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疼痛干预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急性疼痛刺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足跟采血,干预组从足跟采血前5 min至采血结束后5 min实施综合疼痛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前30 s至采血后30 s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急性疼痛行为评分情况、采血时啼哭持续时间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各项疼痛指标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采血时啼哭持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采血前30 s、采血后30 s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血时30 s新生儿心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新生儿心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接受足跟采血时,采用婴儿辐射保暖台保暖、奶头吸吮、10%的葡萄糖水吸吮、抚摸、屈曲体位综合疼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急性疼痛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2.
嗅觉安抚措施缓解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嗅觉安抚措施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2例需足跟采血测血糖两次以上的新生几,进行自身对照,第1次足跟采血为常规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第2次足跟采血为干预组,采血前2h给予香兰素混合溶液熟悉气味。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哭泣时长、心率变化及回复基线心率所需时间作为疼痛评估指标。[结果]干预组新生几NFCS评分在针刺、挤捏时、挤后1min和挤后2min分值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干预组新生儿DAN评分在面部表情、肢体运动、声音表现3方面分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干预组回复阶段哭泣时长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干预组心率均值低于常规组,在足跟采血针刺后30s、45s、60s、75s、90s、105s、150s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回复基线心率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跟采血时给予嗅觉安抚措施可以显著缩短新生儿哭闹、疼痛评分分数、心率和回复基线心率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行足跟采血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从足跟采血前20min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min实施袋鼠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从足跟采血前10s至足跟采血结束后10s8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面部疼痛表情、啼哭持续时间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ouleur aigue nouveaune,DAN)评分情况。结果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新生儿心率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1,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心率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心率具有加快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后7个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心率变化幅度较少。足跟采血后7个时间点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重复测量资料分析结果:时间与主效应的交互效应比较,P<0.05,说明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是不相等的;时间效应比较,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具有降低的趋势;两组新生儿穿刺时30s、40s、50s及穿刺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少。干预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D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跟采血可引起新生儿中重度疼痛,袋鼠式护理可有效缓解足跟采血时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9-2290
探索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将128例新生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71例),在采足跟血前1min、穿刺后15s、1min、2min、3 min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并在穿刺1min后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采血后15s、1min,两组新生儿心率、呼吸较采血前明显加快(P0.01),穿刺后3min恢复穿刺前水平;两组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仅在足跟采血后15s有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非营养性吸吮可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胎龄>30周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足跟采血前和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在足跟采血过程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足跟采血时两组新生儿的疼痛面容持续时间(s)、啼哭时间(s)、心率变化、足跟采血结束后30s内的啼哭人数.结果 足跟采血时干预组新生儿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心率变化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足跟采血结束后30s内,干预组新生儿的啼哭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跟采血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减轻新生儿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取仰卧位,在致痛操作全过程不给予任何干预;实验组采取屈曲体位+非营养性吸吮(NNS).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与采血结束后30s内停止啼哭的例数比较对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采血结束后30 s内的停止啼哭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母乳吸吮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北京某医院产科病房60例接受足跟采血筛查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前2min至采血结束后8min吸吮母乳。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足跟采血。使用疼痛面容、啼哭、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评估新生儿疼痛反应。结果干预组新生儿足跟针刺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啼哭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和啼哭的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采血过程中和采血结束后1-4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结束后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吸吮能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俯卧位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俯卧位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进行足跟采血,对照组采用仰卧位进行足跟采血,观察两组新生儿在采血时和采血后1min疼痛评分及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在采血时和采血后1min,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低(P〈0.01);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轻(P〈0.05,P〈0.01)。结论:俯卧位足跟采血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疼痛反应,提高新生儿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9.
婴儿抚触对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抚触对缓解新生儿足跟毛细血管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行足跟毛细血管采血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及对照组(n=100),干预组在进行足跟采血前后均给予实施抚触和安抚性的语言;对照组行常规足跟采血。采血时分别对2组新生儿疼痛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采血时疼痛评分分别为(2.29±0.34)和(2.73±0.6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足跟采血时给予适宜的抚触可减轻其操作时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口服25%葡萄糖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25%葡萄糖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需足底采血测血糖两次以上的新生儿,自身对照,选取任一次给予干预,即在足底采血前2min给予口服1ml25%葡萄糖。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哭泣时长及心率变化作为疼痛评估指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NFCS评分在针刺和挤捏阶段分值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干预组新生儿DAN评分在面部表情、肢体运动、声音表现三方面分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干预组回复阶段哭泣时长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心率均值高于常规组,在0S、15s心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足底采血时,给予25%葡萄糖1ml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哭吵和疼痛评分分数,但不能阻止心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吸吮母乳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缓解效果,寻找非药物治疗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3月出生72h需要采取足跟血进行疾病筛查的30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采血穿刺前30min吸吮母乳)和B组(穿刺全过程吸吮母乳),各150例。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疼痛刺激前30s、穿刺后30s、lmin、3min的心率、呼吸、哭声持续时间,并于穿刺1min后根据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穿刺后30s两组新生儿心率均加快,且与穿刺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刺后1min恢复至穿刺前水平;穿刺后30s、lmin两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均加快,且与穿刺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刺后3min恢复至穿刺前水平;B组新生儿哭声持续时间少于A组,且疼痛评分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很敏感,穿刺时吸吮母乳对新生儿有相对较好的止痛作用,但穿刺采血全过程吸吮母乳效果更佳。在临床护理中,可应用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敏  赵丽  李雪芬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54-756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疼痛的作用。方法将4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两组,干预组足跟采血前20 min母亲与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整个采血过程及采血恢复期持续皮肤接触;对照组在常规下进行足跟血采集。比较两组新生儿在心率、血氧饱和度、面部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及啼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从穿刺开始后10秒至结束后10秒7个时间段中,两组新生儿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足跟采血时间因素、交互作用和分组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疼痛表情持续时间、啼哭持续时间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皮肤接触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感;减少新生儿足跟采血时心率变化;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时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比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方法。方法选用N—PASS量表(neonatal pain,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对12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按随机原则分3组:未干预组(对照组)、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给予体位支持组,每组40例。分别于针刺足跟后1,5min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3组间的疼痛评分在刺激后1,5min各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值=22.13,P〈0.05;F值=22.44,P〈0.05)。疼痛程度方面,不同的干预方法在1min的轻、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0值=9.67,P〈0.05;x^2值=7.85,P〈0.05),对重度疼痛和5min时疼痛的缓解效果,各种干预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短暂性疼痛很敏感;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近期效果不同,NNS在短期内缓解疼痛的效果优于体位支持组;非药物疼痛干预方法对新生儿轻、中度疼痛效果好,在短时间内作用显著;应重视对新生儿疼痛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对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组各20例,共采血300次,对照1组足跟采血前无任何干预措施,对照2组足跟采血前15min~20min开始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在患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至疼痛刺激后5min,实验组足跟采血前2min舌尖滴入24%蔗糖水0.5mL~1.0mL。采用早产儿评分简表(PIPP)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比较。[结果]3组患儿足跟采血后PIPP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后发现实验组PIPP评分与对照2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PIPP评分与对照1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和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一定的效果,而舌尖滴入微量24%蔗糖水缓解早产儿疼痛的效果优于非营养性吸吮,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5.
黄益萍  姚培琴  范建萍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49-1150
目的比较新生儿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行足跟采血的疼痛水平。方法将108例新生儿按入科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睡眠状态下行足跟采血,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行足跟采血,按新生儿疼痛评分表观察两组的疼痛水平,监测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结果采血时疼痛评分对照组(5.98±0.09)分、观察组(3.42±0.04)分,两组比较,Z=7.56,P〈0.01;啼哭持续时间观察组(3.72±1.14)s、对照组(45.84±12.03)s,两组比较,Z=16.55,P〈0.01。结论新生儿睡眠状态下行足跟采血能减轻疼痛水平。  相似文献   

16.
邵红梅  黄文静  丁晓华 《全科护理》2013,11(12):1065-106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足月顺产新生儿随机分成3组,即50%蔗糖水干预组、仰卧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NNS)、母亲左侧环抱组,每组10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观察针刺足跟前5min、自针刺足跟后10min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新生儿的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结果]母亲左侧环抱母乳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对足跟采血的新生儿予以母亲左侧环抱,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血恢复期母乳喂养安抚措施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足底采血时采取俯卧位,采血后立刻给予母乳喂养15分钟,伴随皮肤抚摸、言语安慰;对照组足底采血时也采取俯卧位,采血后侧卧于婴儿床,采血恢复期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采血恢复期哭泣持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采血恢复期不同时间段啼哭例数、依然存在疼痛面容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在采血后24小时睡眠时间、惊醒次数、易于安抚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血恢复期母乳喂养干预,能显著缩短新生儿足跟采血恢复期啼哭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减少啼哭及依然存在疼痛面容的例数,增强新生儿采血后24小时睡眠时间,母婴交流,有利于新生儿的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18.
钱援芳  郑会玲  金峰   《护理与康复》2017,16(4):347-349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干预方法,为规范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产科住院分娩足月健康新生儿147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73例,双号为对照组74例。新生儿足跟采血时,观察组新生儿由母亲环抱式哺乳、双足自然下垂,对照组新生儿平躺于婴儿床上。观察两组新生儿在采血前、采血时、采血后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心率变化及脉搏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评分比较,Z=23.69,P0.01;两组新生儿足跟采血时不同时间点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静息时、消毒时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采血时及采血后1 min、5 min的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足跟采血时采用环抱式母乳吸吮有利于缓解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嗅觉安抚措施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2例需足跟采血测血糖两次以上的新生儿,进行自身对照,第1次足跟采血为常规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第2次足跟采血为干预组,采血前2 h给予香兰素混合溶液熟悉气味.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哭泣时长、心率变化及回复基线心率所需时间作为疼痛评估指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NFCS评分在针刺、挤捏时、挤后1 min和挤后2 min分值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干预组新生儿DAN评分在面部表情、肢体运动、声音表现3方面分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1);干预组回复阶段哭泣时长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干预组心率均值低于常规组,在足跟采血针刺后30 s、45 s、60 s、75 s、90 s、105 s、150 s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回复基线心率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跟采血时给予嗅觉安抚措施可以显著缩短新生儿哭闹、疼痛评分分数、心率和回复基线心率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20.
陈丽斌  于朝晖 《妇幼护理》2022,2(19):4436-4439
目的 分析袋鼠式护理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心率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新生儿采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有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率逐渐加快,观察组的心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10s到足跟采血结束后10s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随着采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痛苦表情持续时间、啼哭持续时间以及DAN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新生儿足跟采血过程中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新生儿的疼痛,避免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发生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