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广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79-498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培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7.50%,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85.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确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治疗颈性眩晕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石症体位疗法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BPP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乘晕宁等抗眩晕治疗,治疗组加用耳石症体位疗法,比较两组1天、3天症状缓解率,1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天后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0%、46.7%(P〈0.05)。3天后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3%、66.7%(P〈0.05)。治疗1周后眩晕症状再次发生率分别为20.0%、46.7%(P〈0.05)。治疗后1个月眩晕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53.3%(P〈0.05)。结论耳石症体位疗法操作方便、简单,疗效优于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颈性眩晕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针刀配合牵引、按摩。结果:共328例、痊愈194例(50.1%),显效79例(24.0%),好转37例(11.0%),无效28例(5.5%),总有效率94.59%,对颈性眩晕综合症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分析,对这一综合疗法的作用机理做了进一下探讨,强调解除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关键在于恢复颈椎内外应力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60例,采用小针刀松解寰枕筋膜及枕下四肌后行电针治疗;对照组55例,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6%(4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术结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葛根素(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疗程5天,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51%,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癔症性失声症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琴 《护理研究》2009,23(7):1821-1821
[目的]探讨痣病性失声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排除喉部器质性病变的癔病性失声症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通过两种暗示疗法探讨癔病性失声症的有效治疗方法。45例病人均先采用第1种方法(间接喉镜法),无效者采用第二种方法(颈前皮下注射法)。[结果]颈前皮下注射组33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间接喉镜组45例,有效12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26.67%。经统计学处理,X^2=34.83,P〈0.005。[结论]颈前皮下注射法是治疗癔病性失声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70例赵生富,万仁琼四川医学,1995,16(3):159本组共105例。治疗组70例,其中耳源性眩晕症30例,颈性眩晕症33例,其他眩晕症7例。男性33例,女性37例,18~30岁7例,31~45岁21例,46~60岁30例,6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130例环枢关节紊乱患者及46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环枢关节紊乱患者多数有颈性眩晕(占60%),而颈性眩晕患者多数有环枢关节紊乱(占89%),经纠正环枢关节紊乱后临床症状大多消失或减轻。结论:提示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环枢关节紊乱很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应重视纠正环枢关节紊乱,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颈动脉硬化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方法 对19例眩晕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测量其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峰值(PSV),了解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结果 19例眩晕患者中有颈动脉异常者16例(占842%),IMT〉1.0mm12例(占63.2%),斑块形成7例(占36,8%),不同程度狭窄者4例(占21.05%),无颈动脉异常者仅3例(占15.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为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颈部超声检查对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130例环枢关节紊乱患及46例颈性眩晕患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环枢关节紊乱患多数有颈性眩晕(占60%),而颈性眩晕患多数有环枢关节紊乱(占89%).经纠正环枢关节紊乱后临床症状太多消失或减轻。结论:提示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环枢关节紊乱很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应重枧纠正环枢关节紊乱.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为手法治疗组,并设牵引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极显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仰卧手法牵引加定点整复推拿通过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纠正错位的颈椎,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胸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眩晕宁治疗眩晕症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眩晕宁(三金集团桂林三金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每片重0.31g)3片/次,3次/d,川穹嗪注射液160mg+生理盐水250ml,1次/d,共7d。对照组给予川穹嗪注射液160mg+生理盐水250ml,1次/d,共7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8.6%(P〈0.05)。结论眩晕宁对眩晕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肌与颈椎的关系,运用颈部软组织松解手法按摩,以筋骨并重、动静结合为原则治疗交通警察颈性眩晕,以达到恢复颈性动静平衡的目的。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症状典型的60例交通警察作为治疗组,并与对照组56例进行对比。治疗组运用手法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04例,占667%;好转18例,占30%;无效2例,占33%;总有效58例,占96.7%。对照组治愈15例,占268%;好转17例,占30.4%;无效24例,占429%;总有效32例,占57.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诊断明确,手法得当,手法按摩无疑是防治颈性眩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TCD对175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75例中老年发作性眩晕的临床,CT、MRI和TCD进行了检测。并结合177名同年龄组健康人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175例中,男102例,女73例,平均年龄59.5岁。分四组:1颈性晕组(56人)合并明显的颈椎病。2、V-BATIA组(42人)有眩晕及局灶神经证,24小时内消失。3、V-BA系统脑梗塞组(62人)。4、颈性眩晕并TCD转颈组(15人)。TCD,总异常率63.2%;有神经征阳8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青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青年人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几种手法推拿合并颈椎牵引施治,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6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治疗24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9.4%。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手术方法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33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人院当天和治疗后2、6、12、24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ET-1含量;并与同期28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同时在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颈性眩晕评分量表及头晕残障测量表(DHI)进行疗效评估,分析不同时间点所测ET-1水平的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3例颈性眩晕患者术后2周血浆ET-1较术前稍有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血浆ET-1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24周血浆ET-1继续下降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观察组血浆ET-1浓度与眩晕评分呈负相关(r=-0.801,P〈0.05);即患者血浆ET—1浓度越高,眩晕评分越低,眩晕程度越严重;血浆ET-1与DHI评分呈正相关(r=0.957,P〈0.05),即患者ET-1浓度越高,DHI评分越高,眩晕程度越严重。结论ET-1是判断眩晕程度的敏感指标,可能在颈性眩晕的发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一体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儿童随机分为龙氏组和推拿组各40例,分别给予龙氏手法治疗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手法对患儿异常经颅超声多普勒(T CD )和颈椎X线片结果的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龙氏组在异常T CD及异常颈椎X线片的改善率及愈显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推拿组治疗后( P<0.05,0.01)。结论:龙氏手法有利于消除儿童颈性眩晕的各种致病因素,是一套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安全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50例;另设盐酸倍他司丁对照观察50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64.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活血通窍汤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电位加手法治疗107例患因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结果显效98例(91.6%,98/107),有效7例(6.5%,7/107),无效2例(1.9%,2/107)。提示高电位疗法结合手法及牵引复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综合康复治疗组近期眩晕症状控制显效率65.2%.总有效率100%。单纯药物治疗组显效率28.6%,总有效率714%;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本文对眩晕的发生机理及康复治疗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