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蜜环菌酒富含多糖,具有天麻酒的相似药理活性,可作为天麻酒的替代品。方法将富含多糖的蜜环菌发酵液进行蜜环菌酒生产工艺的优化,制备蜜环菌酒。结果蜜环菌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16%、多糖0.301mg/mL、蛋白质44.9mg/L、氨基酸3.30g/L、总酸4.8g/L、总酯3.21g/L。结论蜜环菌酒色、香、味、体纯正,含有功能成分。  相似文献   

2.
蒋春晖 《中国药房》2012,(42):4013-4015
目的:了解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替加环素抗耐药菌作用及应用的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替加环素对临床各种多重耐药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及临床疗效。结论:替加环素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活性,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中可考虑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替加环素致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五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3年1-5月住院期间应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原发感染灶、预后、细菌培养结果、所用抗菌药物种类及应用替加环素后出现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及替加环素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出现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5例(41.7%);应用替加环素后至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时间平均为20 d。结论在应用替加环素的过程中需警惕有无铜绿假单胞菌二重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的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某三甲教学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使用替加环素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作为病例组,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311例,其中,病例组52例,对照组259例。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前患有恶性肿瘤、使用替加环素、气管切开或插管、放置胸腔引流管均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替加环素应用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抗菌药物,可避免或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耐药菌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的机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根据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进行分类阐述,并对替加环素耐药菌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的机制主要与主动外排系统有关,另外还包括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耐药酶的产生2个方面。在主动外排机制中,RND家族外排泵起着关键作用。替加环素耐药菌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临床抗感染难题。结论 替加环素耐药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替加环素辅助治疗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效果。将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84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42例、替加环素组42例。常规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替加环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白细胞、CRP水平。替加环素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替加环素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干预后替加环素组白细胞、CRP水平优于常规组(P<0.01)。替加环素辅助治疗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症状、生化指标和胸片恢复正常时间,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抗真菌药物环吡酮胺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抗真菌药物环吡酮胺抑制犬小孢子菌时铁离子的作用。结果:所有受试菌株均表现为对环吡酮胺耐药。结论:铁离子参与了抗真菌药物环吡酮胺对犬小孢子菌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拮抗菌X23发酵液的抗菌作用。方法运用琼脂扩散法、试管稀释法测定拮抗菌X2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青枯菌、大肠埃及菌、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拮抗菌X23发酵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及菌抑菌环直径显著>1∶4稀释液的抑菌环直径(P<0.01);拮抗菌X2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青枯菌、大肠埃及菌、伤寒沙门菌MIC均为蛋白3.75μg/mL,对大肠埃及菌MIC为蛋白7.5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青枯菌、大肠埃及菌的MBC均为7.50μg/mL。在试验所检测的6个浓度点内未检出其对伤寒沙门菌的MBC以及对变形杆菌、绿脓假单胞菌的MIC和MBC。结论拮抗菌X2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青枯菌、大肠埃及菌有较明显的的抑制与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替加环素等14种药物对近2年本院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400株菌进行MIC测定,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MIC测定结果显示:替加环素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肠球菌显示了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中有3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显示敏感;对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MIC90均为1μg.mL-1,仅次于或低于美罗培南;本研究中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2μg.mL-1)在所有检测抗菌药物中最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90值为16μg.mL-1。结论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检验室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经替加环素分离的400株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杆菌等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与其他菌种的药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与肠杆菌属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性、敏感性与使用最低浓度均显著优于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米诺环素(P<0.05).结论:替加环素抗生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2种多重耐药菌均具有较佳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HPLC建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中糖的特征图谱,并对不同来源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柱前衍生HPLC,结合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软件对4批次市售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和6批次自制口服溶液中单糖进行相似度分析,同时通过对组方中成分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对共有峰进行了归属和确认。结果 通过对自制口服溶液与市售口服溶液的HPLC特征图谱进行研究,确定了5个共有峰,经过归属验证,分别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相似度介于0.998~1.000之间;同时对口服溶液及其组方中原药材进行了单糖组成测定,发现水解口服液中单糖来源于蜜环菌粉、银杏叶提取物及矫味剂甜菊糖;进一步对不同厂家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蜜环菌粉进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蜜环菌粉单糖组成有明显差异。最后通过对口服液及其原辅料中多糖进行提取、测定,发现口服液中多糖主要来源于蜜环菌粉。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较全面地体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组分中单糖的特征,将市售口服溶液、自制口服溶液及其原药材的水解单糖进行归属及溯源,可用于口服液及其原料药材、辅料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Identification of Armillaria nabsnona in gastrodia tub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ymbiosis between Armillaria species and an achlorophylous orchid Gastrodia elata BLUME has been reported. The main species described as a symbiont is Armillaria mellea (VAHL: FR.) KUMMER, known widely as a primary root rot pathoge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rhizomorphs attached to the tuber of G. elata were separated and analyzed. Molecular analysis based on sequencing of the intergenic spacer 1 (IGS-1)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s of the ribosomal DNA (rDNA) was performed, coupled with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of the IGS-1 region. Cultural morphology and features of basidiomata were also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solat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morphological data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fungus present in the tubers of G. elata is Armillaria nabsnona.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occurrence of this Armillaria species in association with G. elata.  相似文献   

13.
Armillaric acid, a new antibiotic produced by Armillaria melle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new antibiotic armillaric acid (2),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d mycelia of Armillaria mella (Vahl. ex Fr.) Quel (Trichlometaceae).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tral data. Compound 2 exhibits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yeast.  相似文献   

14.
汪小根  邹玉繁 《中南药学》2008,6(6):696-698
目的确定脑心舒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分别考察蜜环菌浓缩液和蜂王浆的干燥工艺;以休止角和堆密度为指标测定流动性,确定微粉硅胶的用量,并结合服用剂量最终确定胶囊的型号。结果蜜环菌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相对密度1.10~1.15(g·mL^-1,80℃热测),进风温度180-190℃,出风温度85-95℃,喷雾速度为2500mL·h^-1。蜂王浆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为:蜂王浆→-35℃以下(保持近1h)→抽真空→板层温度以0.5℃·min^-1的速度升温至-10℃左右→提高板温至30℃以上,50℃以下→待板温与制品温度几乎重合,保持约6h。微粉硅胶用量:1.0%,胶囊型号:1号。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自人工液体发酵生产的白磨科(Tricholomataceae)蜜环菌[Armiilaria meilea(Vahl.exFr.)Quel.]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三个为原伊鲁烷型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2D-NMR和MS)分析,其中一个为已知物4′-methylmelledonal(Ⅰ),两个为新化合物即密环菌丑素(armillaritin)和蜜环菌寅素(armillarivin),其结构分别为式Ⅱ和Ⅲ。另外五个为已知物赤藓醇(D-erythritol),甘露醇(Dmannitol),杜鹃花酸(azclaic acid)、苔藓酸(orsellinic acid)和甘油醇-α-单油酸酯(glycerin-α-monooleate)。  相似文献   

16.
从人工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属白蘑科(Tricholometaceae)真菌]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醇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癸素(armillaripin)。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S)分析推测其化学结构,并进一步用X-线衍射晶体解析法确证其结构和其相对构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7例)。对照组患者饭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1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9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4.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老年良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眩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刘维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1891-1895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d,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CP)、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动脉(VA)的收缩期流速(Vs)均显著升高,而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人工液体发酵培养的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菌丝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经硅胶柱层析,低压柱层析和制备性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辛素(armillarilin)和蜜环菌壬素(armillarinia),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S)分析,推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Ⅰ和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