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明隔囊肿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明隔囊肿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透明隔囊肿的CT和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癫痫和精神异常等。结果:透明隔为两片神经胶质薄版,位于两侧室额角间,透明隔囊肿(SPC)可分为无症状性透明隔囊肿(ASPC)和症状性透明隔囊肿(SSPC)。结论:透明隔囊肿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方法具有微创、高效、损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27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诊断证实,患者均采用侧脑室额角入路行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结果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的2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完全消失,合并脑积水患者9例均明显缓解,伴有癫痫的7例患者术后,有5例未再发作;复查头颅CT或MRI透明隔囊肿消失21例,明显缩小6例。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以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10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以间断性发作的颅高压症状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囊肿最大宽度12-35 mm,行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结果随访3~17个月,8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是治疗有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副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 10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以间断性发作的颅高压症状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囊肿最大宽度12~35mm,行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结果 随访3~17个月,8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是治疗有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副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透明隔间腔及透明隔囊肿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60例CT诊为透明隔间腔形成或透明隔囊肿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男 94例 ,女 66例。 12 8例CT诊断透明隔间腔形成 ,3 2例CT诊断透明隔囊肿。临床分别诊断为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单用药物治疗 118例 ,使用立体定向手术引流治疗 14例。结论 透明隔间腔形成及透明隔囊肿与临床诊断无特异性对应关系。病人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有效 ;少数药物治疗效差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韦以存  李廷阳 《微创医学》2010,5(3):240-241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技术行囊肿脑室造瘘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病人术后头晕头痛症状均明显减轻,9例病人自觉头脑较术前清醒,5例病人晕厥症状消失,3例病人无再发癫痫发作,脑电图示慢波或棘波明显减少消失;术后1周复查CT发现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36个月随访复查CT/MR示囊肿呈腔隙状,原扩张的脑室回缩;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明隔间腔及透明隔囊肿与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0例CT诊为透明隔间腔形成或透明隔囊肿者的病历资料。结果:男94例,女66例。128例CT诊断透明隔间腔形成,32例CT诊断透明隔囊肿。临床分别诊断为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单用药物治疗118例,使用立体定向手术引流治疗14例。结论:透明隔间腔形成及透明隔囊肿与临床诊断无特异性对应关系。病人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药物治疗效差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透明隔间腔的CT和临床表现。根据透明隔腔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结果 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为位于侧脑室之间,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影。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和癫痫等。结论 透明隔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的不同,同时也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以CT脑立体定向透明隔囊壁造口术治疗的 3例透明隔囊肿资料。 3例术后 2周~ 2个月复查CT示囊肿腔明显缩小 ;术后随访 3个月~ 2年 ,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未见囊肿复发。结果提示 ,应用CT导向定位行透明隔囊肿壁射频热凝毁损术 ,将囊腔与双侧脑室贯通 ,使囊肿明显缩小 ,由其导致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 ,且手术损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脑裂畸形的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裂畸型患儿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13例脑裂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呈多元性,多以癫痫为首发,其他有智力发育迟缓、轻度偏瘫、语言不清等.其中,融合型(Ⅰ型)11例,分离型(Ⅱ型)2例.合并透明隔缺如10例,4例伴发室管膜下钙化.结论:脑裂畸形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颅脑CT或MRI的广泛应用,透明隔囊肿易被发现,其常伴有临床症状。现就我院儿科1995年~2004年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透明隔囊肿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其中症状完全消失19例,减轻2例;3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他病例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开窗术是治疗透明隔囊肿理想的手术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透明隔发育畸形CT研究——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透明隔发育畸形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1998年7月~2001年12月期间11000例颅脑CT检查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观透明隔发育畸形病例102例,发病率0.927%,其中男性78例,女性24例,男女之比3.25:1,年龄2d~74岁。结果 透明间腔63例,透明隔囊肿23例,vergae氏腔60例,vergae氏腔囊肿2例,中间帆腔23例,中间帆腔囊肿5例(以上病例有重复)。临床上以颅脑外伤来检查者56例,以脑血管意外而检查者11例,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检查者6例,以发热查因而来检查4例,以头晕头痛查因而检查者12例,以癫痫样抽搐发作而检查者8例,以脑瘫查因检查者5例。其中临床排除其他病因,推测有10例透明隔发育畸形的临床症状可能与神经功能损害有关,占总病例9.8%,其10例病例中透明隔间腔5例,透明隔囊肿2例,中间帆腔囊肿3例,4例有癫痫样抽搐症状,6例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 CT能够明确诊断透明隔发育畸形的各种表现,但评估其临床价值时只有排除其它病因所致临床症状后才能诊断透明隔发育畸形是否有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透明隔先天性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并对其正常变异和病变进行鉴别。方法:运用CT横断轴位扫描观察并记录。结果:正常变异5例,透明隔发育不良1例,透明隔腔增宽1例,透明隔囊肿3例。结论:CT为诊断透明隔先天性病变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透明隔发育异常 (PSD)在头颅CT问世后检查阳性率明显升高 ,透明隔囊肿占38.6 % [1] 。但合并癫痫发作临床上并不多见 ,现报告 3例如下。例 1 ,女性 ,7岁 ,发作性四肢抽搐 2年余 ,每次约 1min ,间隔 2~ 4月一次 ,发作后全身乏力、头昏。无大小便失禁。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头颅CT :透明隔囊肿 ,直径6mm。脑电图 :大脑左中央区少量散在尖波 ,确诊后服用卡马西平效果欠佳 ,后改用苯妥英钠加鲁米那治疗 ,症状控制 ,随访 6年未发作过。例 2 ,女性 ,1 1岁 ,发作性四肢麻木 ,伴有手指抽动 6年余 ,每次约 1min左右 ,症状可自行消失 ,无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6.
张国富 《中原医刊》2005,32(5):18-19
目的探讨透明隔发育畸形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透明隔发育畸形病例共38例,进行颅脑常规CT扫描,必要时行薄层扫描,选择脑室系统层面进行分析和测量。结果38例透明隔发育畸形的病例中,单纯透明隔缺如8例,透明隔缺如合并其它畸形15例,透明隔间腔形成9例,透明隔囊肿4例。结论透明隔发育畸形发病率较高,部分病例可无临床症状,系通过体检或因头外伤就诊而发现,CT可清晰的观察到脑室系统及透明隔的情况,是诊断透明隔病变的较为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颅脑CT或MRI的广泛应用,透明隔囊肿易被发现,其常伴有临床症状。现就我院儿科1995年 ̄2004年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透明隔囊肿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10例,女16例;0岁 ̄1岁3例,1 ̄3岁6例,3 ̄7岁12例,7 ̄14岁5例。父母均为非近亲结婚,家族中均无遗传病史,无此病阳性家族史及癫痫史。本组病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11例,精神发育迟滞者5例,间断性头痛、头晕者10例。查体均无阳性体征发现。26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表现囊肿的形态呈长椭圆形,平行的透明隔薄壁向外膨隆突出,囊腔内密度与脑室内的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脑室囊肿和透明隔囊肿的神经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对5例侧脑室囊肿行脑室囊肿切开、囊壁部分切除并灼烧术,对8例透明隔囊肿行囊肿-侧脑室造瘘。结果13例中全部有效,囊肿明显缩小,症状消失或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手术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治疗侧脑室囊肿和透明隔囊肿。  相似文献   

19.
我院利用立体定向仪 ,在 CT导向并射频热凝毁损囊壁治疗透明隔囊肿 1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1 0岁 ,因发作性右上肢抽搐半月来本院就诊。头颅 CT示透明隔囊肿 ,左右侧脑室受压 ,连续 EEG检查均示异常脑电图。  手术方法 :在局麻下安装 ZD定向仪框架 ,行CT薄层扫描 ,取其透明隔囊肿左右及上下径最大的轴位片 ,于囊壁近、远侧各选择一合适靶点 ,计算其坐标值后安装导向装置。于右侧冠状缝前 2cm,中线旁开 2 .5cm颅骨钻孔 ,缓慢插入射频针至囊壁近侧靶点 ,以 75℃ 90 s毁损 ,稍进针并抽取适量囊液 ,退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结合神经内镜技术行透明隔囊肿造瘘18例.结果 除2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处理,2天后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16例术后1周复查头颅CT,囊肿均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至5年,头颅CT或MRI均显示囊肿缩小,张力消失,全部病例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6例完全消失,2例仅偶有头晕.结论 将立体定向与神经内镜结合起来,利用内镜直视下操作的特点,结合立体定向的准确性,扩大了内镜的应用范围,减少了副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