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深丛阻滞防治硬膜外麻醉下胆囊手术时肩部牵涉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胆囊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术中观察患者的肩部牵涉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优、显效率73.81%,对照组为38.1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有效率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无效率分别为9.52%和23.8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深丛阻滞可预治硬膜外麻醉胆囊手术时的肩部牵涉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其与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10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A组):n=50.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B组)n=50.A组: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药的同时压迫穿刺针下方的肌间沟,促使药液向头侧扩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25ml;B组:采用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20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4ml和5ml.结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98%,二组无明显差异.副作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8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仅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B组39例,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地佐辛5mg,总共16ml。麻醉成功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时可减轻疼痛,降低牵拉反应,延长镇痛时间,改善镇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手术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刘永军 《中外医疗》2013,(27):56-57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和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 ,探讨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药的同时压迫穿刺针下方的肌间沟,促使药液向头侧扩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25 mL;对照组应用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20 mL;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4 mL和5 mL。结果麻醉效果,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9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相比,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麻醉方法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时,麻醉效果较好,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其临床价值,值得被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注艾司洛尔对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迷走神经被阻滞所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副作用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艾司洛尔组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加10ml生理盐水,1min后,用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以C4一针法行单侧颈浅加单侧颈深丛阻滞。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行颈丛阻滞。以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C4深丛阻滞及颈浅丛阻滞。结果艾司洛尔组颈丛阻滞后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作为一种超短效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安全地使用于颈丛阻滞中,使循环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左旋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 =25).对照组(C 组):颈丛神经阻滞液为2%利多卡因10ml +0.5%左旋布比卡因20ml,加入1ml 生理盐水.观察组(D 组):局麻药中加入1ml 右美托咪定100μg.观察并记录阻滞前5min(T0)、阻滞后15min(T1)、手术切皮(T2)、术中分离甲状腺(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 SBP,DBP, HR,术中 NRS 镇痛评分、Ramasy 镇静评分.结果 D 组患者 T1,T2,T3的 SBP,DBP 和 HR 明显低于 C 组(P <0.05);C 组患者 T1,T2,T3时的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T0)均增高(P <0.05),D 组指标则相对平稳(P >0.05);D 组患者在麻醉期间 NRS 镇痛评分和 Ramasy 镇静评分优于 C 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力,有效地稳定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VAS评分以及OA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而言,在麻醉过程中选择采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患者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同时持久镇痛的作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锁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6%利多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20~30ml,Ⅱ组为实验组,即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组,注入0.6%利多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10ml。结果:两组临床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行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较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方法更简单,麻药用量更少,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成人锁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中行单纯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术中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手术过程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心率(HR)及非侵入性血压(NIBP)水平交互比较有差异,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对照组HR及NIBP水平上升,观察组HR及NIBP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h、2h、4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两组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相较于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基本能完全阻滞锁骨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欠佳,观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75例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1:1共15~18 ml行臂丛神经阻滞,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加注射用水5 ml配麻药共10 ml行颈浅丛阻滞后,观察术中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阻滞范围理想,麻醉效果均可.结论 臂丛加颈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罗伟 《中外医疗》2013,32(9):112-113
目的研究探讨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丙泊酚治疗后观察其应激反应特点,以确定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照组给予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治疗,在治疗中记录病人麻醉手术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多(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手术过后观察组各方面的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要少,并且观察组苏醒后疼痛舒缓程度评价的满意程度都比对照组大,证明患者比较乐意接受丙泊酚的麻醉治疗。结论应用丙泊酚治疗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独使用其颈丛神经阻滞治疗甲状腺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5一点法神经阻滞在颈肩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颈5一点法神经阻滞(30例),B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肌间沟阻滞(30例),观察两组在切皮时和骨折复位时的麻醉效果,术中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和脉搏氧的变化。结果颈5一点法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中的麻醉效果确切,与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5一点法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颈肩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 VAS 评分以及 OAA /S 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而言,在麻醉过程中选择采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患者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同时持久镇痛的作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深丛辅助肌间沟麻醉应用于锁骨手术较单纯肌间沟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锁骨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肌间沟阻滞组,观察组采用颈深丛辅助肌间沟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麻醉阻滞不全5例,占16.7%,其中1例阻滞不全较为明显,继而改为全身麻醉后手术;观察组仅出现1例麻醉阻滞不全,占3.3%,两组麻醉阻滞不全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气胸,1例后返神经麻痹,观察组未见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深从辅助肌间沟麻醉应用于锁骨手术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阻滞,麻醉效果更充分,阻滞更完善,相对麻醉量更少,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107例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云  谢建梅 《右江医学》2004,32(3):256-257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颈丛阻滞均采用一针法 ,颈深丛注射麻药1%利多卡因 +0 .2 5 %罗哌卡因 6~ 8ml,颈浅丛注射麻药 5~ 6ml。双侧颈深加双侧颈浅阻滞 2 1例 ,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 86例 ,术中均用哌替啶与氟哌利多合剂辅助麻醉。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尚满意 ,能顺利完成手术 ,有 45例 (占 42 .1% )出现心率、血压增高 ,4例颈丛阻滞 2 0~ 3 0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改全麻插管。全组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 ,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相关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或颈丛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肩部或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进行臂丛或颈丛阻滞,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0.1~0.7vg/(kg·h)至患者达到Ramsay3到6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患者对手术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5分钟患者维持Ramsay3到6级镇静,术后对患者访视发现其对麻醉穿刺和手术不良刺激的遗忘性高,术中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或颈丛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肩部或上肢手术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从而明显提高患者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建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790-791
目的观察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含1:20万U肾上腺素),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9.
方九江  安晓萍 《广东医学》2004,25(5):555-556
目的 比较 0 375 %罗哌卡因与 0 375 %布比卡因颈丛复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 5 4例拟行肩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R组 (罗哌卡因组 ,2 7例 )颈臂丛局麻药为 0 375 %罗哌卡因 30ml;B组 (布比卡因组 ,2 7例 )颈臂丛局麻药 0 375 %布比卡因 30ml,先用 9号针施行单侧颈丛阻滞 ,用一针式改良颈深浅丛阻滞技术 ,穿刺点选C4 ,注射 1 0ml局麻药。再用 9号针施行同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穿刺 ,注射2 0ml局麻药。记录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和效果及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 5 ,30 ,4 5 ,6 0min、术后 1h的MAP ,HR ,SpO2 。结果 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 (P >0 0 5 ) ,但R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P <0 0 5 ) ;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结论  0 375 %布比卡因或 0 375 %罗哌卡因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可顺利完成肩部手术 ,安全有效 ,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较弱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 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