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癌比较少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肾肿瘤8%为恶性,其中包括肾瘤、肾盂癌、肾母细胞癌、间叶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其中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起源于肾曲小管上皮细胞。50~60岁为高发年龄。主要症状多为血尿、疼痛和肿块,但出现上  相似文献   

2.
《2016年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第4版)较旧版分类出现许多重要变化,除在肾上皮细胞肿瘤中增加了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相关性肾细胞癌、琥珀酸脱氢酶缺陷性肾细胞癌、管状囊性肾细胞癌、获得性囊性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5个新亚类外,另有5类肾脏肿瘤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肾脏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文献报道的影像表现介绍新版WHO分类的肾脏肿瘤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人肾脏罕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特点。结果 26例中12例嫌色性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3例MiT家族异位性肾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2例原发肾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最大径20~141 mm,平均62.5 mm; 23例肿瘤呈实性(其中13例伴囊变坏死)、3例呈囊实性。平扫病灶CT值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或略高,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病灶CT值均低于正常肾皮质,病灶增强扫描各期平均绝对强化值分别为51.35 HU、52.69 HU、36.50 HU。5例增强后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余21例均表现为缓慢、持续的强化方式。结论 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均为少见的肾脏肿瘤,分别占肾细胞肿瘤的3%~7%和6%~11%[1].虽然两者生物学行为不同,由于其起源相同、形态学表现有重叠,导致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交叉.本文报告肾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各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两种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是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5%,其症状出现较晚,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价肾内肿瘤良恶性对于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学者报道[1,2]瘤体内的新生微血管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瘤体内血管的生成主要包括新生成的微血管数量增多,在病理组织学上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增多等。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类癌1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不清,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与周缘组织分界较清,见假包膜,瘤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周缘见少量不规则强化血管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4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模糊,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结合临床资料、发病率及影像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肾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肿瘤包括肾实质肿瘤及肾上皮肿瘤,85%为恶性。肾实质肿瘤包括肾癌(肾细胞癌、肾腺癌或透明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瘤、间叶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其中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肾癌的介入治疗,其他肾肿瘤亦可参照处理。肾癌的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是Robson分期法。Ⅰ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10年间发现45例(8男,6女,年龄30~72岁)肾肉瘤和肉瘤样肾细胞癌,并回顾性地研究了CT和血管造影的表现。14例患者均经腹部CT检查,11例行血管造影(包括选择性双肾、肝血管及下腔静脉造影)。肿瘤位于右肾者8例,左肾6例。其中肉瘤样肾细胞癌4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和未分类的肾脏肉瘤各1例。14例中,CT发现8例肿瘤起自肾实质,4例起自肾被膜,1例起自肾窦,1例肿瘤起源不明。11例血管造影中4例肉瘤样肾细胞癌与2例平滑肌肉瘤为多血管性者,其余5例肿瘤为少血管或无血管性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影像设备在常规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许多肾细胞癌在病灶较小、患者无临床症状时即被检出得以早期治疗[1-2].CT、MRI不仅可以对肾脏肿瘤进行定性、分期诊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肾细胞癌亚型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肾脏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董隽,石怀银,李炎唐关键词肾肿瘤,平滑肌肉瘤,病例报告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7.11肾脏肉瘤占肾肿瘤的3%,最常见类型是肾脏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甚为少见。我们报告1例肾脏平...  相似文献   

11.
肾脏少见病变CT诊断(附4例误诊肾细胞癌的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例误诊肾细胞癌的肾脏少见病变CT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这类病变的认识能力。方法:描述4例误诊肾细胞癌的肾脏少见病变临床与CT影像学表现。4例肾脏病变分别为肾血管畸形伴囊肿出血1例,肾神经内分泌癌(不典型类癌)1例,肾平滑肌瘤1例,肾结核1例。CT行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作多平面重建(MPR)观察。结果:肾平扫等高混杂密度肿块及增强后对比剂圆弧形压迹可支持肾血管畸形伴囊肿出血的诊断。肾神经内分泌癌所示肾内肿块强化幅度不同于常见肾细胞癌。左肾平滑肌瘤表现为肾内球形肿块,境界光整,强化均匀,符合肾平滑肌瘤特征。左肾结核患肾病变内低密度灶境界锐利,肾皮髓质纹理模糊,符合肾结核乳头炎及结核脓腔的病理特点。结论:肾脏少见病变常难与肾癌鉴别。CT三期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组常有必要。仔细观察病灶的形态、范围和强化情况,有助于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1961年~1986年共收治肾脏恶性肿瘤102例,35例(46%)肾细胞癌患者在短期内死亡,存活者多为三年以内者。强调了肾外表现对于肾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性。B型超声可以作为肾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偶然发现的肾肿瘤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肾脏淋巴瘤     
肾脏是淋巴腺以外淋巴瘤发病最常见部位之一,虽然用CT或超声查出肾有病变者仅占淋巴瘤患者的5%,尸体解剖表明肾受侵者占死于此病者的33—52%。非何杰金淋巴瘤侵及肾脏者比何杰金氏病更常见。在CT广泛用做淋巴瘤病人分期方法前,认为肾侵犯是少见的晚期表现。但用CT与超声做常规检查这些病人后,使较早期肾脏侵犯的检出增多。淋巴瘤侵犯肾脏的方式除实质侵犯外有数种。肾淋巴瘤的其它表现包括由于腹膜后淋巴腺病变引起的肾盂积水,因淋巴腺病变压迫肾血管蒂引起的高血压,尿酸性肾病,高血钙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对肿瘤的免疫学反应包括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与腹膜后纤维化。这里只讨论淋巴瘤侵及肾与肾周围间隙。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准确分型分级有助于选取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影像组学可以从高质量、标准化的医学影像中获取病灶高通量纹理特征来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近年来,基于CT、MRI的影像组学研究逐渐应用于肾脏肿瘤,如鉴别肿瘤良恶性,对恶性肿瘤分型、分级以及预测恶性肿瘤预后及可能潜在转移部位等,就该研究现况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45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在CT上的表现特点。结果肾母细胞瘤表现为实性肿块34例(76%)、囊实性9例(20%)、囊性2例(4%)。肿瘤实质及囊壁有明显强化。7例(15.6%)肾或腔静脉内有癌栓形成。肾细胞癌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肾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中心囊实性肿块,内有线状钙化,有肾包膜下积液。结论肾母细胞瘤在恶性肾脏肿瘤中最常见,好发于肾实质,易侵犯肾盂肾盏,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影像学上与肾细胞瘤很难鉴别。肾横纹肌肉瘤常好发于肾中心,包绕于瘤叶的线状钙化及包膜下积液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总结并分析6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患者仅行CT平扫.结果 6例中男3例,女3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3例;肿瘤直径3~10 cm,平均5.8 cm;累及肾皮质和髓质者2例,同时累及肾皮质、髓质及肾盂者4例;平扫肿块呈实性成分者2例,囊实性混杂成分者4例;增强扫描肿块多呈轻中度强化;4例肾脏轮廓改变;4例肿瘤内可见钙化;肾门周围淋巴结转移者5例,肺转移1例,左侧胸壁转移者1例,腰骶椎椎体转移1例;术前诊断为肾癌者5例,肾淋巴瘤1例.结论 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起源于髓质、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并且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17.
肾脏恶性肿瘤的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肾脏恶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 ,其中 1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术前MR诊断正确的 13例 ,2例分别误诊为肾周陈旧性血肿、肾血管源性肿瘤。 12例为肾细胞癌 ,3例为肾移行细胞癌。病变大多边缘光整 ,有完整包膜 ,T1 WI为等或低信号 ,T2 WI大多为高信号 ,仅 1例T2 WI为低信号 ,若伴囊变者为混杂信号。病变强化无明显特征 ,仅有 1例肾盂癌明显强化 ,不符合其常见的乏血管特征。 1例肾上盏的 2cm× 2cm的肿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漏诊 ,MR信号特征可鉴别之。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的技术特点 ,在诊断肾脏恶性肿瘤中 ,对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范围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肾集合管癌是少见的恶性肾肿瘤。我科于2006年6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并以同期98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MSCT多期扫描影像学特点,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强化呈"快进慢出"型,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型(P0.05);嗜酸细胞腺瘤在各期的强化程度均大于肾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程度又明显低于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囊变坏死几率最高,嗜酸细胞腺瘤星芒状瘢痕的发生率高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嫌色细胞癌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肾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瘢痕、钙化、坏死囊变等特点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手术所见 :肿块位于左肾周脂肪囊内 ,质硬 ,与肾前缘相连 ,行肿块及左肾切除。肿块切面见坏死灶 ,周边部为脂肪组织。术前诊断 :腹膜后错构瘤或畸胎瘤。术后病理诊断 :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累及左肾。讨论 :神经鞘瘤是来自周围神经鞘膜雪旺氏细胞的肿瘤 ,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具有雪旺氏细胞的周围神经。有良性及恶性之分 ,恶性少见。本例恶性神经鞘瘤发生部位特殊 ,容易导致误诊。该肿瘤密度不均匀 ,呈不均匀强化 ,边缘不规则及与肾脏前缘分界不清应考虑为恶性 ;肿块周围低密度脂肪组织并非来自肿瘤本身 ,而是肾周囊状脂肪层受到肿瘤不同程度的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