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正常Sprague-Dawley雄性大置30只,高脂喂养6周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27只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9只,①模型组;高脂饮食;②二甲双胍组;高脂饮食加二甲双胍;③奥美沙坦组:高脂饮食加奥美沙坦.6周后,洲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FA度血脂水平;测定脂肪细胞大小.结果 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蹭与FFA明显减低(P<0.01);奥美沙坦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能通过降低FFA、调节血脂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黄连素对实验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探讨黄连素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应用4%果糖水喂养大鼠制作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观察黄连素和二甲双胍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TNF-α、FFA的影响。结果:造模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增高,血清和肝组织TNF-α、血清游离脂肪酸亦明显增高。而二甲双胍组和黄连素组的各项指标均较造模组明显下降(P均<0.05),但两药物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连素可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其效果与二甲双胍相似。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TNF-α的分泌,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连素对实验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黄连素改善大鼠胰岛素低抗的作用机理。应用 4 %果糖水喂养大鼠制作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 ,观察黄连素和二甲双胍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TNF α、FFA的影响。结果 :造模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增高 ,血清和肝组织TNF α、血清游离脂肪酸亦明显增高。而二甲双胍组和黄连素组的各项指标均较造模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但两药物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黄连素可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其效果与二甲双胍相似。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TNF α的分泌 ,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黄片对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FFA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三黄片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4%果糖水喂养大鼠制作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 ,观察中药三黄片和西药二甲双胍片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 TNF-α、FFA的影响。结果 :经 4%果糖喂养 5周后 ,造模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增高 ,血清和肝组织 TNF- α、血清游离脂肪酸亦明显增高。而二甲双胍组和三黄片组的各项指标均较造模组明显下降 ( P均 <0 .0 5 ) ,但两药物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黄片可明显改善实验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其效果与二甲双胍相似。可能与抑制 TNF- α的分泌 ,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翻白草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给予翻白草大中小剂量(18、12、6g/kg)和二甲双胍(1.2g/kg),检测空白组、模型组、翻白草3组及二甲双胍组的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翻白草可以显著降低FBG、FINS,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亦具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翻白草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纠正高Ins血症,稳定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未予上述处理的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按血糖再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枸杞多糖(LBP)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6周后,处死动物取血测定血脂、空腹血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LBP中、高剂量干预组及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P〈0.05,P〈0.01),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LBP高剂量干预组及二甲双胍组ISI较糖尿病对照组升高(P〈0.05);LBP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TC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P〈0.05),LBP各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TNF-α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LBP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增加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血糖钳方法评价调脂降糖片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体重)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调脂降糖片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8周后采用血糖钳技术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进行评估。结果:与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调脂降糖片大小剂量治疗后大鼠ISI、GIR明显增加,而TC、TG、FINS、FFA显著下降,其作用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结论:调脂降糖片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络舒胶囊对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经络舒低剂量组、经络舒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治疗6周后,检测SD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两项、胰岛素敏感指数、氧化应激信号(MDA)。结果:经络舒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二甲双胍组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更明显(P0.05)。在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络舒高剂量组抗氧化应激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经络舒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空腹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与平肥方对高脂饮食所致肥胖大鼠(DIO)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SD雄鼠10只予普饲喂养作为空白对照组,30只经高脂饮食诱导成功的DIO雄鼠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有氧运动+平肥方干预组,每组10只。实验干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BW)、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胰岛素(FINS)、HOMA-指数(HOMA-index)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IO大鼠体质量、脂代谢各指标、血糖、胰岛素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数周后,与肥胖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综合组均可显著降低DIO大鼠体质量,并可显著改善脂代谢诸指标及血糖、胰岛素及HOMA-指数(P<0.05或P<0.01)。其中,综合组在改善DIO大鼠体质量、VLDL两指标更优于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结论 DIO大鼠普遍存在体质量、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有氧运动和中药平肥方结合干预DIO大鼠,相对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能更好地减轻体质量并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
糖脂清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糖脂清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喂饲高脂饲料8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30 mg/kg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按糖脂清用药剂量为3.2,1.6,0.8 g生药/kg体质量灌胃给药,以血脂康(0.25 g/kg体质量)及二甲双胍(0.25 g/kg体质量)作为阳性对照药,给药30d后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糖脂清能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降低血脂含量,降低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糖脂清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璐  沈赟  吴锦丹  马建华 《医学综述》2014,(22):4191-4193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人群中空腹血清热激蛋白70(HSP70)水平的变化,探讨HSP70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患者152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T2DM组)67例、糖调节受损(IGR组)32例和正常糖调节(NGR组)53例,检测各组血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和HSP70等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内脂肪含量(BF%)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HSP70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低于IGR组[(535.98±144.69)ng/L vs(623.20±146.99)ng/L,P<0.05)],IGR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低于NGR组[(623.20±146.99)ng/L vs(722.08±246.24)ng/L,P<0.05];血清HSP70水平与BMI、BF%、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HSP70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HSP70水平随着糖耐量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与血压、血脂、体脂等指标相关,提示血清HSP70水平的变化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谱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高脂饲养组、芍药苷低剂量组和芍药苷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喂食高脂饲料,芍药苷干预组另分别给予低、高剂量芍药苷腹腔注射,第6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h后处死,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剪取附睾脂肪,定量PCR方法检测附睾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表达。结果芍药苷高剂量组大鼠与高脂组相比,附睾脂肪重量减少,FBG、Ins、FFA水平降低(P〈0.05),ISI明显改善(-5.84±0.24VS-6.44±0.25,P〈0.05),芍药苷低剂量组亦有类似趋势。高脂组大鼠脂肪组织内TNFctmRNA表达上调,Glut4mRNA表达下调,两用药干预组TNFctmRNA水平较高脂组有明显降低(P〈0.05),芍药苷高剂量组Glut4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结论芍药苷能够减少高脂饲养大鼠内脏脂肪含量,抑制脂肪组织TNFotmRNA的表达、上调Glut4mRNA水平,从而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metabolic syndrome,MS)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变化,研究这二项指标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探讨其与MS各组份的相互关系。方法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MS临床诊断标准筛选MS组169例,老年健康对照组89例,分别测定FFA、oxLDL和常规血脂、血糖、血尿酸(uric acid,UA)、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MS组的血清FFA、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随MS合并组份数的增加,其升高趋势更加显著。血清FFA与oxLDL正相关,FFA、oxLDL与胆固醇、甘油三酯、餐后血糖、BMI等正相关,FFA、oxLDL与ISI负相关。结论老年MS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氧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并间接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FFA)联合作用对胰岛β细胞功能与凋亡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造胰岛素抵抗模型,取造模成功的肥胖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分为4个亚组,生理盐水组(OB-NS组, n=7)、高葡萄糖组(OB-GS组, n=9)、高游离脂肪酸组(OB-FFA组, n=8)和高糖高脂肪酸组(OB-FG组, n=9)。另取5只Wistar大鼠采用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FFA和β-羟丁酸(β-HBA)水平,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价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细胞胰岛素储备的能力, 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的β细胞。结果 肥胖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低于正常对照〔(10.82±1.8 mg/kg·min) vs. (25.21±1.7 mg/kg·min), P<0.05〕,提示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建立。OB-FG组大鼠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延后且各时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NC组和OB-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负荷后5、10、15和20 min时,OB-FG组血胰岛素水平也明显较OB-FFA组、OB-GS组降低,胰岛素和血糖比值及胰岛素释放指数也均低于NC组和OB-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OB-FG组胰岛素储备在各高脂肥胖亚组中最低,远低于NC组和OB-NS组( P<0.01),OB-GS组和OB-FFA组胰岛素储备与OB-NS组比较也有不同程度降低( P<0.05)。OB-FG组β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和OB-NS组( P<0.01)。结论 糖脂联合毒性在引起肥胖大鼠酮体生成显著增加的同时也导致胰岛 细胞分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高脂饲料诱导Wistar和SD两种品系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异同,为此类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及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实验平台。方法:Wistar大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Wistar N组(全价普通颗粒饲料),Wistar HFD组(合成高脂饲料),SD N组,SD HFD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连续喂养8 w。每周大鼠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中GLU、INS、CHO、TG、LDL-C水平,计算ISI、IRI。结果:8 w后,Wistar大鼠和SD大鼠均表现出糖耐量减低、血清INS水平升高、ISI降低、IRI升高,且伴有明显的血清脂质代谢紊乱,表明两种品系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8 w后均能形成显著的胰岛素抵抗模型。但Wistar大鼠糖耐量降低、IRI增加较SD大鼠明显(P<0.05,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两种品系大鼠均可诱导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Wistar大鼠较SD大鼠更易诱发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每型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统计T2DM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中医症状及与性别、体重、痛程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中医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腰酸膝软(7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ZDF(fa/fa)大鼠高脂饲喂后的糖脂代谢特点和胰岛素抵抗特性.方法 取ZDF(fa/fa)大鼠6只(ZDF模型组),每日饲喂高脂饲料,另取ZDF(fa/+)大鼠6只(ZDF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6周;每周称重,隔周检测GLU、TG、CHOL、TC、HDL-C、LDL-C,计算TC/HDL-C和AI,于第6周检测空腹胰岛素,并进行糖耐量与胰岛素耐量试验,计算HOMA-IR和HOMA-β.结果 ZDF(fa/fa)大鼠高脂饲喂后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迅速升高(p<0.01),TC/HDL-C和AI显著升高(P<0.01),饲喂第4周后趋于稳定;第6周的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显著升高(P<0.01),而HOMA-β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ZDF(fa/fa)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后出现高血糖伴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出现胰岛素耐量增加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较适合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丽英 《吉林医学》2011,32(12):292-29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IL-6表达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29只正常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9),高脂高糖喂养造模组(n=20)。喂养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7只IR大鼠再随机分为两组:①模型组:继续予高脂高糖饮食;②二甲双胍组:高脂高糖喂养加二甲双胍[300 mg/(kg.d)];6周干预后,观测胰岛素抵抗大鼠IL-6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高糖饲养6周后,造模组FBG、FINS均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血清IL-6、脂肪和肝脏组织IL-6 mRNA的表达均降低(P<0.05),ISI均升高(P<0.05)。结论:下调IL-6的表达可能是二甲双胍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功能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胰岛原代分离培养,分为6组,培养1d:NC1组(5.6mmol/L葡萄糖)、FFA1组(0.25mmol/L)、FFA2组(0.5mmol/L);培养3d:NC2组(5.6mmol/L葡萄糖)、FFA3组(0.25mmol/L)、FFA4组(0.5mmol/L);每组6个样本,每个样本20个胰岛。采用RT—PCR扩增胰岛素、PDX-1、Bax、Caspase-3基因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结果:①FFA1、FFA2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1组明显下降,FFA1、FFA2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A3、FFA4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2组明显下降,FFA3、FFA4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2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抑制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可能机制是FFA抑制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的合成,刺激胰岛细胞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并导致胰岛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 未使用口服降糖药且伴有肝内脂肪浸润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独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组,n=16)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n=17).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24周末时点,所有患者接受体格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空腹采血后进行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测腹内和腹部皮下脂肪分布(面积)以及肝内脂肪含量.对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 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及腹内脂肪面积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等方面,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肝内脂肪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上述改变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罗格列酮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浸润,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