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 (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 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实验组 (n =11) ,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测定 2组不同时段左右心房中白细胞、血浆内皮素 ,呼吸指数 ,并观察肺组织结构。结果 :CPB后对照组左右房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实验组无差异 (P >0 .0 5 ) ;内皮素及呼吸指数对照组在CPB开始后 2者即有明显升高 ,CPB结束后达高峰 ,至术后 8h仍维持较高水平 ,而实验组CPB期间 2者无明显升高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电镜观察 :对照组可见肺泡内大量白细胞聚集 ,Ⅰ、Ⅱ型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核固缩。而实验组形态学改变较少。结论 :抑肽酶对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导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抑肽酶对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 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2例。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检测CPB前后左右房血中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围手术期各时段桡动脉血浆中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及呼吸指数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CPB后左右房血液中 ,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CPB前后计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内皮素、血栓素、呼吸指数在CPB中、CPB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CPB致肺损伤 ,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 ,内皮素、血栓素等在其病理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抑肽酶能通过干预这些因素而达到保护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中抑肽酶与肺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王泉云  朱新勤  张杰 《华西医学》2002,17(2):172-173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28例首次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各14例,于CPB前(TI)、CPB开始后10分钟(T2)、CPB结束后1小时(T3)测定左、右心房静脉血白细胞(WBC)总数,计算左右心房白细胞跨肺差。关胸前取肺组织,电镜下观察肺超微结构的改变,重点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改变。结果:对照组T2,T3白细胞跨肺差较T1明显增加,且高于同时间点的抑肽酶组(P<0.05);经半定量统计抑肽酶组肺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肽酶可明显抑制肺内白细胞积聚,减轻CPB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持续平衡灌注通气60min,无缺血;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45min,再灌注30min;缺血预处理组(IP)先给予连续2次的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再行缺血45min和再灌注30min。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末灌注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数量,测定再灌注末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和湿/干比(W/D)。结果:IR组再灌末MDA含量、MPO活性、XOD活性和W/D较Con组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P<0.01)。IP能明显减少再灌后MDA、MPO、XOD和W/D的增加,提高SOD的活性(P<0.01)。结论:IP能明显抑制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导致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以及抑肽酶对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例,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检测CPB前后左右房血中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围手术期各时段桡动脉血浆中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及呼吸指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CPB后左右房血液中,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CPB前后计数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苷是否参与了大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胰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1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6)和缺血预处理+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DPCPX)组(IPC+DPCPX组,n=6),各组大鼠均行胰腺移植。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利用TUNEL法检测移植胰凋亡细胞。结果再灌注后I/R组血糖、TNF-α,胰腺组织凋亡指数(AI)、MPO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IPC组(P〈0.01)和IPC+DPCPX组(P<0.01),IPC+DPCPX组与IPC组再灌注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双后肢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腺苷与这种保护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肺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氨茶碱和对照组。氨茶碱组在麻醉诱导后缓慢(5分钟)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而后按O.5mg/kg/h泵入维持,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1h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并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停机后4h(T2)、停机后24h(T3)、停机后48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ICAM-1);麻醉诱导前、停机后1、4、24h查血气分析,测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CPB后较CPB前升高,组间比较F组较C组为低(P〈0.05)。与T0比较,两组TNF-α、IL-6、ICAM-1在T1、T2、T3明显升高(P〈0.05),但F组各项指标升高程度较C组低(P〈0.05)。呼吸指数比较,C组在停机后1、4、24h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F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在兔肺移植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肺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对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肺保护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雷公藤内酯醇(0.5m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C保存4h后再灌注1h,测定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的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供肺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C(Vit)和维生素E(VitE)对大鼠移植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自体左肺模拟原位移植模型,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入VitC(200mg/kg)和(或)VitE乳剂(100mg/kg)。再灌注4h后观测移植肺气体交换功能,顺应性,血管通透性,脂质过氧化程度,ATP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I/R)组移植肺气体交换功能,顺应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ATP含量下降,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P<0.01);给药组移植肺气体交换功能,顺应性与I/R组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其它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VitC和VitE合用时改善最为显著(P<0.01)。结论:VitC和VitE对移植肺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抑肽酶并纤维蛋白胶(FG)对肺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不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抑肽酶组(B组,n=20),FG组(C组,n=20)、抑肽酶和FG组(D组,n=20),观察四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24h,48hHb、红细胞压积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结果:术中失血量B组与D组均明显少于A组或C组(P<0.01);所有患者均未输注异体经细胞;术后24h、第2个24h胸腔引流量D组<C组<B组<A组(B、C、D比A,P<0.01,B、C比D,P<0.01);A、B、C三组患者术后24h、48h的Hb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P<0.01);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及同时点的D组(P<0.01);PLT及PT、APTT、FIB四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抑肽酶、纤维蛋白酶胶、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均能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其中以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尼莫通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家兔实验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夹闭肠系膜上动物90分钟后松夹,复制家兔肠缺血- 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模型组;C.尼莫通治疗组;D.生脉注射液治疗组;E.生脉注射液+尼莫通治疗组。结果:(1)再灌注后各实验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以D、E组最小,B组最大(观察终点组间F=15.54,P<0.01);(2)再灌注后各实验组心率显著减慢,减慢程度以D、E组最小,C组最大(观察终点相同F=8.38,P<0.01);(3)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在C、D、E组均低于模型组(F=10.30,P<0.01),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仅E组无显著差异;(4)小肠病理组织学损害程度B组>C组>D、E组,A组正常。结论:生脉注射液和尼莫通能显著减轻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低血压及小肠组织学损害,降低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二者联合效果更好,并能逆转尼莫通减慢心率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肿腔内注入盐酸纳洛酮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6)、静脉滴注纳洛酮组(n=30)和血肿腔内灌注纳洛酮组(n=30),观察各组生命体征、意识复苏时间、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者的血液及呼吸循环恢复稳定较快。腔内注入纳洛酮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比对照组和静脉滴注纳洛酮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第10天,纳洛酮治疗组比对照组的 GCS 上升,且血肿腔内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纳洛酮组升高明显(P<0.05)。而血肿腔灌注纳洛酮组β-EP 含量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组及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静脉滴注组患者 GOS 比对照组升高,而且血肿腔内灌注组较静脉滴注纳洛酮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血肿腔内灌注纳洛酮可能通过拮抗β-EP 的作用,缩短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GT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流组和LGTI组,动态观察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素(ET)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尖性及脑超微结构伯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和脑组织NO水平及SOD活性与缺血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和P<0.01),ET及MDA含量与缺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和P<0.01),超微结构发 生异常改变;使用LGTI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相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LGTI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NO水平、降低ET水平及减轻氧自由的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造成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24只兔随机分成4组,即:不处理的对照组,即刻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组,1周后神经松解组和4周后神经松解组,每组6只兔,分别于术前、术后中和术后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神经传导的潜伏期,传导速度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均好对照组(P<0.05),其中即刻行外膜切开减压组与对照组及4周后松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如能尽快手治疗,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左旋精氨酸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对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复制单侧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每组10只。再灌注180min时取肺组织,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含量、肺湿干比(W/D)、肺泡损伤数定量评价指标(IQA)及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t)。结果I/R组与C组比较,SOD活性、NO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W/D、IQA、AI明显升高(P〈0.01),L—Arg组与I/R组相比较,SOD活性、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MDA、W/D、IQA、AI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左旋精氨酸可通过提高体内NO水平、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压疮缺血再灌注时氧化物歧化酶(SDD)、乳酸脱氢酶(U)H)活性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1h组、再灌注2h组、再灌注4h组、再灌注6h组,建立大鼠压疮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测定6组大鼠血浆中90D、LDH的活性以及NO、MDA、ET-1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组各组较对照组和缺血组SOD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MDA、ET-1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缺血组较对照组LDH活性和ET-1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时存在损伤,该损伤与氧自由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脑组织及内皮细胞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皮索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方法:①实验于2004-03/2004-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家兔24只。随机将兔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索处理组,每组8只。②3组均按“六血管”模式分离颈内动脉、外动脉和椎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脑缺血30min再灌注4h。葛根素处理组阻断动脉前静注葛根素5mg/kg,注毕阻断上述6条动脉,继之以微量泵150μg/(kg&;#183;min)输注至实验结束+缺血再灌注组不用药。③用比色法测定缺血前15min和再灌注4h 2个时点血浆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再灌注4h血浆丙二醛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明显高于缺血前15min(P〈0.01)。②再灌注4h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前15min(P〈0.01)。③再灌注4h血浆内皮素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缺血前15min(P〈0.05)。④再灌注4h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缺血前15min(P〈0.05)。 结论:葛根索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期家兔血浆丙二醛、内皮素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促进降钙紊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术前使用沐舒坦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磊  刘一骐  杨劲松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91-159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OCPB手术前使用沐舒坦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甲组,n=20)于CPB前30min静推沐舒坦30mg;对照Ⅰ组(乙组,n=20)于CPB后静脉推注沐舒坦30mg;对照Ⅱ组(丙组n=20)不用任何呼吸系统药物。分别于CPB前,CPB后3h测量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SOD/MDA)值。【结果】实验组术后A—aDO2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5),但与对照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前静脉使用沐舒坦(30mg)可以减轻术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LIRI)中肺组织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建立在体单侧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min后再灌注3、6h。SF组于阻断肺门前30min腹腔注射SF 10mL/kg。于实验结束点取肺组织,分别以Annexin-V-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aspase-3表达,同时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与Sh组比,IR组肺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MDA浓度升高,SOD活性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F组较IR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MDA浓度下降,SOD活性升高,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1)。形态学观察发现sF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SF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而阻止细胞凋亡,从而减轻uRI中肺组织损伤。[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肺缺血再灌注时,大量聚集在肺内的白细胞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进而介导再灌注损伤。新近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犬移植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10只/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PeprotechINC.公司产品。方法:缺血再灌注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大鼠通过结扎肺门阻断肺循环1h、再灌注2h建立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以10^8丝线绕过肺门后不结扎。肺循环阻断前15min,各组颈静脉注射肝素抗凝,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同时注射10ug/kg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观察指标:再灌注2h后摘取左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测定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指数,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可见明显的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轻微组织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够明显改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与其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