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早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CHD患者分为黄芪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1,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另选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黄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黄芪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CHD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而且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水平,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冠脉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21.49±4.45)pg/L,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07±4.12)p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为(15.67±4.25)ng/mL,显著高于术前的(12.56±4.1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TNF-α为(11.23±3.87)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清中IL-6、TNF-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疾病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IL-6、TNF-α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前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间IL-6和TNF-α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10天,常规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均<0.01)。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尼莫地平可有效降低其含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098-1100
目的观察黄芪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PGN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黄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控制高血压、抗凝、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黄芪治疗组患者给予黄芪注射液30 m L,加入50 g·L-1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2组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91.18%;黄芪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可以降低PGN患者血清IL-17和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确诊病例在术前清晨,术后1个月,术后1年分别采血,检测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及临床分期的增高,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也随之增加。术后1个月病例复查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年不同分期IL-6和TNF-α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复发9例,其IL-6和TNF-α水平较同组其他病例显著升高。结论 IL-6和TNF-α的检测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可以以此来对大肠癌做出尽早的筛选,并且对手术效果有一定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并对其差异、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种细胞因子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升高,受到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3种细胞因子均有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含量 ,并与 3 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恢复期两种细胞因子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 6和TNF 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IL 6和TNF 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33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伤后1 d、3d、7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患者在1 d、3 d、7 d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不同时期急性胰腺炎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5例患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35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0、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IL-6、IL-10、TNF-α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TNF-α随症状的加重而增加。结论血清IL-6、IL-10、TNF-α可预测急性胰腺炎的患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I组85例患者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ACI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脉内支架安放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脉成形术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观察 3 7例冠脉成形术病人术前及术后 4小时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对成形术中球囊阻断冠脉引起的缺血的强度进行量化。结果 :有侧支循环者 (有侧支循环组 ,n =10 )与无侧支循环者 (无侧支循环组 ,n =2 7)术前IL -6、TNF -α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有侧支循环组与无侧支循环组术后 4小时IL -6、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有侧支循环组术后IL -6、TNF -α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组。从手术情况看 ,有侧支循环组缺血强度低于无侧支循环组 ,机械损伤则大于无侧支循环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冠脉成形术后IL -6、TNF -α水平升高幅度之间 ,以及升高幅度与缺血强度之间相关性良好 (P均 <0 0 1)。结论 :IL -6、TNF -α是反映PTCA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PTCA诱发早期炎性反应的主要机制为术中球囊操作造成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应尽可能减少PTCA术中的缺血刺激 相似文献
12.
肝素治疗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
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机制。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连续7 d每日静脉滴注250 g.L-1硫酸镁60 mL+肝素25 mg;治疗对照组连续7 d每日静脉滴注250 g.L-1硫酸镁60 mL。另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2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治疗前TNF-α、IL-6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较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反应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肝素能通过抗炎机制达到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冠心病患者有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湖北地区汉族 112例冠心病患者及 183例正常对照组者白细胞介素 6基因 174G/C位点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 6基因 174位点均以GG型为主 ,其频率分别为 0 991和 0 989。 174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白细胞介素 6基因 174G/C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冠心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碱性磷酸酶标记ABC(ABC-AP)法显示。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冠心病人和正常人单个核细胞CD116抗原表达及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对白细胞分化抗原CD116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冠心病人CD116表达高于正常人,IL-6和TNF对CD11b均有上调作用,且其对冠心病人CD11b的上调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表明冠心病人CD11b表达对细胞因子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EC)的损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HVEC为模型,将IL-6、TNF及其抗体与HVEC共同孵育,观察内皮细胞(EC)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TNF和IL-6可引起细胞间隙增大,甚至细胞脱落;并且随着TNF和IL-6浓度加大及作用时间延长,培养液中ACE和LDH水平升高。结论: IL-6和TNF对血管EC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血清内皮素(ET)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53例,稳定劳力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66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人类巨细胞病毒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ET和TNF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HCMV—IgM阳性26例(49.1%),HCMV—IgG阳性37例(69.8%);稳定劳力性心绞痛组CMV—IgM阳性29例(43.9%),HCMV—IgG阳性41例(62.1%),正常对照组HCMV—IgM阳性4例(6.7%),HCMV—IgG阳性H例(26.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劳力性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TNF和ET显著增高(P〈0.01)。结论 CHD患者的HCMV感染、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Pro-U)、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缬沙坦对上述因素的影响。方法:测定28例正常健康人和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6、TNF-α的浓度,随后观察予缬沙坦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6、TNF-α、Scr及Pro-U、MA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清IL-6、TNF-α、Scr浓度及Pro-U、MA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IL-6与Scr、Pro-U、MAP呈正相关,TNF-α与Scr、Pro-U、MAP呈正相关,IL-6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 6、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与血肌酐浓度及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缬沙坦具有降低IL-6、TNF-α的浓度、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SIL-2R、IL-6、IL-8及TNF-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 (rotavirus,RV)肠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 ,及其在发病中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 5 0例RV肠炎患儿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的水平 ,同期与病情变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RV肠炎在急性期血清中SIL 2R、IL 6、IL 8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1) ,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SIL 2R、IL 6、IL 8及TNF α在RV肠炎患儿感染的免疫损伤和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