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有效的溶栓疗法后再作经皮插管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术(PTCA),是否能提高再灌注率、降低再闭塞率进行了调查.方法:127例病人,均于出现穿壁性心肌梗塞症状后6小时内住院.治疗方案为:先予250,000U链激酶静脉内注射,20分钟内注完;另以250,000U作冠状动脉内注射.Ⅰ组溶栓疗法,不加扩张术,用3F再通导管,Ⅱ组溶栓疗法加扩张术,用4F气囊导管疏通血管.链激酶停注时间不超过2~4分钟.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可经导管使闭塞的血管迅速再通。动物实验证明,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三小时内冠状动脉再灌注可使梗塞范围缩小。本文介绍冠状动脉再通的方法及其挽救受危害心肌的作用。方法:对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发作三小时内,心电图示明显的 ST 段抬高,而无 QRS 综合波改变者,施行冠状动脉再通术,将 ~*8F Judkins 导管插入闭塞的冠状动脉,并向闭塞动脉注入0.5毫克的硝酸甘油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先试用0.032英时带有活动芯子的导引管对闭塞血管进行机械性疏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冠状动脉再通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2~4周),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处于完全闭塞及次全闭塞状态,全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部分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CASI).其冠状动脉再通29例,成功率96.7%,其中完全性再灌注27支(90%),部分再灌注2支(6.7%),仅1例IRCA 钢丝不能通过而失败.29例冠脉再通者随访2~36个月(平均18.7个月)无一例死亡,心功能均在Ⅰ~Ⅱ级.本文说明AMI恢复期冠状动脉再通是降低死亡率和维持正常心功能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进一步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4例符合溶栓标准的 AMI超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应用重组链激酶 (r SK) :15 0万 U用 10 ml生理盐水溶解 ,再加入 10 0 ml 5 %葡萄糖液体中 ,60 min内静脉滴入。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指征执行 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溶栓后 90 min及溶栓治疗 3周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相关闭塞血管开通情况。结果 在 3 4例溶栓治疗患者中 ,2 7例达临床再通指标 ,其余 7例在 2 4h内延迟再通。 2 7例再通者中 ,2 1例做冠状动脉造影 ,其中 19例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 (TIMI)血流 3级以上。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患者及时做出诊断 ,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明显提高相关闭塞血管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5.
虽然现已公认溶栓疗法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存活率,但溶栓后梗塞区供血冠脉再通的速度是否影响其预后尚有争论。为探讨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方法 2431例病人随机分组,接受以下四种方法之一的再灌注治疗:①链激酶(SK)150万U60分钟内静滴+肝素纳12500U皮下注射;每日两次(SK第Ⅰ组);②SK150万U静滴+肝素5000U静注后以每小时1000U连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获得成功的再灌注.已知实验动物冠状动脉闭塞在再灌注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溶栓药物治疗期间心律失常是再灌注的一种有用的非入侵性标志.本文意在估价心律失常与梗塞相关动脉闭塞再通的关系.全组男女共67例,年龄29—75岁(平均54.6),缺血性胸痛至少30分钟,两个或更多导联有 ST 段抬高至少0.1mv,均在发作后7小时内住院.造影前给利多卡因持续滴注.在胸痛发作后8小时内作冠状动脉造影.仅对冠动脉狭窄大于50%者同时给予静脉及冠动脉内用链激酶或静脉用 t—PA..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及程度后注药,90分钟内重复摄片.治疗前及注药后90分钟内连续心电图监测。依据冠动脉造影确定再通程度.  相似文献   

7.
对象闭塞组24例,为PTCA后24小时内发生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年龄44~78岁,男13例、女1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5例,心绞痛9例,病变在左前降支17例,右冠状动脉6例,左旋支1例。对照组86例,为初次施行PTCA,狭窄程度20%以上得到改善且未发生急性冠脉闭塞的成功病例。尸体解剖3例,分别为施行PTCA后第5、14、17日死亡的病例。方法在PTCA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形态由两名以上阅片者判定。临PTCA前用肝素10 000U静注,硝酸甘油0.3mg和心痛定10mg含子舌下。凡是AMI在施行PTCA前都加用尿激酶(UK)冠脉内注射。尸体解剖病例是在死后12小时内经CAG确诊为PTCA施行部位完全闭塞者,取冠状动脉行H.E.和elastica VanGieison染色。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按 Shell 等酶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缺血心肌再灌注使每克梗塞心肌的累积血清 CPK 释出量增加。本文试析按 Witteveen 等酶法测定心肌梗塞范围是否受再灌注的影响。方法:病例由荷兰校际心脏病研究所提供,胸痛发作4小时内入院且有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典型心电图表现。随机分组,接受链激酶(SK)溶栓治疗或常规治疗。冠脉内滴注 SK 直到肉眼可见的凝块完全消失或 SK 总量达25万单位。417例初发AMI 后存活、未作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且造影复查图像满意的266例患者定量分析如下。本组内:134例接受 SK 溶栓治疗(SK 组),132例接受常规治疗(Ct)组;116例前壁梗塞,150例下壁或正后壁梗塞。冠脉造影复查,左室(LV)测定参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痉挛,作者对17例患者在梗塞后12小时内作了注射硝酸甘油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例相隔12天又有第二次梗塞,2次梗塞均作了冠状动脉造影,故共为17例18次。17例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为36~68岁,平均52岁。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在左前斜位摄造影图两张作为基础。如某根冠状动脉主支呈完全或次全闭塞,其解剖分布与心电图中所示急性心肌梗塞的部位相当,则用硝酸甘油直接缓慢注入阻塞的冠状  相似文献   

10.
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0.9%氯化钠组(6头)和山莨菪碱组(6头),球囊闭塞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状动脉灌注,同时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分别在冠状动脉闭塞前、冠状动脉再灌注5、30、60、120、180min抽取血标本,测定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等的变化。结果: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后,0.9%氯化钠组:NO降低,ET-1、丙二醛(MDA)、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升高(P<0.05),且在120min变化最大;山莨菪碱组:NO降低,ET-1、MDA、PagT及vWF抗原等升高(P<0.05),但升高的峰值变化与0.9%氯化钠组相比,幅度均明显减小,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型猪在缺血-再灌注开始即出现血管内皮相关因子变化,在灌注开始后90~120min达高峰;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可抑制NO降低、ET-1等升高的幅度,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2例。11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20×104U;21例患者(硝普钠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 MI分级及校正TI MI帧数(cTFC)。结果:尿激酶组用药前后cTFC帧数分别为(73.87±10.76)和(73.16±11.45)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用药后80.95%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 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76.15±12.92)帧降至(27.29±9.13)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普钠组用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状态者4例。尿激酶组出现股动脉血肿及致死性消化道出血各1例。结论:经冠状动脉内快速注射硝普钠200μ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2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STEMI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21%。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梗死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h以上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见并发症,其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及冠脉再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有活性的成熟型肾上腺髓质素(AM)在冠状窦-主动脉差值是否有变化。方法对146例首次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5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入选的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后24 h内完成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ICA)的再灌注治疗。再灌注后取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测定血浆AM的两种分子形态(AM-m和AM-Gly)。结果AMI患者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浆AM-m,AM-Gl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pmol/L比(0.4±0.3)pmoL/L,P<0.01]。AMI患者血浆AM-m水平的冠状窦-主动脉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M- Gly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AM-m的冠状窦-主动脉差值,在伴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的AMI患者(n=49)明显高于不伴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的AMI患者(n=97)。主动脉和冠状窦的血浆AM-m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0,r=-0.48,P<0.01)。结论AMI再灌注后,尤其伴有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冠状动脉循环血液中AM的有活性的成熟型(AM-m)合成加速,提示AMI再通后AM经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可能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按照前瞻、随机和双盲的方式进行,以给药治疗前至出院前(发病后10~14日)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作为主要观察终点。对象为在发病后12小时内(6.3±2.7小时)接受治疗的393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且至少随访2年。首先按照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分成:A 组<2小时,B 组2~12小时。然后再随机分成四组:前三组冠(状动)脉内灌注药物75~120分钟,依照所给药物的不同分别为 SK 组97例(链激酶2000U/min)、NTG 组99例(硝酸甘油0.01mg/min)和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溶栓联合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结合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5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超选择接触性溶栓,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104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60×104U~100×104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4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例。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明显的血管闭塞6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3.64%;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3.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率为55.56%;大脑前动脉闭塞(前交通动脉未开放)的1例再通;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例全部部分再通。动脉溶栓后颈内动脉残余明显狭窄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33例(64.71%)。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结合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提高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t999年9月至200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731名病人.方法(1)左冠状动脉造影用右前斜位、右前斜+头位、右前斜+足位、左前斜+足位、左前斜+头位,必要时加用后前+头位.右冠状动脉造影用左前斜、右前斜位;(2)至少二位有经验者同时观察;(3)对LAD近段固定性狭窄者植入支架后再造影观察;(4)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结果731例病人中检出心肌桥67例,检出率为9.17%,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有16例病人(23.9%)在壁冠状动脉近段有固定性的狭窄,植入支架后复行造影显示了原先不明确的心肌桥.有28例可疑者(41.8%)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后明确显示心肌桥.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采用多个投照体位,有经验者观察,对LAD近段固定性狭窄病变植入支架后常规复行造影和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观察,可以增加对心肌桥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冠状血管内注射链激酶治疗因血栓所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其疗效已被公认。本文旨在比较通过冠状血管内或静脉内注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51例疑有急性心肌梗塞而经紧急冠状血管及左室造影证实有冠状血管系统部份或完全闭塞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5例(男22例,女3例)在冠状血管内注射链激酶(简称冠脉组);26例(男19例,女7例)在周围静脉内注入链激酶(简称静脉组)。冠脉组先在梗塞有关动脉口注入硝酸甘油200微克,然后将链激酶24万单位加在24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一部份病人以400单位/分的速度用泵注射,另一部份则每15秒推注1毫升。少数病人加  相似文献   

20.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约10%~30%的患者存在缓再流现象(SRP),致使患者不能实现心肌组织水平的有效再灌注,探讨 PCI 后 SRP 防治方法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及联合腺苷对 AMI 患者 PCI 后梗死相关动脉(IRA)SRP 的影响。方法 51例 AMI 直接 PCI 后存在 SRP 者,先以硝酸甘油200μg冠状动脉内注入确认 SRP,再随机分为两组:A 组(26例)冠状动脉内注入山莨菪碱500μg,B 组(25例)注入山莨菪碱500μg+腺苷3 mg,两组于给药后1、3、10 min 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 TIMI 血流计帧法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测量系统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IRA 再通后血流速率帧数定量分析比较,并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术后基础对照与硝酸甘油给药1、3、10 min 时 CAG 血流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给药后1、3和10 min 时 CAG 血流帧数分别较给药前减少56.6%,54.4%和52.8%(P 均<0.01),平均 TIMI 血流从(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