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2周内、发病2周至1月、发病1月以上)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4%。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疗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是已被针灸界及患者认可的好方法。周围性面瘫作为一个外感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多因机体脉络空虚,六淫之邪(主要是寒邪、热邪)乘虚侵犯人体,客于面部经筋、脉络而成,因此,在运用针灸治疗该病时要针对病机辨证施治。兹举笔者验案四则,浅述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辨治通络四法,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3.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吴曦  胡卡明  陈晓琴 《中医杂志》2008,49(5):465-46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针灸治疗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丰富,鉴于周围性面瘫具有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我们就周围性面瘫的分期、针刺时机、神经定位以及疗效评价等问题,对近年来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郭芳  郝风玲 《国医论坛》2019,34(6):68-70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思路方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分期研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结果: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多联疗法的应用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存在较大优势,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然而在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时间窗上尚存在较大分歧,临床治疗中缺乏明确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恢复后期、后遗症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丽 《光明中医》2008,23(7):932-933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26例,好转4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82%。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方法结合分期治疗对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内(发病至2周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恢复期(2周之上)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闪罐及低频电针仪治疗。结果中西医方法结合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并且在不同分期的治疗中,分期治疗有显著差异性,表明介入治疗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痊愈率越高。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西医方法结合分期治疗有不错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多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为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现临床上多采用针刺分期治疗,且透刺仅用于恢复期。我们通过辨证分析后施以针灸和药物治疗,并把透刺用于周围性面瘫的各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行针手法,且注意针刺时的体位及留针方法,同时用飞刺治疗下睑外翻和上睑闭合无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名老中医金伯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色及经验。金老治疗周围性面瘫是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将翳风作为诊断预后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穴,通过翳风穴压痛及阳性反应物明显程度判断疾病的轻重。治疗时针刺翳风穴多与皮肤呈60°~80°角向咽喉方向进针,以得气迅速并保证安全,且其刺法在不同分期随治则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有寒冷刺激学说、缺血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多因机体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卫表不固,外感风寒热邪,侵袭面部筋肌,以致经络痹阻,经筋失养而纵缓不收。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针刺取穴、病案举例等方面,介绍分期辨证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分期针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即不分期针刺组,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分期针刺治疗与不分期针刺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以及分期针刺治疗各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①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不分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三组疗效要优于第四组。②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分期针刺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疗效要优于分期针刺治疗组。③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不分期针刺组;在分期针刺的基础上增加灸法、电针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分期针刺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3.
浅议面瘫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针刺、TDP照射、穴位注射。结合中频电对周围性面瘫,根据病程长短分期、采用不同穴位,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痊愈率91.04%,总有效率98.93%。结果:分期、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收效快,疗程短,比传统的针刺手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袁静  卢丽娜 《光明中医》2006,21(11):33-34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口僻".是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早期治疗则是关键,治疗正确则阻止病变发展使病及早治愈.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我国古代中医书籍中早有记载.笔者在临床治疗实践中,采用中药贴敷配合针刺治疗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方法:运用分期针灸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结论:诊治思路清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从病因病机、分期、分期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着重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阐述了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期大幅度提高疗效,增加治愈率,为更多周围性面瘫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2005年-2010年期间治疗周围性面瘫160例,把该病分成早、中、晚三期,在疾病不同的时期采甩不同的治疗方法,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并把2005年以前治疗的116例周围性面瘫设成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临床疗效肯定。近年来关于周围性面瘫的文献报道很多,但专题讨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的文献相对较少。面瘫不同分期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何时介入针灸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临床医生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或是发表了自己的经验体会,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概述浮针疗法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从介入时机、方案设计、进针点、扫散和再灌注、留管时间、针刺频次方面分析周围性面瘫不同分期的浮针施治特点。发现临床运用中在扫散与再灌注、留管和针刺频次方面尚无规范和标准,研究中对分期论治的探索不足。未来需要形成规范标准的操作以促进临床推广,并根据疾病的分期特点完善施治规律及疗效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适宜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不同分期使用的电针波形、电针频率、留针时间、电针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结果: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且数据有效文献272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07篇(39.34%),恢复期周围性面瘫118篇(43.38%),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28篇(10.29%)。涉及电针波形选择的文献247篇,疏密波占50%;涉及电针频率的文献147篇,≤2Hz有58篇,占39.45%;涉及电针持续时间的文献253篇,30min占62%;涉及电针强度的文献228篇,以患者耐受为度占59%。结论:周围性面瘫的电针治疗应用广泛,电针刺激参数选择标准不统一,不同分期选择波形与频率有一定倾向性。电针在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中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急性期面瘫,前者大多数选择疏密波,后者多选择连续波;不同分期面瘫的电针频率选择以低频(2Hz左右)为主,电针持续时间多为30min,强度大多以患者耐受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