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黏膜相关淋巴细胞型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LT淋巴瘤是发生在黏膜或腺体的低度恶性淋巴瘤,是在固有的和受到感染后人体自动免疫启动形成获得性淋巴组织发生的,预后良好。其组织形成特点为:(1)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围绕反应性滤泡,克隆性(单一性)弥漫增生浸润,易见浆样分化;(2)肿瘤细胞侵入滤泡内形成滤泡殖入,部分殖人,全部殖入和滤泡内浆样分化;(3)肿瘤细胞侵蚀固有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可出现高度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简称为MALT淋巴瘤。其概念最初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被定义为:在粘膜和腺体等组织发生,具有边缘带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肿瘤多发生于正常存在MALT的组织,也可发生在正常不存在MALT的器官或组织,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浸润生长,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本文就MALT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简称为MALT淋巴瘤。其概念最初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被定义为:在粘膜和腺体等组织发生,具有边缘带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肿瘤多发生于正常存在MALT的组织,也可发生在正常不存在MALT的器官或组织,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浸润生长,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本文就MALT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胡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13-20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恶性淋巴瘤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进行PD-ECGF活性分析.结果:正常淋巴细胞与恶性淋巴瘤细胞PD-EC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2 5);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正常淋巴结淋巴滤泡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窦内的组织细胞PD-ECGF表达均为阳性.结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组织中PD-ECGF较正常淋巴细胞有明显升高.但是肿瘤细胞表达PD-ECGF活性还是肿瘤组织中的间质细胞表达高活性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朱梅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50-251,I018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mpnalZ0neKcelllylnphoma-AffeCL)一又是80年代开始先后分别报告的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atedl}rnphoidtissuel}mph。NIAL17LA)、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menocytoidKcelllymphoma,MBCL)以及脾边缘区细胞淋巴瘤卜pfenicmarginalzonecelll}mpboma,SMCL)的总称。后来观察研究表明这三种淋巴瘤虽然发生的器官不同,其生物学习性、细胞发生、组织学改变等有共同之处:()三者共同发生于淋巴滤泡边缘区细胞;(2)瘤细胞由单核样B细胞、裂核样及浆细胞分化细胞组成;门)均为B细胞表型;(4)…  相似文献   

6.
Castle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等方法对Castleman病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7例Castleman病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增生的淋巴结内均匀的分布着大小相近的小淋巴滤泡;滤泡生发中心变小,其内可见泡状核的滤泡树突状细胞,有透明变性的小动脉穿入;外套层明显增厚,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类似胸腺小体;滤泡间毛细血管增加,可有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2例浆细胞型特点是滤泡间大量的成熟浆细胞增生,有淋巴窦消失改变,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洋葱”样改变不明显,滤泡间可见PAS染色阳性的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其中1例浆细胞型部分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弥漫成片,免疫组化显示κ链限制性表达,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显示IG受体阳性,表明已转化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诊断时要与反应性滤泡性增生、淋巴瘤等进行鉴别,并注意是否发生淋巴瘤等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总结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学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对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病例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中5例行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MALT1基因检测。结果 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中12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肺部病变,其余表现为咳嗽、胸痛等。影像学均表现为肺部肿块影或实变影,19例病变位于右肺。病理学形态特点,5例肿瘤呈结节状,18例弥漫性生长,肿瘤与肺组织交界处均可见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肿瘤由3种形态细胞构成: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细胞,其中13例伴浆细胞分化,均可见到淋巴上皮病变及滤泡殖入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Ki-67指数5%~20%,8例Igκ、Igλ显示肿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Ig H克隆性重排检测均检测到单克隆条带,4例中2例FISH检测出MALT1基因断裂。本组4例失访,其余19例随访3个月~6年5个月,全部存活,其中5例可疑肿瘤局部复发。8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11例行手术切除并于术后行化疗。结论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影像学显示肺部肿块或阴影,组织形态表现为结节状或弥漫性单核样小淋巴细胞浸润,周边伴特征性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呈B细胞免疫表型并无其他小B细胞性淋巴瘤的表型特征,Ig H克隆性检测呈单克隆,FISH检测可见MALT1基因断裂。本病预后较好,可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8.
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是滤泡型淋巴瘤的一种少见变型,最早由Kim等在1978年提出,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分弥漫型和滤泡型两种,前者为中度恶性,后者为低度恶性,我们最近在会诊中遇到1例发生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9.
淋巴瘤是指原发性淋巴组织的恶性实体瘤,恶性程度不一,可多发或单发,多发生在淋巴结内,但淋巴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均可首发,称结外淋巴瘤。如肿瘤累及骨髓或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则称为淋巴瘤伴有骨髓侵犯或合并白血病。由于淋巴瘤为肿瘤性增生,病程进展虽快慢不一,但不经治疗终可致死,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不同,故称之为恶性淋巴瘤(ML)。  相似文献   

10.
沈志祥  张慧英 《临床荟萃》1990,5(10):433-436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按工作分类法它可分为三大类: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NHL。临床资料表明,低度、中度和高度三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2.5和1年。最近几年,随着新型化疗药物和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出现和应用,高度恶性NHL治疗明显改善,以致既往认为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NHL却反常较低度恶性淋巴瘤有更好的疗效。本文就NHL患者国内外治疗进展作一简要文献综述。 低度恶性NHL患者的治疗 低度恶性NHL主要包括三个亚型:小淋巴细胞性(SL),滤泡样小裂细胞性(FSCL)和滤泡样混合细胞性(小裂和大细胞FML)。它们分别相当Rappaport的分化良好弥漫性淋巴细胞淋巴瘤(DLWD)、分化不良结节性淋巴细胞淋巴瘤(NLPD)和结节性混合型淋巴瘤(NML)。低度恶性淋巴瘤极少发生于25岁以前青少年。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稳步上升。患者的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1.
纵隔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表现(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组织的T细胞或B细胞。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纵隔恶性淋巴瘤可孤立存在,或与腹腔淋巴结增大、脾、肝骨等部位淋巴瘤同时存在,亦可先后发生。本文总结17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于晓旻  王莉芬  吕丽 《临床荟萃》2007,22(10):708-710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淋巴结外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WHO于2000年采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其中对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56例确诊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分类以及电话和家访等形式随访,进一步探讨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淋巴瘤的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瘤(M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霍杰金淋巴瘤(HD)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两大类。NHL的恶变细胞则为恶变细胞增殖形成的大量淋巴细胞,除来源于前体淋巴细胞的淋巴母细胞外,NHL均来源于经抗原刺激后处于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T、B或非T非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4.
咐醇酯诱导分化试验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咐醇酯(TPA)诱导分化试验对分型的15例急性白血病及5种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TPA诱导后细胞均呈阳性反应,而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呈阴性或微弱阳性反应,恶性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TPA诱导分化反应相类似,说明TPA诱导分化试验是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重排。结果2例均为偶然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主要由中心细胞样B细胞和单核细胞样B细胞构成,均见肿瘤细胞侵犯胆管上皮、侵袭肝细胞索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IgH基因均呈单克隆重排。结论原发性肝MALT型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多为偶然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必要的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2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收治确诊的2例D-FL病例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7岁及62岁,分别因常规体检及上腹痛行胃镜检查后发现。病变部位均为十二指肠降部;内镜下病变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突起。组织学示小肠黏膜固有层充满密集淋巴细胞样细胞,伴模糊淋巴滤泡样结节形成,细胞体积小-中等,核形不规则,似生发中心细胞;罕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密集淋巴细胞样细胞表达CD20、CD79α及Bcl-2、Bcl-6、CD10;CD21染色显示模糊滤泡样结节存在滤泡树突细胞网,且在结节外围阳性染色更强;Ki-67指数分别为20%及10%。1例经利妥昔单抗和苯达莫司汀联合治疗4个疗程,病变完全消退,随访26个月,内镜检查无特殊;另1例未做任何治疗,随访8个月,复查内镜无进展。结论 D-FL为特殊类型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独特:好发于十二指肠、内镜下肠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常提示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CD21染色常突显滤泡结节外围。大部分病例临床经过惰性,预后良好,少数会出现进展。临床处理可采取长期随访观察,必要时利妥昔单抗治疗/联合治疗或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或组织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恶性肿瘤。部分晚期淋巴瘤可浸润骨髓且可并发肿瘤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是指那些具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但没有白血病表现的病例。本文将1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浸润骨髓伴巨球蛋白血症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樊静  康文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28-5228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上皮间T淋巴细胞的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和病理诊断均有一定困难,极易和肠道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未分化癌相混淆。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本文收集肠病相关T细胞恶性淋巴瘤38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中,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52~69岁,平均61岁。CT均提示纵隔内胸腺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肉眼观察:肿物最大径2~6 cm,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镜下见肿瘤大部分包膜完整,境界清楚,只有1例一小处似有包膜侵犯;高倍镜下显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结节呈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细胞形态温和,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粉染,细胞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明显核异型及核分裂象。间质内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初级淋巴滤泡或伴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滤泡。免疫组化:结节内肿瘤细胞CK5/6、CK19、CD57和p63均(+),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Td T阳性的T淋巴细胞;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Ki-67增殖指数在上皮性结节中低表达,在未成熟的淋巴细胞中高表达;并发现langerhans细胞标记物CD1α和Langerin在上皮细胞巢内散在星状分布。结论 MNT非常罕见,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推测MNT可能来源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另外本文主要强调MNT中langerhans细胞的增生及其特有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罕见的肿瘤。  相似文献   

20.
1983年英国学者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这一概念,1994年的Real分类将其正式纳入淋巴瘤分类。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定义为发生于黏膜和腺体等组织,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的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可发生于胃肠道、肺、胸腺、乳腺、腮腺、泪腺、结膜等多处解剖部位,其中胃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研究得最透彻的,代表了MALT淋巴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