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结核住院患者治疗期间存在的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60例,应用NRS2002筛查营养风险,对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三者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在1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6.25%(138/160),其中营养风险营养支持率2.90%(4/138),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4.55%(1/22),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48.75%(78/160),营养支持率为3.85%(3/78)。结论结核患者中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营养支持率较低,要正视营养风险的情况,将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张静  陈格亮  花超  温晓丽  刘璟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6):356-358,368
目的调查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使用情况,为营养支持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入长宁区中心医院内科的老年患者共500例,应用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营养支持的使用情况。结果患者的营养筛查适用率为95.20%,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8.8%和31.09%。有营养风险者115例接受营养支持(77.70%),无营养风险者38例接受营养支持(11.59%)。结论 NRS2002方法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有较高的适用率。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目前临床可能存在营养支持的某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其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化营养支持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150例胃癌住院患者术前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简表评估其术前营养风险状况。检测患者入院第1~2天和术后第7~10天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150例胃癌患者中,术前有营养不良者72例(占48%),无营养不良者78例(占52%);有营养风险者81例(54%),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66例(81.48%),无营养风险者69例(46%),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57例(82.61%)。患者术后营养指标除血红蛋白及血清前清蛋白外其他营养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有营养风险者比例较高,临床医生对其营养支持不够规范,需采取规范的临床营养风险评估和基于证据的临床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中实际使用营养支持的情况,为老年心衰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对162例老年住院心衰患者进行筛查评分,评分≥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记录患者使用营养支持的具体方式、使用起止时间、具体营养制剂情况。结果:162例老年心衰患者使用NRS2002的适用率为93.8%,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9.1%。其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使用率为67.9%,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使用率为60.0%。营养支持中使用率最高的是肠内营养乳剂瑞高(TP-HE)和瑞代(TPF-D)。50%的患者入院后第3天到一周内使用了营养支持,39.5%患者入院后两天内使用营养支持,10%的患者入院一周后使用营养支持。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部分有营养风险患者没有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且营养支持使用时间和肠内营养支持液的使用没有规范化,临床治疗中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应用于肠内营养中对肠内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对照)组、布拉氏酵母菌肠内营养(观察)组。观察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状况的变化,对两组疗效及治疗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对照总有效率(65.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应用于临床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恢复以及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伴有营养风险的肺结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NS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ONS组接受口服肠内营养粉剂(TP)补充营养8周+常规饮食指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血液指标(清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对比两组肺结核临床治愈率、痰菌转阴时间和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结果 ONS组NR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ONS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ONS组体质量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NS组涂阳患者痰菌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S可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并有助于缩短痰菌转阴时间、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比较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患者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两组皆于入住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入住当天及第8天分别检测记录各项营养状态指标。同时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及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住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皆较入住当天下降(P<0.05),E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较入住当天有明显升高(P<0.05),P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与入住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时间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ICU留住时间,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5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中,除体重和血红蛋白数在术前与术后第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比较,术后与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效果相当,但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肠内营养可作为老年胃癌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手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肠外营养治疗中全营养混合液的联用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侃 《中国药房》2005,16(11):864-866
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IO),是使用无菌混合技术将所有肠外营养(PN)日需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在一个3L的袋中,然后输注给需要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其配方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进行调配,给临床TPN支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安全.不过,TNA的使用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蛋白质代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弥补上述不足,近年来联合应用药物增强TNA疗效的研究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广泛开展,本文就TNA联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对高血糖危重患者血糖、血脂、电解质、氮平衡、蛋白质等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7例高血糖症危重患者应用3种相同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益力佳组患者空腹血糖变化不大,无需加用胰岛素;而能全力组和安素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升高明显(P<0.05),需加用胰岛素治疗;3组患者的电解质、血淋巴细胞计数、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均维持在正常范围。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早期均存在负氮平衡;3组患者肠内营养前后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高血糖症危重患者应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高膳食纤维与单不饱和脂肪酸营养配方比高糖营养配方更有利于高血糖危重患者血糖的下降,胰岛素使用量也减少,同时不影响血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尿样监测推测日蛋白质和盐分摄入情况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开展营养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CKD患者(n=40)在家中自行收集24 h尿样,由营养师和医生根据24 h尿样检测结果推测日蛋白质和盐分的摄入情况,并依此配置饮食方案,给予相应的营养指导。结果与营养指导前相比,患者经营养指导后日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尿样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从性,有效延缓CKD患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了解营养支持应用状况,为营养支持合理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本院肿瘤内科首次住院的5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统计营养风险发生率,调查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现状与合理性。结果 (1)完全采用NRS2002方法患者为80.63%(412/511),不完全适用为19.37%(99/511);(2)老年患者营养风险比例为50.85%(120/236),中青年患者中,营养风险比例为34.91%(96/275),老年患者营养风险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3)NRS评分≥3分者BMI平均明显低于<3分者BMI平均值;NRS评分≥3分者为39.9%(200/511),但BMI<18.5患者仅为21.1%(108/511);(4)营养风险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比例为62.04%(134/216),使用PN支持比例91.28%(136/149),其中采用混合输注比例25.7%(35/136),采用非混合输注比例74.3%(101/136),使用EN支持比例8.72%(13/149),PN:EN﹦10.5:1。结论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常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筛查能反映肿瘤患者营养状况,预测肿瘤患者营养风险,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仍存在某些不合理性,深化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营养支持指南和应用规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持续胃管内恒速饲入营养素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营养泵组)和对照组(传统鼻饲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在腹胀、腹泻、呛咳、返流及误吸方面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结论营养素的持续泵入有利于危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素的吸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储霞飞  黄强  袁丽  谢放  胡传来 《安徽医药》2020,41(11):1261-1264
目的 探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给予的最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行PD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行肠内营养开始的时间,分为<24 h组(术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24 h~组(术后24~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及48 h~组(术后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各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且≤24 h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0.05)。<24 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24 h~组及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胰瘘、胆漏、胃排空延迟、腹腔出血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后最佳肠内营养时间为术后24 h内给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针对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在神经内科接纳的120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一般组进行常规的肠内营养护理(EN),观察组则是采用循证护理;对基础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一般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27.13±5.28)g/L,血红蛋白为(91.23±12.82)g/L;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39.15±5.60)g/L,血红蛋白为(131.23±13.82)g/L,观察组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一般组(P <0.05),具有可比性。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则为26.67%,组间对比意义存在。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肠内营养护理效果地提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接受营养治疗对患者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4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照组1204例未给予营养治疗,治疗组1220例给予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TC、TG、2hPG及HbAlC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FPG、TC、TG、2hPG及HbAl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剖宫产、巨大儿、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能够明显改善GDM患者的血糖与血脂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和ARDS发生率,适用于GDM患者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南药学》2019,(2):286-290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患者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随机(1∶1∶1)、平行对照试验,将需要肠外补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18岁)按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剂量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研究。结果第7日(D7)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感染性并发症、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非感染性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外营养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有助于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和ICU住院时间,添加高剂量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制剂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助于增加外科重症患者支链氨基酸含量,改善蛋白质代谢,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添加高剂量可能效果更佳;有助于降低外科重症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低蛋白饮食可以减轻尿毒症的症状,改善终末期肾病营养状态和推迟开始透析治疗时间,并能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但大量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蛋白质摄人不足是导致其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据统计,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18%~70%。那么,进入血液透析治疗阶段后,患者蛋白质的摄人量(DPI)应维持在何水平呢?我们总结了30例MHD患者在不同蛋白质饮食1年后营养状态的变化,旨在探索这一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