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MP)的疗效.方法 将90例MP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静脉滴注3~7 d;采用红霉素30 mg/(kg·d).静脉滴注7~14 d.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红霉素治疗组要短,而且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功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MP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将92例MPP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2组患儿除均予综合治疗外,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30 mg.kg-1.d-1,应用10~14 d;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即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应用3~5 d)后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1.d-1,应用7 d)。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a<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P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磺化物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患儿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再辅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免疫指标,比较难治性MP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73.75%;此外,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9.12±2.36)d,咳嗽消失时间(8.13±2.13)d,退热时间(4.36±2.21)d,住院时间(13.34±2.5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1±2.13)d,(13.51±2.36)d,(7.58±2.55)d,(19.14±3.31)d;治疗后两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难治性MP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用于辅助治疗MP不仅能提高MP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改善免疫功能,同时也能降低难治性M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均使用阿奇霉素粉针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雾化吸入炎琥宁注射液和口服阿奇霉素颗粒剂,对照组予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剂,5~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副反应及总有效率,随访半年,记录患儿出院后反复喘息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7.78%(44/45),对照组有效率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喘息发生率4.44%(2/45),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疗效,减少患儿日后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用抽签法分为两组,40例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入,连用3 d,停3 d,再用3 d;40例采用乳糖酸红霉素30 mg/(kg.d),分2次,Q12 h静脉滴入,连用14 d。用专用表格记录患儿治疗前的病情和在疗程中逐日观察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拍X线胸片,按疗效判断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90%)明显高于红霉素组(56.8%),χ2=3.85,P<0.05;症状、体征消失较快(P均<0.05);而不良反应明显较少,χ2=12.58,P<0.01。结论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疗程短,用法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门冬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65例随机分成2组。34例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用药5d;31例采用红霉素15~30mg/(kg.d)静脉滴注,用药7~14d。治疗后根据疗效评价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79.41%)明显高于红霉素组(48.39%)(χ2=6.82,P<0.05);不良反应明显较少(χ2=10.52,P<0.01)。结论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降阶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10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及普通儿科呼吸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喘息患儿97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规范采用联合降阶梯疗法患儿作为治疗组,以仅采用门诊常规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非联合降阶梯疗法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综合性治疗,包括吸氧、退热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口服泼尼松5mg/d,每天1次,疗程3d;口服阿奇霉素0.1g(/kg·d),疗程3d;每晚用妥洛特罗贴剂1贴(0.5mg/d),疗程7d;口服氯雷他定3mL/d,疗程14d;口服孟鲁司特钠4mg/d,疗程21d。对照组采用目前门诊常用治疗方案,包括采用静脉滴注琥珀氢考或甲强龙、平喘药物、抗生素、祛痰止咳合剂、雾化吸入激素等。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哮鸣音评分及症状体征消失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个月内复发次数、治疗费用、家长误工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儿对该方案接受度较高(P<0.05)。结论联合降阶梯疗法应用于婴幼儿喘息疗效肯定,且方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伤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近年来儿童伤寒耐药性明显升高,且对目前的替代剂头孢曲松和诺氟沙星的耐药菌株也有 增多的趋势,为探讨治疗儿童伤寒其它合适替代药物,该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伤寒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用和 耐受性。方法 45例确诊伤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 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9%,两组间差异无 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分别为3.12±0.44d和3.18±0.53d,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伤寒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住院重症CAP患儿在相同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头孢美唑联合阿奇霉素(研究组)或单用头孢美唑(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体温下降、咳嗽减轻和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61.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P=0.003)。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82±1.17)d、(6.86±2.06)d、(6.30±2.04)d和(7.28±2.11)d,均短于对照组的(3.25±4.35)d、(9.72±3.96)d、(8.79±4.00)d和(10.14±3.9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2~5.53,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美唑治疗CAP疗效确切,重症CAP患儿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合理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