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重点探讨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预测内膜恶变风险的内膜厚度阈值.方法:选择245例绝经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绝经后出血(PMB)组(124例)和无PMB组(121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PMB组...  相似文献   

2.
作者实施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妇女绝经后出血或激素替代治疗期间不规则出血 ,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4mm的患者是否可以不作子宫内膜活检 ,故作者对 36 1例年龄≥ 5 0岁因绝经后出血或激素替代治疗期间不规则出血妇女行阴道超声检查 ,对子宫内膜厚度≤ 4mm者则作宫颈涂片巴氏检查 ,在 4~ 12个月重复检查 ,期间再次出血则作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厚度≥ 5 m m者或作诊刮或作子宫内膜活检。结果 :16 3例妇女子宫内膜厚度≤ 4mm中有 1例子宫内膜癌 ,被超声漏诊而由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 ,2例超声检出为附件恶性肿瘤 (卵巢及输卵管癌各 1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无出血症状的绝经后妇女超声子宫内膜增厚的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因为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4 mm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无出血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别有450例无出血和478例有出血绝经后妇女纳入了该研究,最常见的宫内病变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无出血患者中共诊断出13例(2.9%)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5例(1.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出血患者中共诊断出68例(14.2%)子宫内膜癌和4例(0.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结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超过10 mm者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应重视子宫内膜厚度在4~10 mm且合并糖尿病、高龄、未产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TAM)对子宫内膜的病理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共622例,术后197例服用TAM,其中59例患者因异常阴道流血或超声子宫内膜异常行宫腔镜诊刮术,将其分为绝经前组及绝经后组,以服药时间3年及5年为界值,分析子宫内膜病理情况。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包括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其余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及正常子宫内膜,根据子宫内膜病理结果分析绝经前及绝经后超声诊断异常子宫内膜增生的标准。结果乳腺癌术后服用TAM患者197例,其中59例行宫腔镜诊刮术,因异常阴道流血就诊者占32.2%(19/59),经病理证实有子宫内膜病变者占76.3%(45/59),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最高;绝经前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3.4%(1/29),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20.7%(6/29);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20.0%(6/30),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生。TAM服用时间超过3年或5年,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增加(P0.05)。绝经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有关(P=0.035),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达15mm时可作为诊断绝经前异常子宫内膜增生的最佳超声诊断阈值;而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无关(P=0.631)。结论乳腺癌术后服用TAM能够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增生,绝经前患者亦有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不可忽视对服用TAM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的监测。服用TAM时间超过3年者,需更加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绝经前超声子宫内膜厚度15mm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内膜增生的最佳超声诊断阈值;绝经后仍以超声子宫内膜厚度5mm作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阴道超声检查对检测子宫内膜团块性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但无特异性,对绝经后阴道流血者尤为适用。对103例绝经后阴道流血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其中48例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或子宫内膜团块直径在5~10mm者,行经阴道子宫超声造影(TVHS)。患者年龄46~87岁,平均58岁。绝经后至少6个月,阴道流血史至少3个月,无1例行激素治疗。近期未进行宫内膜活检者。 经阴道子宫超声造影的方法:患者取仰卧膀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中的诊断意义,以及临床干预指征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绝经后无症状的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261例。分析子宫内膜病理和子宫内膜厚度、B超影像特征及其与患者一般情况的关系。结果:26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47±6.99)岁,平均绝经时间(11.78±7.48)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10.63±4.48) mm。261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190例(72.8%),子宫内膜癌7例(2.7%)。正常子宫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17±2.11) mm、(10.63±4.43) mm、(16.29±6.5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宫腔镜病理结果作ROC曲线,以子宫内膜厚度11.5mm为界值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0.47%。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生育史、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乳腺癌病史。均无显著相关。绝经5年内的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内膜恶性病变比率可能相对较高。261例患者中,145例(55.6%)超声提示宫腔异常回声,116例未提示宫腔占位。超声有或无宫腔占位的病理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最常见的病理为内膜息肉,无论超声是否仅提示内膜增厚或提示合并宫腔占位。对于息肉和其余病变,宫腔镜是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的患者,内膜厚度超过11.5mm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内膜癌的风险,建议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7.
与他莫西芬有关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长期应用他莫西芬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本文报道1例与他莫西芬有关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均较少见,故常造成诊断困难。患者53岁,既往无妇科病史,因严重的绝经后出血而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8年前因浸润性乳腺癌行乳腺切除术,术后一直服用他莫西芬,剂量为40mg/d。 大体观子宫浆膜有一个出血性结节,肌壁间有多发而坚硬的肿瘤结节。子宫内膜息肉长6cm突向囊肿,顶端有出血,宫内膜厚达1cm并有多发性的囊肿,左卵巢和双输卵管均正常,右卵巢囊性肿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前B检测子宫内膜的价值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评估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刮宫术的价值。方法19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检测,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4mm时,可考虑避免诊刮术。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30例绝经后妇女有异常子宫出血者(年龄39~81岁)吸宫取子宫内膜前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内膜厚度与病理结果的关系。30例患者中有18例正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按Padwic 1986年所订标准加服孕激素前阴道流血定为异常出血。采用阴道探头顺子宫纵轴方向测量前后向内膜最大厚度,冠状切面容易偏斜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吸宫时用3mm不锈钢吸管在宫腔各部位取样,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11例(37%)超声显示内膜厚度≤5mm(范围1~5mm)。其内膜病理为“组织少不足以诊断”。17例超声显示内膜厚度≥6mm(范围6~25mm)。其病理结果分别为:增殖6例、分泌期3例、内膜增生3例、息肉2例、腺癌1例(超声呈息肉样病变)及组织少不足以诊断2例。另2例由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对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无症状患者(无症状组)及同期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者(出血组)进行诊断性刮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的86例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4例(51.16%),良性病变42例(48.84%),无恶性及癌前病变;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的79例中,非器质性病变48例(60.76%),良性病变17例(21.52%),恶性14例(17.72%)。无症状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良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恶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无症状绝经后妇女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者中内膜病变与内膜厚度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不伴阴道出血时,多为良性病变,对于肥胖、内膜厚及绝经年龄较长患者更应重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时,恶性病变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越来越受到重视。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绝经后妇女中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和绝经后阴道出血。经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是常用的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手段。在医学上,对于无阴道出血症状的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尚不明确。无症状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要根据是否存在高危因素个体化评估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适当的诊断不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避免造成绝经女性的过度恐慌和减少不必要的有创诊疗,在临床中有现实意义。综述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疾病的特点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前B超检测子宫内膜的价值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评估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的价值。方法:对19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77例内膜厚度≤4mm者中,74例(96.1%)子宫内膜属生理性改变,3例为内膜癌;115例子宫内膜厚度≥5mm者中,92例(80.0%)子宫内膜属病理性改变,其中59例(51.3%)为内膜癌。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检测,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4mm时,可考虑避免诊刮术。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妇女阴道超声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重要的价值。正常萎缩的子宫内膜很薄,声像法测量为2~3mm。在未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中,超声检查子宫内膜〈5mm,无行诊刮术必要。子宫内膜≥5mm应作诊刮术,进一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绝经后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建议子宫内膜〈8mm为阈值界限,在无症状的妇女中不需作进一步检查。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子宫内膜的阴道超声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道超声检查分辨率高,能清楚地显示子宫及其结构,尤其是子宫内膜。为区别病理性和正常内膜的超声图像,首先必须建立超声的判断标准。为此,对1988~1992年间232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在诊刮前行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内膜厚度、结构(均质性或非均质性)、与子宫肌层的界限、宫腔裂隙、子宫大小和病灶存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复合回声(EEC)厚度对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术前接受超声检查的20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以活检或子宫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为标准,回顾性对比分析Ⅰ型(121例)和Ⅱ型(84例)子宫内膜癌超声特点,对EEC厚度、是否有宫腔内积液或病变、子宫肌层肿物、子宫大小和附件肿物及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例(10.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EEC≤4 mm,其中Ⅰ型1例(4.8%),Ⅱ型20例(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9%Ⅰ型和25.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且EEC≤4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EC≥5 mm 56例,≤4 mm 20例,显示不清8例。20例EEC≤4 mm患者中发现≥1项异常超声表现:4例(20.0%)宫腔积液,5例(25.0%)宫腔占位病变,8例(40.0%)子宫肌层占位病变,14例(70.0%)子宫增大,2例(10.0%)附件区占位病变。结论子宫内膜线薄,特别是合并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时不能完全排除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应刮宫或宫腔镜检查并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62.2±7.5)岁,平均绝经时间(11.5±7.4)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9.5±3.6) mm。术后病理提示:2例(1%)子宫内膜癌、1例(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3例(98.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87例(90.8%)、萎缩性子宫内膜13例(6.3%)、增殖期子宫内膜1例(0.5%)、子宫肌瘤2例(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产次、绝经时间、体质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应用他莫昔芬、子宫内膜厚度均对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无影响(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低,严密随诊观察是可行的。如患者出现阴道出血或内膜厚度明显增加,需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198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阴道出血62例,月经异常、更年期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13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诊断性刮宫术或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内膜厚度<4mm14例中,12例属生理或炎症性改变(85.7%),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8例内膜厚度≥5mm中43例(89.6%)子宫内膜有病理改变,其中癌前期病变3例,子宫内膜癌12例(占31.3%)。月经异常、更年期不规则子宫出血136例中,115例(84.6%)子宫内膜有病理改变,其中内膜癌3例、粘膜下肌瘤、肌瘤肉瘤变2例。  相似文献   

18.
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情况及临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184例(无症状组)行宫腔镜检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同期伴有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99例(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理多数为子宫内膜息肉(119例,64.67%)或黏膜下小肌瘤(17例,14.67%),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6例(7.61%),仅有9例(4.89%)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28例(28.28%),黏膜下小肌瘤4例(4.04%),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8例(18.18%),子宫内膜癌37例(37.37%)。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变阳性检出率高(>90%),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检查是探查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复合回声(EEC)厚度对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术前接受超声检查的205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以活检或子宫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为标准,回顾性对比分析Ⅰ型(121例)和Ⅱ型(84例)子宫内膜癌超声特点,对EEC厚度、是否有宫腔内积液或病变、子宫肌层肿物、子宫大小和附件肿物及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例(10.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EEC≤4 mm,其中Ⅰ型1例(4.8%),Ⅱ型20例(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9%Ⅰ型和25.0%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且EEC≤4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型子宫内膜癌中,EEC≥5 mm 56例,≤4 mm 20例,显示不清8例。20例EEC≤4 mm患者中发现≥1项异常超声表现:4例(20.0%)宫腔积液,5例(25.0%)宫腔占位病变,8例(40.0%)子宫肌层占位病变,14例(70.0%)子宫增大,2例(10.0%)附件区占位病变。结论子宫内膜线薄,特别是合并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时不能完全排除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应刮宫或宫腔镜检查并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准确的诊断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女性,如有阴道出血等症状,应积极按照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流程;而无症状的女性是否应该积极筛查、如何进行筛查仍有争议。多数研究结果证明经阴道超声(TVUS)结合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评估内膜病变,但是TVUS下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仍存争议。TVUS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人群中的低特异性给临床处理造成困扰,且绝经后无症状人群行TVUS筛查能否提高子宫内膜癌总体5年生存率仍被质疑。随着医疗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经阴道注水超声、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等新兴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手段似乎能够替代TVUS用来评估该人群的子宫内膜情况,或弥补TVUS的不足。分析临床常用的几种检查手段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女性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现有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病理内膜厚度阈值,综述该人群的临床处理评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