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细胞 )可行性 ,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联合应用CD3单抗、干扰素 (IFN γ)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体外诱导CIK细胞 ,分析其表型特征、增殖特性和细胞毒作用 ,并与淋巴因子活化性杀伤细胞 (LAK细胞 )进行比较。结果 扩增后表达CD3+ CD56+ 细胞明显增多 ,至 2 8d时达 36 .8% ,与LAK细胞相比 ,CIK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作用 (P <0 .0 1)。结论 体外扩增CIK细胞可为儿童白血病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细胞(DC),并以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BM-DC)为载体研制骨髓瘤疫苗.方法 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的作用下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利用聚二乙醇(PEG)作为融合剂,将BM-DC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化学融合,并用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HAT)的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进行筛选.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特性、并检测其体外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 d并经磷酸脂多糖(IPS)刺激成熟的DC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 、CD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并且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展示出很强的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通过PEG融合及HAT筛选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可诱导T细胞生成针对sP2/0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对其有强大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BM-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利用BM-DC制备抗肿瘤疫苗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下诱导而来的一种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非限制性杀瘤的优点。脐血CIK细胞的增殖速度、杀瘤活性优于成年人CIK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NS)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凋亡变化,探讨泼尼松诱导细胞凋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在泼尼松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采血,进行细胞凋亡形态观察,计算百分率。结果:治疗前凋亡率为(9.94±6.27)%;第2周为(17.30±5.83)%,第4周为(15.60±4.58)%,第6周为(13.60±6.06)%,第8周为(10.18±4.01)%。治疗前与治疗后2、4、6周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第8周(减药2周后)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NS患儿使用足量泼尼松治疗可诱导外周血PBMC细胞凋亡增加,也诱导大部分患儿病情缓解,当泼尼松减量后诱导细胞凋亡随之减少。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凋亡变化对观察NS的激素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鲜和冻存脐血中血小板(PLT)、血小板微粒(PMPs)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对脐血CD34^ 造血干/祖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测定冷冻前后,脐血中PLT、PMPs的含量,以及脐血CD34^ 细胞与PMPs孵育后粘附分子(CD41a,CD61,CD62P)的变化。结果,冻存脐血中PLT含量减少、PMPs含量增加;新鲜PMPs上调CD3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比冻存PMPs强;脐血PLT经过深低温冷冻后仍然能被激发产生PMPs,并能上调CD3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结果显示:我们可以用冻存的PLT来获得PMPs,以提高干细胞粘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诱导脐血源树突状细胞对恶性血液病脐血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十分重要。诱导条件对树突状细胞产率影响很大。本研究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及TNF-α分阶段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效果。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以GM-CSF、IL-4及TNF-α分阶段诱导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生成,培养12 d收获细胞,以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结果:经培养12 d,每2×10 6脐血单个核细胞收获树突状细胞数为(0.46±0.13)×106,CD80+、CD86+细胞比例分别为89.98%±4.32%、86.86%±7.17%,而CD1a+细胞比例43.16%±5.80%,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结论:通过GM-CSF、IL-4及TNF-α的树突状细胞培养体系和分阶段诱导法可高效率诱导脐血树突状细胞。[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6(5): 377-38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了1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并与10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相比较。结果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可高达K562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75%~98%,而正常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具有适度低水平的酶活性,其相对活性为K562细胞的1.3%~5.7%。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以及骨髓(BM)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方法 悬浮培养诱导小鼠ESC生成拟胚体(embryonic bodies,EB),取14 d生长良好的EB转移至组织培养皿中,添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IL-3,培养2周后收获DC.同时联合应用GM-CSF、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两者进行检测.结果 ESC-DC、BM-DC经磷酸脂多糖(LPS)刺激成熟后其表面均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CD86及MHC-Ⅱ类分子.并具有极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ESC-DC具有与BM-DC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为DC的功能研究以及进一步制备相应的白血病疫苗提供又一可靠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NS)在强的松治疗前后激素敏感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细胞凋亡变化,以探讨PBMC凋亡在激素治疗中的意义及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37例激素敏感型NS儿分别于强的松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采血,进行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计算百分率。结果 治疗前后2、4、6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后外周血PBMC与尿蛋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激素敏感型NS儿使用足量强的松治疗可诱导外周血PBMC细胞凋亡增加,也诱导其病情缓解,当尿蛋白转阴后诱导细胞凋亡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0.
Li Y  Huang SL  Wu YF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204-205
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残留肿瘤细胞的清除需通过过继免疫治疗等手段来解决.通过特定细胞因子联合扩增脐血中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 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可增强脐血移植(UCBT)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
EBV-PTLDs affect as high as 20% of SCT recipi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T-cell depleted grafts while high mortality rates were also noted. Adoptive allogeneic and autologous CTLs have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this setting. However, the process of expansion of these cells is tedious and time consuming in both allogeneic and autologous CTL generation. For the allogeneic SCT, another major obstacle is unavailability of donors especially in an unrelated SCT setting.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utologous CIK cells (CD3+ CD56+) against autologous EBV-LCLs from post-SCT pediatric patients. We could demonstrate that CIK cells can be generated within two wk and did show the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gainst autologous EBV-LCLs. CIK cells may provide a potent tool for use in post-transplantation adoptive immuno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血及脐带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分析MSCs的表面标记。方法人脐带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单个核细胞,利用MSCs贴壁生长的特性,经培养、换液、传代纯化MSCs;分离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并传代。将传代的MSCs冻存,1个月后再复苏,观察复苏后MSCs的生长情况。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及脐带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经过传代后,贴壁细胞形态趋于同一。人脐血及脐带MSCs体外生长形态相似,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经冷冻保存,复苏后仍能较好生长。人脐血及脐带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59高表达,而表面标记CD14、CD33、CD34和CD45低表达。结论人脐带血及脐带均可分离出MSCs,在体外能扩增纯化及冻存复苏,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获得Leydig细胞的分离纯化新方法.方法 分阶段应用低浓度胶原酶,采用差速消化法分离纯化小鼠睾丸内的Leydig细胞.将不同阶段获得的细胞分别培养,观察其原代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培养的Leydig细胞内的标志性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和17α羟化酶(CYP17A1)的表达情况.结果 使用低浓度胶原酶短时间重复三次消化,以第二次消化获得的Leydig细胞纯度最高69.6%±4.16%,增殖能力最强.培养7 d后纯度增高至90%.原代培养的各个阶段均可检测到睾酮合成酶谱的表达.结论 应用低浓度胶原酶差速消化法可以获得大量高活力的Leydig细胞,原代培养效果理想,细胞功能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新鲜和冻存脐血中血小板 (PLT)、血小板微粒 (PMPs)含量的变化 ,以及它们对脐血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测定冷冻前后 ,脐血中PLT、PMPs的含量 ,以及脐血CD3 4+ 细胞与PMPs孵育后粘附分子 (CD41 a ,CD61 ,CD62P)的变化。结果 ,冻存脐血中PLT含量减少、PMPs含量增加 ;新鲜PMPs上调CD3 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比冻存PMPs强 ;脐血PLT经过深低温冷冻后仍然能被激发产生PMPs ,并能上调CD3 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结果显示 :我们可以用冻存的PLT来获得PMPs ,以提高干细胞粘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小儿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Thomas法 ,采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联合培养诱导哮喘患儿外周血DC细胞 ,进而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B7 1(CD80 )、B7 2 (CD86)的表达 ,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以及其分泌的IL 10、IL 12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外周血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cpm值分别为 115 6 0± 12 6和 6 5 39± 12 6 ,t =12 1 6 9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其分泌IL 10水平 [( 3 6± 0 3)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 [( 6 9± 0 8) 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2 0 6 0 8,P <0 0 1) ;分泌IL 12水平 [( 2 9 7± 8 4 )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 4 5 2± 9 8)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5 979,P <0 0 1) ;同时 ,哮喘患儿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19 9± 1 3)和协同刺激分子B7 2 (CD86)的表达水平 ( 36 3± 14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6± 1 5和 2 4 7± 8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分别 =2 3 30 1和 3 314 ,P均 <0 0 1)。结论 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小儿哮喘发作时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进行冷冻保存,探讨建立血管瘤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血管瘤内皮细胞,以含20%胎牛血清的EGM-2培养液进行培养.vWF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培养内皮细胞及其纯度.按慢冻速融原则对血管瘤细胞进行液氮冻存、复苏,比较未冻存和复苏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活力、形态、增殖能力、低密度脂蛋白摄取能力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CD31免疫磁珠阳性分选获得高纯度的原代血管瘤内皮细胞,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约为未冻存细胞的94.8%,二组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差异,生长曲线相似,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未冻存细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法能获得高纯度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冻存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为血管瘤的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小残留病 (MRD)的疗效。方法 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 ,对 2 8例化疗 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 14例予CIK细胞 /IL 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 ,余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 14例中 8例复发 ,6例MRD转阴 ,并长期生存 ;治疗组MRD均转阴 ,中位随访期 18个月未见复发 (P <0 .0 1)。结论 CIK/IL 2治疗具有清除MRD、减少儿童ALL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As one of the studies on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childhood cancer, the viabilities of several kinds of h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after cryopreservation was assayed using bone marrow and cord blood samples. The mean recovery rates of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GM), erythroid burst forming units (BFU-E) and erythroid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E) from bone marrow cells were 47.9%, 31.3% and 10.5%, respectively. The mean recovery rates of CFU-GM, BFU-E and CFU-E from cord blood cells were 46.7%, 39.1% and 22.4%,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primitive to mature BFU-E did not change after cryopreservation. The mean recovery rate of mixed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mix) from marrow cells was 30.2%, and that from cord blood cells was 58.9%, demonstrating their sufficient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fter cryopreserva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FU-mix, primitive BFU-E as well as CFU-GM, mature BFU-E can be well cryopreserved, supporting the usefulness of autologous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scue of the ruined hemopoiesis after intensive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Zhou DH  Huang SL  Wu YF  Wei J  Chen GY  Li Y  Bao R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607-610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胎儿骨髓和人脐血3种不同来源的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扩增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观察3种来源的MSC的生长、增殖和表面标志的表达,从而评价MSC的纯化、增殖能力及其免疫学特性.结果 (1)3种不同来源的人MSC的细胞形态、集落数、集落大小均无差异;但成人骨髓MSC在集落形成及集落交错融合时间上均早于胎儿骨髓和脐血MSC; (2) 3种来源的人MSC传代培养增殖速度无差异,但脐血和胎儿MSC融合后无接触抑制,而成人骨髓MSC存在接触抑制; (3) 来源于骨髓单个核细胞(MNC)8×106或脐血MSC 25×106的MSC,经体外扩增3代、5代和10代后,细胞数分别为107、108和1010个; (4)MSC易纯化,P2代细胞均一性为90%,P3代细胞均一性为95%,P5代细胞均一性达到99%;(5) 不同来源的MSC表面重要标志CD29、CD44、CD59、CD90、CD105、CD166表达均为阳性,其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11a、CD14、CD33、CD34、CD28、CD45、CD117表达均为阴性,与移植免疫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HLA-DR、B7-1(CD80)、B7-2(CD86)、CD40和CD40L均为阴性.3种不同来源的人MSC表面标志,差异无显著性.(6) 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对人MSC的纯化扩增及生物学特性无影响.结论 (1)不同来源的人MSC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2) 人MSC在体外易扩增纯化,增殖能力强,符合临床组织工程的需要;(3) 人MSC不表达造血细胞及与移植免疫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有可能突破HLA屏障,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