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例患者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于1991年4~12月安置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术后随访30~39(34.5±4.1)个月。共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127次,AICD放电148次。除例1在1次发作VT时5次放电不能转复外,其余每例每次发作VT时,AICD均能有效地识别并终止。其中例1VT发作4次共放电16次。例1、例2分别于术后12个月及9d开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未见VT发生。例3VT发作与心功能有关,使用相应药物后VT不再发生。例4VT发作频繁与精神因素有关。结果提示:①AICD能迅速有效地终止VT;②AICD可能存在误放电;③植入AICD的病人要配合药物治疗;④植入AICD的病人进行精神治疗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植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四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正>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AICD(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ICD系统通过植入的电极连续地监视患者的心电活动,当识别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后,可按预设置的程序和参数自动通过电极给心脏发放电休克脉冲,强迫心脏在瞬间几乎全部同时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心脏停搏而导致电活动位相一致,这样就有可能重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 1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结果。 10例为单腔ICD ,2例为双腔ICD ,通过ICD程控仪调出ICD内储存的资料 ,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 ,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例随访 16 .8± 9.9个月 ,有 8例接受成功的ICD治疗 ,占全部患者的 72 .7% ;2例 5次将快速心房颤动误识别为室性心动过速 (VT) ,1例误将窦性心动过速识别为VT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后 1例VT加快 ,ICD识别为心室颤动 ;调整VT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进一步随访 ,未再发生类似情况。结论 :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提高患者生存率 ;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5.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用于治疗高危的心律失常时 ,可使之在数秒钟内转复为正常心律。本例患者院外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朦 ,入院时心电图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 2 6 0次 /分 ,药物治疗无效 ,行同步电复律 ,心律转为窦性。经各项检查 ,仅提示反复性单形性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死于院外。对恶性心律失常所致晕厥及心脏骤停的幸存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 brillator,ICD)可降低心性猝死率。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心内一科于2004年11月成功救治1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伴晕厥的高龄患者,为其植入ICD,并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 ,5 3岁 ,因阵发性心悸 7年 ,加重 2月昏厥 2次以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 2级入院。室速时QRS波群宽大 ,有种形 ,频率 2 0 0次 分 ,电轴右偏 ,另一种频率 110次 分 ,电轴不偏 ,入院后采用心律平、利多卡因、慢心律、胺碘酮治疗均不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 ,为此 ,采用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治疗 (CPIVENTAXPRx)。术后第 13和 2 3天分别发生频率 2 0 0次 分的室速 ,ICD复律均获成功 ,住院 2 8天出院 ,为控制室速发生次数减少除颤器放电频度 ,延长使用寿命 ,出院后服用胺碘酮。出院后第 10…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植入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一例刘传木,田明坤,李明平,苏晞,顾春英,李启田,石玉杰,乔鲁军,巩叶辉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因反复发作心悸、头晕半年,晕厥4小时入院。查体:Bp9/4kPa,咽部充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音。心界向左轻度扩大,心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  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 次VT发作中,94.6% (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 。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 。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 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  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是发挥ICD有益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应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最初,ICD植入的适应症范围较窄,只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目前ICD植入的适应症已经扩展到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在我国,ICD植入尚不广泛。我们2008年7月-2010年7月间共收治15例ICD植入病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我院所做的1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ICD/CRT-D)术后患者发生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ICD/CRT-D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ES及未发生ES的基础临床特征。结果:CRT-D组33例(27.5%)出现ES,其中16例(48.5%)以室速、10例(30.3%)以室颤为首发心律失常事件。ICD组21例(16.8%)出现ES,其中10例(47.6%)以室速为首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同CRT-D不同,该组室速、室颤多在术后12个月后出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患者发生ES的几率更高,为发生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26,P0.001)。结论:ES在ICD/CRT-D术后患者中并不罕见,LVEF减低的患者更易发生ES。  相似文献   

15.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心源性猝死,提高患者生存率。电风暴是ICD植入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不仅缩短ICD的寿命,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文章就电风暴的定义、发生率、长期预后、促发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报道 2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ICD ,并进行随访观察 ,从心电储存器中了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结果 :1例发生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由于ICD放电过迟 ,导致患者心源性晕厥。另 1例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致ICD误感知。 2例均经过重新调试 ,设置ICD工作参数 ,并联合足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随访至今未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结论 :术后严密随访 ,合理设置工作参数 ,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提高ICD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机动车辆的普及,我国拥有驾照的人群数量已极为庞大,交通安全亦上升为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亟待改善。驾驶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于哪些人群应限制驾驶尚无定论。尽管目前对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是否应限制甚至禁止驾驶尚存争议,但国人对此领域的认识明显不足。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国人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和相关法规的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心源性猝死,提高患者生存率。电风暴是ICD植入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不仅缩短ICD的寿命,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文章就电风暴的定义、发生率、长期预后、促发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经静脉植入心脏复律起搏除颤器1例陈君柱,陶谦民,朱建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杭州310003)沙振球,谢培怡,袁顺达,胡玉卿,房溶娟(浙江绍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男性,34岁。50余天前因突发晕厥和阿-斯综合征入院。此次因少量饮酒后突发心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