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外热像图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认识红外热像图在乳腺肿物诊断和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对196例乳腺肿物患者的红外热像图表现及与病理检查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红外热像图诊断乳腺癌的正确率为89.2%.乳腺癌与炎性肿物、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瘤及乳腺导管扩张症相比,在温差、高温区域及血管影像上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红外热像图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性检查手段,对于乳腺肿物的诊断和鉴别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3.0T MR动态增强图像中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54个病灶)行双侧乳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图像,分别对图中病灶邻近血管、患侧与对侧的差异血管数目进行评分,分析其与肿瘤形态、肿瘤最大径及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①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非肿块型乳腺癌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1);总体乳腺癌的肿瘤最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及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0.47,P均<0.01).③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乳腺癌MR动态增强图像血管表现与肿瘤最大径有关,与肿瘤的形态及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像图诊断乳腺癌的探讨汪培清①张其忠②阮景绰①吴作干汪碧萍1资料与方法乳腺疾病患者由肿瘤医院和肿瘤专科提供,接受红外热像仪检查者,袒露上身15分钟,双手抱头。红外热像仪探头对着乳房正面,左斜侧面,右斜侧面三面不同方向扫描,室温控制26±1℃。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CEUS)下以实时连续微血管叠合方法重建乳腺肿瘤血管的价值。方法 收集545例患者共555个乳腺肿瘤,包括恶性409个、良性146个。基于常规超声及CEUS以实时连续微血管叠合方法获得乳腺肿瘤血管重建图,观察肿瘤血管特征,包括有无穿入血管、血流分级、血管主干与分支的关系、血管走行及超微血管构筑等,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乳腺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微血管构筑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结果 穿入血管、血流分级、血管主干与分支的关系及超微血管构筑均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以超微血管构筑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75%、71.23%、84.14%及0.80。结论 CEUS下采用实时连续微血管叠合方法重建肿瘤血管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石磊  韦成信 《新医学》2013,44(8):543-547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的影像特征与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组织学预后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接受外科治疗的乳腺癌病例18例,术前均接受双侧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计算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术后测定肿瘤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分析动态增强MRI SlopeR与MVD、VEGF表达以及组织学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动态增强MRI SlopeR与MVD值呈正相关(r=0.498,P=0.036);18例患者中不同VEGF表达水平中相应的Slop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阴性、PR阴性及CerbB-2过表达组相应SlopeR值分别高于ER阳性、PR阳性及CerbB-2低表达组(P<0.05)。但SlopeR与肿瘤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分期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动态增强MRI SlopeR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相应肿瘤区域血管生成的状况;但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需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远红外热像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远红外热像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评定及疗效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行远红外热像图检查 ,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VAS)对疼痛进行评估 ,同时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红外热像图特点。结果 康复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疗效优良率为 83 .3 % ,疼痛明显减轻 (P <0 .0 5 )。患者的远红外热像图表现为 :腰骶部出现异常热区 ,呈菱形或梭形 ,可呈现为片状均匀红色 ,多以L4~ 5及L5~S1 部位较突出 ,热区范围扩大 ;异常热区中心温度多超过 3 4℃ ,与周边温度差多超过 3~ 4℃。治疗后远红外热像图改善主要表现为 :热区范围减小和异常热区中心温度降低。结论 远红外热像图能直观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异常热区的分布范围 ,可作为腰间盘突出症诊断及疗效评定的功能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红外热像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临床诊断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手部的皮肤温度变化特点的观察,探讨利用红外热像协助早期诊断肩手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应用红外热像对16例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双手和腕部皮肤温度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患侧手背和腕部背侧皮肤平均温度分别高于健侧相应部位0.77℃和0.69℃,温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红外热像检查是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中高度可疑的患者应采用该方法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血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检测80例乳腺癌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与乳腺癌体积,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但与PCNA增殖指数,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上述3种指标对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热像图表现特点。方法用红外热像仪对19例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扫描,患者同时行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患者双小腿热像图呈现异常冷区,或两侧热像图明显不对称,或皮肤区域性温差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患者热像图异常率100%,温差异常率84%;多普勒超声结果阳性率89%。结论热像图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是否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方法,比多普勒超声检查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CD146标记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微血管生成情况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中CD146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分析微血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CD146在乳腺癌细胞及血管内细胞中表达,高MVD与乳腺癌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有关,但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的表达情况无关。结论 CD146可作为MVD的一个评估标记物,并可作为评估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癌三维彩色血管定量指标血管指数(vascularityindex,VI)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icrosvessel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colorpowerangiography,3D-CPA)术前检查50例肾癌患者,计测VI值;术后对肿瘤组织标本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用抗CD105单克隆抗体及抗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测MVD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肾癌患者VI与MVD呈正相关(r=0.554,P<0.05),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级,各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VI与M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箱式图显示肾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VI、MVD呈相关趋势,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VI、MVD亦增高。结论肾癌3D-CPA定量指标VI与肿瘤病理MVD相关密切,VI能在术前客观显示肾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血管分布情况,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及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检查是否可作为脑卒中后肩痛的客观评价指标。 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使用数位式红外线热影像测温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伴有肩手综合征、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进行肩部红外热成像观察。 结果:70例(81.4%)患者患侧肩部较健侧温度低,肩手综合征与非肩手综合征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与非痉挛患者以及肩关节半脱位与非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肩痛与非肩痛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查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肩部皮肤温度变化特点,大部分患者的患侧肩部皮肤温度较健侧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两侧皮肤温度不对称现象更明显,痉挛和肩关节半脱位不会明显影响皮肤温度。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与非肩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三维超声血管容积指数(VI)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omtec 3D Sono ScanPro1.2对42例乳腺肿瘤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肿瘤的三维血管容积指数,对手术后的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乳腺肿瘤的三维超声成像图立体感明显,其三维血管容积指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VI=0.90,P<0.001。结论V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对于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血流能量图及MVD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血流能量图(angio)及微血管密度检测(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Agilent sonos 5500、Acuson sequoia 512检测148例患者160个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及血流能量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肿块内MVD,比较乳腺癌肿块内血流能量图及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LN+组)86个乳腺以2、3级血流为主,血流信号较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LN-组)74个乳腺明显丰富(P<0.05).LN+组MVD值大于LN-组(P<0.05).乳腺癌组织MVD值随着Adler血流分级的增高而增大(P<0.05),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结论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活跃者,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血流能量图检测与MVD检测结合,能很好地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放疗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差异及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Bloom Richardson标准将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将其分为0~Ⅰ级组(n=30)和Ⅱ~Ⅲ级组(n=50)。分析0~Ⅰ级和Ⅱ~Ⅲ级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年龄、肿瘤位置、体重指数、胸围和患侧乳腺体积)的差异;经随访记录5年后0~Ⅰ级和Ⅱ~Ⅲ级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差异;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不同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Ⅱ~Ⅲ级组体重指数>24 kg/m2、胸围≥90 cm、患侧乳腺体积≥350 cm3的患者比率分别为64.00%、80.00%、76.00%,均明显高于0~Ⅰ级组(33.33%、30.00%、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2.00%、40.00%,均高于0~Ⅰ级组(10.00%、16.6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等生物学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记数MVD。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普通增生组织中不表达;乳腺导管内癌中阳性率55%(11/20),浸润性乳腺中85%(51/60)。HIF-1α表达与原位癌中MVD呈正相关(r=0.682,P<0.05),与浸润性癌中MVD无相关关系。结论: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提示HIF-1α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微波辐照式全身热疗中体表温度的可行性。 方法:于2004-04/05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参加全身热疗治疗的患者3例,女2例(分别为43岁和60岁,患有肺癌并已发生转移),男1例(67岁,肺癌)。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红外热像仪对3例全身热疗患者的体表温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重点考察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造成热聚集的脸部、胸部、颈部、手部、小腿部、脚部的温度变化。治疗过程中同时对患者直肠温度实时监测。 结果:患者热疗前后全身各部位体表的热状态易于显示在监视器上,有助于整个治疗过程的进程控制及评价。3例患者中只有1例的脚背部温度稍有升高,但未出现皮肤烫伤。 结论:使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全身热疗中人体表面温度特别是局部血液循环较差的四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效防止皮肤烫伤。  相似文献   

18.
胸苷磷酸化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的关系。方法 对82例乳腺癌标本及17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TP的表达情况;通过 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IMVD。结果 乳腺癌细胞中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TP高表达组中IMVD明显高于TP低表达组(P<0.05);乳腺癌Ⅰ、Ⅱ、Ⅲ级癌组织之间的TP表达率有 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TP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局部热化疗对鼠胶质细胞移植瘤血管再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胶质瘤的机制。方法 在鼠胶质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上 ,分组进行局部热疗、化疗和热化疗。用FⅧ RA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以微血管密度作为定量检测指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 ;电镜观察肿瘤微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 热疗、化疗、热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VEGF蛋白表达减低(P <0 .0 1) ,且热化疗有协同作用 (P <0 .0 1)。VEGF表达与MVD间呈正相关 (r=0 .9798,P <0 .0 0 1)。热化疗后肿瘤微血管外径变小 ,血管壁变厚 ,血管减少 ,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增多 ,细胞连接间隙减小 ,有的血管甚至只能发现完整的基膜而缺乏内皮细胞。结论 ①热疗、化疗和热化疗能抑制肿瘤血管再生 ,且阿霉素与热疗有协同作用 ;②热化疗能降低肿瘤VEGF合成与分泌 ,破坏与减少肿瘤血管再生 ,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表现(肿瘤的大小、边缘、纵横比、微钙化、腋窝淋巴)及血流分级(肿瘤周边及内部血管分级)与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Cerb B-2)、肿瘤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钙黏蛋白(E-cad)]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纵横比>1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大小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II-III级与Cerb B-2、Ki-67、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我们从超声角度评估乳腺癌分子表达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乳腺癌的临床内分泌治疗及对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