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蛋白质芯片质谱技术有完整成型的仪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面临着许多研究的难点,如中医诊断技术的客观化、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的研究等。引入各种新的技术,对解决这些研究难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蛋白质芯片质谱技术适用于以中医药为研究对象的复杂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在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大肠癌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深入认识该病特定阶段的病因病机,掌握该病证候的发展规律,为该病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利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索该病特定阶段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中医药诊疗该病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为病证结合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结论: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日益成熟,其正逐渐向其他医药领域延伸,在大肠癌围手术期证候研究方面也将会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蛋白组学对人体疾病研究的意义。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质谱技术等研究方法。结合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索在蛋白质水平上的作用模式、功能机理、调节、调控,以及蛋白质群组内相互作用。为各种全身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新靶点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评价其在新药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方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确证新的药物治疗靶点、高通量检测和筛选药物以及评价药物效能和毒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作为一个技术平台,具有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将成为蛋白质的功能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筛选阿霉素肾病(AN)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旨在蛋白质分子水平探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诊断标志物及益肾活血中药肾康灵治疗的作用靶点。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A组)、AN病模组(B组)、AN病模+泼尼松组(C组)、AN病模+肾康灵组(D组)、AN病模+泼尼松+肾康灵组(E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联合CM10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蛋白质组质谱的表达,采用PBS 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自动收集数据。结果:在质荷比值(M/Z)2 000-50 000Da范围内,P<0.05,质谱仪筛选出B组与A组比较的11种差异蛋白,其中4种差异蛋白在B组中高表达,7种蛋白低表达;蛋白峰9069、15005、15047Da在B、C、D、E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经鉴定可能分别为Cortexin-1、Interleukin-17A、Podoplanin,其中蛋白峰15005、15047从B组→C组→D、E组→A组呈递减趋势,蛋白峰9069呈递增趋势。结论:SELDI-TOF-MS能有效分析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蛋白质质谱,益肾活血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后蛋白质质谱表达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desorption/inion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a,SELDI-TOF-MS)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技术平台。它将芯片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相结合,整合样品分离、纯化及检测分析为一体,实现了快速、高效、高通量检测,是在分子水平上诊断疾病的非常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开始从揭示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分子整体水平对功能的研究。而旨在从整体角度揭示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在揭示细胞功能及疾病进程上的作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多维色谱技术的引进,将蛋白质和多肽分离,部分弥补了传统的二维电泳对蛋白质分离的技术缺陷,生物信息学的兴起在蛋白质鉴定上对传统质谱技术也起到了补充作用,这些都对应用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的研究上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芯片具有高通量性、敏感性、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特点,相关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诊断辨证的客观化、针灸机理、药理机制及药效评价等研究,以上研究从微观层面证实了针灸、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方式是多途径、综合性的,同时为从生理、病理、药理等微观机制的改变阐释中医药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激酶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蛋白质激酶的异常往往会导致恶性疾病如癌症的发生。靶向蛋白质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研究蛋白质激酶-小 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靶向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质谱作为一种高精度、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在 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综述总结了质谱技术应用于蛋白质激酶-小分 子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最新进展,探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质谱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从分子 水平上深刻揭示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靶向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疾病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的快速筛选成为可能,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新治疗方法探索提供了新途径,骨质疏松相关研究中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较多,研究中探索了不同标本的预处理流程,并通过与网上数据库的比对可迅速确定蛋白质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几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蛋白质,但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所发现的差异蛋白质尚需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重要目标蛋白CKIP-1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性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整合策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 性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以代谢组学技术建立方剂有效性评价体系,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以中药血清药物 化学方法发现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来表征与证候生物学本质相关的药效物质 基础,解决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效应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及方剂创新药物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主成分分析法是常用的对样本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对样品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样本的原始信息并对样本做出整体性评价。文章从中药鉴别、中药质量优劣评价、中药优良种质筛选、中药药效等方面考察、评价了近十五年中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材质量控制及种质资源优选中的发展前景,并对现代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和中药质量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如何解决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进而发现与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作用机制的方法学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生物标记物"研究有机结合,建立血清中外源性中药成分与内源性标记物群2组变量相关(plotting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arker metabolites and serum constituents,PCMS)分析方法,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及方证相应关系,揭示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的应用研究策略;该策略的实施将促进方剂向化学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为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带来方法学创新,有助推动中医方-证相关研究,揭示生命本质并为人类健康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疗效确切,具有知识产权和独创性优势,是兼顾我国肿瘤治疗特色又可发挥创新性的新药来源.潜在的巨大研发市场、临床用药需求的增长与目前抗肿瘤中药制剂较少的现状推动着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发.文章基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从新药研发的角度出发,概述了中医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了抗肿瘤中药新药研发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束雅春  李丹婷  李静  刘杨  江志伟 《中草药》2022,53(21):6832-6839
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护肤品的绿色、安全格外重视,中药肤品处于快速发展期,从全球专利视角对中药护肤品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利用Orbit数据库,以中药护肤品为检索主题,透过专利文献公开的内容,对中药护肤品的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其中,着重对近5年中药护肤品相关专利申请的国家(地区)分布、时间以及主要申请人分布进行分析,并且对技术进行分支、聚类分析。结果 目前中药护肤品技术正处于发展活跃期,尤其在近年中药护肤品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从技术分布来看,中药护肤品近5年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主要为中国,且中国的中药护肤品技术发展最为稳定,近5年在这一技术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技术构成显示,有机精细化学是中药护肤品的重点领域之一,且制药、食品化学及基础材料化学是重点技术领域。聚类分析发现,护理皮肤的制剂与化妆品或类似的梳妆用配制品为热点聚类。结论 中药护肤品正处于专利生命周期的高速稳定发展期,相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频现研发创新点,可通过推动多元重点技术的交互融合、补充技术空白、紧跟市场潮流进行技术创新及产品优化,推动中药护肤品的发展,为中医药技术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旨在阐述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况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论述单细胞测序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可应用方向。运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和"禀赋遗传"等中医体质基本原理的研究,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探索中医体质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有利于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能准确的反映出生物体实时的代谢情况。中医证型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产物,是疾病发展阶段的病理概括。中医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证型的标准化研究,而中医五脏疾病分类可以探索中医分型辨证中较为客观的规律。代谢组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观高度契合。近年来,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型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研究的角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故本文旨在探讨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型的关联,并从中医临床疾病证型、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等角度分析代谢组学的应用进展,以期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研究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孟洪宇  孟庆刚 《中医药学刊》2014,(10):2334-2337
中医文献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记录随意,术语表达方式独特等的特点,为知识的获取带来困难。信息抽取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文本信息进行针对性抽取,以结构化的形式将结果储存到数据库中,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研究者从海量信息中高效获取所需知识。命名实体识别是信息抽取准确与否的关键,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基于统计的方法更适用于中医文献的研究,并选定条件随机场算法,结合中医术语的特点,对该方法及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举例介绍了信息抽取技术在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及中医专业领域搜索引擎建立中的辅助作用,为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赵倩  缪培琪  李小莉  于洋  刘长青  李正 《中草药》2023,54(11):3706-3714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依据单一的检测分析技术往往无法获得充分的样本化学信息,信息表征不全面导致中药质量检测精度较低。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对多种检测信息结果进行关联综合分析,可从信息互补的角度增强检测精度、降低检测误差。目前,已经有相关学者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到中药检测分析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通过从中药原料、生产加工过程及终产品质量控制3个方面出发,论述了目前数据融合技术在中药领域全过程生产质量检测和控制中的应用进展,展现了数据融合技术与中药检验及质量控制结合的应用潜力,为数据融合技术在中药分析领域中的进一步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技术落地应用的角度出发,描述和评论目前中医诊断领域常用的AI技术的应用历史、现状及与中医诊断需求之间切合程度等问题,包括专家系统用于智能辨证、图像诊断和望诊、自然语言处理和问诊、传感器和智能硬件用于闻诊、切诊等;分析和预测和描绘未来AI相关新技术在中医诊断领域应用的趋势,包括多模态信息融合的中医智能化思路、物联网拓展诊断信息边界、区块链+联邦学习破解隐私安全需求与数据协作共享矛盾,以及通用中医思维知识图谱助力智能装备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