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提高XGC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XGC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范围、胆囊壁内有无低密度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连续性、胆道系统有无结石、胆管梗阻情况、邻近组织受累情况.结果 38例均有胆囊壁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36例,局限性增厚2例.17例可见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21例胆囊壁未见明显低密度结节.32例显示完整黏膜线,6例显示黏膜线中断.33例胆道系统结石,5例胆道系统内未见阳性结石.8例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仅有胆总管扩张.累及肝脏10例,累及胃肠道10例,累及胆总管1例,余病例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CT误诊19例,其中术前诊断胆囊癌8例,慢性胆囊炎11例.结论 XGC的CT增强扫描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建斌  陈健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4):423-425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总结其CT和MRI表现。结果:术前诊断为XGC2例,误诊为胆囊癌6例。CT表现:8例均有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表现为动脉期环形强化1例,弥漫性增厚表现为夹心饼干征3例,4例表现为胆囊黏膜线完整;伴胆囊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1例,右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MRI表现:3例T2WI表现为胆囊壁内高信号结节,2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清晰显示明显强化的完整的胆囊黏膜线。结论:CT增强扫描表现环形强化和夹心饼干征;MRI扫描T2WI表现为胆囊壁内高信号结节,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完整的胆囊黏膜线等表现,是提示XGC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XG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 7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7例中术前诊断正确2例,5例误诊。6例胆囊不同程度增大,7例囊壁均增厚,4例增厚胆囊壁内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囊床清晰6例,肝脏局部性受侵1例;增强扫描呈"夹心饼干征"2例,低密度结节环形强化3例。结论:CT增强扫描后的"夹心饼干征"、黏膜完整、低密度结节和胆囊床清晰等征象,对XG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XGC患者的CT和手术病理资料,着重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强化方式、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邻近肝脏组织受累情况,胆囊内有无结石,以及胆囊周围变化.结果 16例中均见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结节,12例胆囊增大,4例胆囊缩小,12例显示胆囊内完整黏膜线,11例伴有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周围炎性浸润,4例累及肝脏,3例伴有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胆囊壁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和较完整的胆囊内壁黏膜线是诊断XGC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以提高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观察胆囊壁厚度、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胆囊壁及受累肝组织强化程度、胆囊内有无结石,以及胆囊周围的变化.结果 11例均见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及壁内结节,9例胆囊壁内面光滑,6例显示黏膜线,3例胆囊增大,4例缩小,4例发现胆囊结石,6例侵犯肝脏,3例胆囊周围炎性浸润,6例伴有胆道扩张.结论 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三明治征)和完整的黏膜线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与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XGC患者影像学资料,27例行CT检查,其中20例行MRI检查.分析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囊扩大(CT 93%、MR90%),所有患者(100%)均有胆囊壁增厚.局限性增厚(CT 37%、MR 50%),广泛性增厚(CT 63%、MR 50%).增强扫描见增厚胆囊壁内多发低密度(或信号)结节(CT74%、MR 100%),壁内强化结节(CT 18.5%、MR 15%)胆囊结石(CT 74%、MR 100%).肝脏及胆囊间隙不清(CT74%、MRI90%),胆囊内见点状气体(CT7% MRI 0%).增强扫描胆囊黏膜线连续(CT 44%、MRI 60%),中断(CT56%、MRI 40%),术前准确诊断XGC(CT 67%、MRI75%),误诊为胆囊癌(CT 26%、MRI 15%).结论 胆囊壁广泛或局限增厚,增强扫描增厚胆囊壁呈“三明治征”或“夹心饼干征”、囊壁内见强化和/或低密度(信号)结节,黏膜线连续或部分中断可能为XGC特征性CT及MRI表现,有助于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厚壁型胆囊癌(GBC)的螺旋CT特点,旨在提高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2例XGC和25例GBC的临床和螺旋CT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征象对照中,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壁内黏膜线完整情况以及胆道梗阻情况、淋巴结肿大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0.002,0.010,0.031),而胆囊壁最大厚度,厚壁范围、强化方式、强化程度、邻近肝脏浸润、合并胆囊、胆管结石以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征象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826,0.595,0.820,0.064,0.798,0.062,0.110).结论 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和完整的胆囊内壁黏膜线是诊断XGC较具特征性CT表现,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结果:CT仅确诊1例,其余误为胆囊癌3例、局限性结节增生1例。5例均显示胆囊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胆囊壁增厚,其中壁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3例,胆囊结石4例,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夹心饼干征”3例,环形强化3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缺乏特异性CT征象,容易误诊,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灶和完整黏膜线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情况、影像学检查表现特点,旨在提高XGC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G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特点,例如,胆囊壁内结节、黏膜线、胆囊壁增厚情况及强化方式、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脂肪及肝实质是否受累以及胆道梗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痛,11例白细胞及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7例CA 199轻度升高但低于正常值5倍,CEA轻度升高1例;超声、CT、MRI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9例,8例见多发壁内结节,部分结节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带)、CT为低密度、MRI呈较长T1长T2.CT及MRI增强结节未见明显强化,6例增强CT、MRI粘膜线完整强化,11例病例合并胆囊结石,仅1例出现胆道梗阻,1例邻近肝实质受累.结论 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能明显提高XGC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术前1例诊断确诊,4例误诊。胆囊不同程度增大和胆囊壁增厚5例、壁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3例、胆囊结石4例和肝脏局部性受侵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夹心饼干征”3例和环形增强3例。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炎,胆囊壁增厚及壁内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夹心饼干征”和环形增强,均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