2.35)mm;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8±20)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13)min,B组明显缩短(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81±1.80)万元,B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41±1.61)万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局麻下侧卧位单侧注射与全麻下俯卧位双侧注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使用骨水泥减压灌注技术治疗Kümmell 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2019 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接受PKP治疗的Kümmell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使用传统骨水泥灌注技术,B组使用骨水泥间隔灌注技术,C组使用骨水泥减压灌注技术。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均有改善。3组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前、术后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椎手术后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 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椎手术后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 角、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使用不同的注射方法,在骨水泥渗漏至周缘的方面B、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而3种注射方法在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水泥注射量基本相同,但注射时间B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使用骨水泥减压灌注技术治疗Kümmell病方法简单, 安全性高, 渗漏率低且不延长手术时间,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离体椎体标本为对象,研究明胶海绵预注射在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用老年女性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压缩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单纯骨水泥组(A组)、明胶海绵预注射+单纯骨水泥(B组)。在19 ℃时测定2组骨水泥动态粘度后,在离体标本上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调和后取第3、6、9、12 min 4个时间点分别匀速缓慢推注5 ml骨水泥,分别测量每组骨水泥的渗漏率和渗漏量。结果:单纯骨水泥粘度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且加入明胶海绵对粘度有较大影响,B组骨水泥的粘度均要比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骨水泥调和后第9 min是较为适宜的灌注时间点,B组的渗漏量明显小于A组(P=0.035)。结论:传统低粘度骨水泥结合明胶海绵预注射的方法,可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和渗漏量,较为经济,便于操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据Rao不同分型的骨折采用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的穿刺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我院骨科收治的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25例,平均年龄72岁,平均骨折压缩程度74%,平均病程22d。采用Rao骨折分型分3组:A组楔型12例、B组双凹型7例、C组粉碎型6例。A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B组经外侧双侧椎弓根入路,C组后路减压经椎体后壁椎体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平均随访1年。术前、术后第3天(C组术后7d)、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采用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及O’Brein:止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并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25例全部穿刺成功。平均手术时间:A组35min,B组50mill,C组120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0ml。平均出血量A、B组各30ml,C组600ml。术后3dA组VAS平均下降4.8,B组6.2,C组(术后7d)5.4;配对样本t检验VAS、止痛药使用、活动能力,术后与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时维持原水平或仍有进步。9例骨水泥外渗,2例椎管内少许内溢,有一过性神经刺激症状,5例椎间盘外渗,2例椎体前外渗,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不同类型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采用不同方式的椎体成形术可取得椎体内较好的骨水泥分布与止痛效果并拓宽其手术适应证,术前体位训练对提高手术耐受力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先行椎体骨静脉造影是否能降低骨水泥(PMMA)渗漏的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45例共53节,均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其中马尾受压瘫痪1例,椎体压缩骨折3例.分为两组:A组为先行椎体骨静脉造影后再注入PMMA共23例27节椎体;B组为直接注入PMMA 22例26节.PVP后1~3 dCT复查观察PMMA分布及有无椎体周围渗漏.比较两组疗效、PMMA渗漏情况、注入量、手术成本及术中X线辐射时间.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00%,PMMA平均注入量3.96 ml.随访6个月~5年,除A组初期1例无效外,余44例术后1周疼痛均有改善,术后1、3个月疼痛进一步减轻,6个月及1年疗效均保持稳定,CR、PR和NR分别为84.5%、13.3%、2.2%.6个月时,A组有效率为95.7%,B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CT证实PMMA椎旁渗漏共有8节,均无临床症状,其中A组有6节,B组有2节(P=0.140).A组平均注入PMMA量为3.70 ml,B组为4.23 ml(P=0.157);A组平均手术费用为7.24千元/节,B组为5.84千元/节(P=0.000),B组比A组节省约1.4千元/节;A组平均X线照射时间为13.28 min,B组为8.78 min(P=0.000),B组比A组减少约4.5 min.结论 PVP为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技术要领为经血管瘤侧椎弓根穿刺,PMMA应完全充填血管瘤并部分超出其边缘;椎体骨静脉造影不能提高PVP疗效和安全性,相反增加了手术成本和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离体椎体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对两种椎体成形方法的生物力学行比较研究。方法:采集尸体的腰椎标本(L1—L5),共20个椎体,分别进行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然后在前屈压缩载荷下造成椎体骨折,同时测定极限载荷和刚度值。然后标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经单侧椎弓根注入椎体4ml PMMA.经双侧椎弓根灌注4ml PMMA(每侧2m1)。椎体成形术后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值。结果:两组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在非破坏性载荷下标本轴向刚度较初始有明显增加(P〈0.05),不同灌注入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修0.05),各组抗压极限载荷较初始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离体椎体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两种椎体成形方法引发的椎体外骨水泥渗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集尸体的腰椎(L1-L5)共40个,在前屈压缩载荷下造成椎体骨折。然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经单侧椎弓根注入椎体4ml PMMA;B组经双侧椎弓根灌注4ml PMMA(每侧2ml)。注射过程中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发生,按部位计数渗漏的椎体并计算渗漏率。结果:A组有11个椎体发生渗漏,经终板渗漏11个、椎体前侧缘4个、椎体后缘3个、穿刺道渗漏6个、混合渗漏6个(2例椎体前侧缘+穿刺通道,4例终板+椎体前侧缘),渗漏率为41.25%。B组有12个椎体发生渗漏,经终板3个、椎体前侧缘4个、椎体后缘3个、经穿刺道渗漏12个、混合渗漏4个(2例终板+穿刺道,2例椎体前侧缘+穿刺通道),渗漏率为27.5%。两组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少于单侧,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骨水泥与终板关系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84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伤椎正侧位X片和CT检查显示骨水泥与终板的接触情况分为骨水泥与终板接触组(40例,平均年龄76.88岁)和骨水泥与终板非接触组(44例,平均年龄77.96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恢复率、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值和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钙和磷水平、骨密度值、术前椎体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与终板接触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和术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值明显小于非接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水泥渗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水泥与终板的接触可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且并不增加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8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在病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前及术后1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病例术后疼痛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属微创手术,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有无椎体内真空裂隙( 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OVCFs)在骨水泥渗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PVP治疗单节段OVCFs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资料,其中IVC组104例,无IVC组180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以评估骨水泥在伤椎内填充形式、有无骨水泥渗漏及渗漏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IVC组104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68例(65.4%),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36例;无IVC组180例患者中,以局限实体团块填充为44例,与骨小梁相互嵌插填充为136例(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IVC组有18例(17.3%)、无IVC组有30例(16.7%)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IVC组最常见临近椎间盘渗漏,共10例(66.7%);无IVC组最常见椎前或椎旁静脉渗漏,共22例(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VP治疗有无IVC的OVCFs在骨水泥渗漏率是类似的,但在骨水泥渗漏部位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53例观察组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使用骨水泥强化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度、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压缩椎体的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地降低,压缩椎体的高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地升高(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强化后的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好,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脊柱的功能,还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度和椎体的高度,从而改善椎管狭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50例患者64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 58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6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2h及1d疼痛即明显缓解,术中注射骨水泥平均为5.2ml,有2节椎旁静脉丛有细条样骨水泥外渗,1节椎体后软组织内小条状漏出(经小切口钳出)。50例64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