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8月~2004年11月行PCI治疗的354例多支病变老年女性(≥65岁)患者和247例非老年女性(<6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病例成功率、靶病变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成功PCI的332例患者随访12~96个月(56.0±19.0个月),无症状存活276例(83.1%),151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24例(15.9%)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2.7%(42/332);非老年组236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192例(81.4%),123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17例(13.8%)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1.0%(26/236),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I治疗老年女性多支病变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女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盐饮食对其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6 21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高血压前期患者4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191)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n=230);另外,根据盐饮食将老年组患者分为高盐组(96例)与正盐组(95例)。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特点、住院期间用药及不同预后。结果老年组患者心率高于非老年组,而男性比例、血红蛋白含量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盐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均高于正盐组(P<0.05)。随访结果提示,老年组患者高血压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高盐组高血压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均高于正盐组(P<0.05)。K-M生存曲线显示,高盐组患者高血压及MACCE发生率均高于正盐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盐饮食、血红蛋白是高血压前期老年患者发展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盐饮食、血红蛋白也是高血压前期老年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老年患者具有高血压发生率高等特点;高盐饮食可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前期老年患者高血压及MAC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6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老年(≥65岁)女性患者387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ES组139例,普通金属支架(BMS)组248例。比较两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DES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MS组(42.4%vs29.8%,P<0.05)。两组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371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0.8±12.6个月),DES组和BMS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3.7%和56.1%,无明显差异(P>0.05),但DES组复查造影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MS组(分别为4.2%vs15.8%和7.5%vs17.3%,P<0.05)。结论老年女性多支病变患者应用多枚DES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术后再狭窄率低,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老年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ULMCA)介入治疗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经随访6~24个月,观察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死亡和再次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比非老年组多见,而非老年组吸烟、肥胖者高于老年组;②临床资料比较:左主干病变老年组中心绞痛发生率88.6%,心肌梗死发生率为65.7%,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同时老年组LVEF较非老年组更低(48.3%vs 60.6%)(P<0.05);③老年患者左主干病变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91.4%),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多位于左主干远端分叉处(55.7%);④老年ULMCA病变PCI术和CABG术,在住院期间的终点事件中,均无死亡及心肌梗死。随访发现,进行PCI或CABG治疗组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但PCI组心绞痛复发率、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5)。结论: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发生率略高,多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合并有多支血管病变,病情更严重,PCI治疗更复杂。经过选择的老年ULMCA支架置入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并可取得较好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我院10年的≤40岁AMI患者83例,≥60岁AMI患者463例,比较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青年AMI患者男性更多见,具有吸烟史、饮酒史的患者比例更高,更多患者具有冠心病家族史,TC、LDL-C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患者,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心绞痛发作史患者比例均低于老年患者(P〈0.05);青年AMI组造影正常或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老年AMI组,而双支/多支病变比例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MI患者累及RCA和LCX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饮酒、代谢紊乱和家族史是≤40岁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低于老年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球囊(DE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支架植入后I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紫杉醇DEB组(n=32)和紫杉醇DES组(n=44).收集一般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记录术后1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DEB组和DES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ISR发生在前降支较多(DEB组43.75%,DES组47.73%).两组ISR靶血管类型类似(P>0.05).两组裸金属支架(BMS)和DES植入术后ISR类型、ISR病变类型、再狭窄支架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显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无事件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治疗BMS或DES植入术后ISR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对这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临床远期预后的作用.方法 9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中,51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CRI组),457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记录两组基础临床和造影情况,每例均接受PCI治疗和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CRI组高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CRI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C型)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17个月随访结果显示,CRI组总病死率高于对照组(6.2%和3.3%,P<0.05).亚组分析显示,CRI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病死率低于普通支架(4.1%和8.5%,P<0.05).结论 CRI患者通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PCI后病死率明显增加,但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收缩压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并行PCI治疗的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7 6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降压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938,收缩压<120 mmHg)、B组(n=1 471,收缩压120~130 mmHg)、C组(n=5 262,收缩压>130 mmHg)。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终点,分析3组不同收缩压水平对MACCE的影响。结果 3组女性、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肌酐清除率<60 ml/(min·1.73 m~2)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MACCE、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PCI术后收缩压<120 mmHg对心脑血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的临床特征,探讨青年AMI发病有无季节性特点.方法 我院收治的81例≤40岁确诊为AMI的青年患者及678例≥50岁确诊为AMI的老年患者入选本研究.AMI发病季节与AMI事件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危险因素的关系用Pearson's chi-square test.结果 青年AMI患者在夏季(6~8月)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冬季(11~3月)(odds ratio=4.004,P=0.031).青年组与老年组女性患者相比发病比例明显降低(3.70%vs 35.84%).青年组单只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48.15%vs 36.99%).结论青年AMI患者发病可能与夏季急性血凝、出汗脱水、吸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及合并血管并发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C反应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2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组102例,无血管并发症组142例,正常对照组62例血清C反应蛋白与游离脂肪酸水平,分析其差异与相关性.结果 伴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清CRP、F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伴血管并发症组CRP与FF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82(P<0.05); FFA和CRP基本无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26和r=0.198(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CRP和FFA浓度升高,且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CRP与FFA水平更具有一致性,血清CRP与FFA检查可用于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