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历来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了解和探索本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为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8~2007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苍山县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步探讨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对苍山县1991~2003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石嘴山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确保广大师牛的饮食安全,预防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的发生,2007年对我市学校的食堂进行了卫生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2000~2007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资料,研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北京奥运会期间食品卫生保障的建议。主要分析思路是按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致病因素等归类统计,对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作出结论,提出杜绝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分析结果认为,每年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多发生在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大型聚餐会场所。奥运期间适逢食物中毒高发季节,这期间又将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各赛区城市,大型聚餐场所增加,比较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为今后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79~1997年食物中毒资料作如下分析。1资料来源根据新沂市卫生防疫站食物中毒年报表和食物中毒报告卡统计整理。2结果与分析1979年以来我市共发生食物中毒51起,发病1483...  相似文献   

6.
徐雁 《现代康复》1998,2(11):1271-1272
为了解我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为今后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79~1997年食物中毒资料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例,死亡140例。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1.61%和57.60%,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60.71%。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44.83%和90.71%,且病死率最高。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占总体的35.13%,其次为饮食服务单位。真菌类食品、肉类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25.86%和11.78%,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2位。结论 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蕈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毒蕈和肉类制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种类。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等特点,根据不同类别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在重点时间、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便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方法对2018年第二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18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0起,中毒2 058例,死亡33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44起,中毒1 661例,死亡33例。 山东省、云南省、四川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居报告首位,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65.91%和68.08%;植物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45.45%。 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0.00%和72.7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占中毒总人数的53.98%。结论建议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指导,指导其采取正确的烹饪、加工和储存方法,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同时,针对家庭,以真菌性、植物性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应通过网络、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掌握常见有毒植物和毒蕈的识别方法和自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慧  甘莉萍  陈应坚  金玉娟 《疾病监测》2011,26(7):543-546,559
目的 了解2003 - 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病原菌种类,为检测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WS/T 9-1996和WS 271 - 2007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3 - 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检验,使用SPSS 13.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3 - 2010年龙岗区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90起,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33.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0.0%)、沙门菌(5.6%)和变形杆菌(5.6%)等9种;夏秋季高发,占71.1%(64/90),集体食堂发病最多,占75.6%(68/90);粪便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达60.5%(23/38)。 结论 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盈江县3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的事件的发生提供衣据。方法对2008年5~7月盈江县发生3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对照常见毒菌图谱与检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3起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病10例,其中死亡2例,中毒者的临床特点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手足乏力和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等,平均潜伏期为30min~2h。病例均为家庭内就餐之后发生,共同的暴露因素是当前正值雨季,也是野生菌大量生长繁殖季节,村民在不知野生菌有毒与否的情况下,盲目采摘食用致使发生了这3起食物中毒事件。采集到3起食物中毒的野生菌标本,对照常见毒菌图谱,其中1份是常见毒菌图谱中有的“毛柄白毒伞”毒菌,另外2份是常见毒菌图谱中没有的,一般的野生菌。结论盈江县3起食物中毒事件均为野生菌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8起,中毒1 035例,死亡19例。农村地区报告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78.95%。云南、广西和四川省(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全国前3位。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4.74%、22.32%和52.6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28.95%、56.33%和0。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31.58%和36.62%;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15.79%和39.90%。结论 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有毒植物的识别能力和在农药使用中的防护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第一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 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 643例,死亡27例。 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真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55.56%。 家庭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32.77%和92.59%,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51.46%。结论2018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中毒人数有所增加。 建议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在学校开学季,做好集体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的识别能力;普及正确的食物加工方法和自救互救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掌握群体性伤害事件病例的原因和发病规律,以提高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群体性伤害事件146的临床资料.结果:群体性伤害事件以食物中毒最多见,占32.2%,治安事件和生产事故患者以男性为主,其他事件男女患者例数接近.食物中毒以小于18岁年龄段最多,其次为18~40岁年龄段,治安事件和交通事故发生人群集中在18~40岁年龄段.45.6%的群体性伤害事件患者经过急诊处理后离院,50.1%的患者需要留观治疗,只有4.3%的患者需要入院治疗.结论:掌握本地区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原因和发病规律,有助于提高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我市1990年所发生的15起食物中毒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食物中毒防治的重点和对策,旨在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 中毒特点 1.1 中毒原因按病原分类统计,诊断不清楚的以  相似文献   

15.
《疾病监测》2011,(10):769-769
近期,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故高发,特别是亚硝酸盐中毒和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多发。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特发布以下预警公告: 一、严防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 今年上半年报告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多为误食亚硝酸盐引起,常见于工地食堂和小餐饮业。为此,集体食堂和餐饮业要加强管理,严禁购买、使用工业用盐,防止误食亚硝酸盐。建筑工地要加强对工业用亚硝酸盐的管理,标识要醒目,  相似文献   

16.
群体食物中毒是以发病急、患者多为其特点,给急诊抢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成批食物中毒的急救应具备严密的组织管理及合理分工,急诊科护士要有很强的应急能力、组织能力,将患者快速分流处理。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医院周围工厂林立,近年来时有发生工厂食堂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春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往往造成众多病人在短时间内集中处理。因此,急救护理中组织管理是直接影响抢救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华  黄惠根  洪涛 《护理研究》2011,25(28):2578-2579
[目的]了解我院压疮发生率、季节分布及发生的高危部位,为护理管理者加强压疮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上报护理部的压疮报告表进行病区、季节、发生部位分析、统计,找出压疮发生的分布规律。[结果]综合ICU压疮发生率最高,为2.03%,呼吸内科次之(1.14%);夏季居多,其中6月最高,为13.94%,8月次之,为12.54%;骶尾部最多,占36.74%,臀部次之,占16.54%。[结论]我院压疮高发病区为ICU,夏季较高,高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部。护理管理者应掌握压疮发生的规律,适时提供针对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将三水区1990~2004年十五年来食物中毒情况作全面分析,以便找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压疮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黄惠根  洪涛 《山西护理杂志》2011,(10):2578-2579
[目的]了解我院压疮发生率、季节分布及发生的高危部位,为护理管理者加强压疮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上报护理部的压疮报告表进行病区、季节、发生部位分析、统计,找出压疮发生的分布规律。[结果]综合ICU压疮发生率最高,为2.03%,呼吸内科次之(1.14%);夏季居多,其中6月最高,为13.94%,8月次之,为12.54%;骶尾部最多,占36.74%,臀部次之,占16.54%。[结论]我院压疮高发病区为ICU,夏季较高,高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部。护理管理者应掌握压疮发生的规律,适时提供针对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近4年来发生的食物中毒相关数据,了解番禺区食物中毒中的流行特征,以此提高番禺区食物中毒的识别、防控能力。方法 S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统计中毒事件具体发生特征,总结发生的时间、症状表现,统计中毒致病菌。结果 1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引起的有4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有9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有4起。共224例患者,其中119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180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185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68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7起食物中毒事件在4季均会发生,但有季节性分布特征,以第二、三季节为主,发生季节以4~9月份为高发季节;其中9起副溶血性弧菌近半数均发生在9月份。17起食物中毒分布地点依次为食堂9起(52.94%)、餐饮服务单位7起(41.18%)、家庭餐桌1起(5.88%)。结论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近4年来发生的食物中毒具体特征,掌握主要致病菌,可为食物中毒的识别、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